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至17:00,國定假日照常開放(圖書室不對外開放)休館日:週一、農曆除夕、大年初一(若遇特殊情況另行公告)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設立於1957年3月29日,為臺灣首座公立藝術館,也是唯一以推動「藝術教育」為核心業務的政府機構。館務以「人與藝術」的關係為中心理念,推動學校藝術教育扎根工作,並結合各界共同推展美感教育,以達到全民「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目標。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位於具有自然與人文特色的南海學園園區,館舍屬1950年代建築,為戰後中國古典樣式新建築風格,包含南海劇場、南海書院2大建築體,另週邊設有南海戶外藝廊、南海藝文廣場,辦理與推動學校藝術教育研究、推廣與輔導等相關活動,是藝術發表、學習及培育創意人才重要的園地。民國95年,臺北市古蹟審查委員會評定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建築(含南海劇場、南海書院)為「歷史建物」,與鄰近之教育廣播電臺、歷史博物館共同為「南海學園」內獨特建築群落,具都市景觀及歷史價值。
Read More +臺灣省城隍廟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6:00~21:00
臺灣省城隍廟原為官廟,如今已成立為財團法人,是臺灣制度最健全的公廟之一。1875年,清廷將淡水廳升格臺北府,旋由陳星聚開府臺北。1881年,臺北府衙在撫台街後方,即府直街和北門街口(臺北市延平南路和漢口街間)建臺北府城隍廟。日據時期城隍廟被拆,臺灣光復後改設現址,周邊交通便捷,商業繁榮,是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更因為城隍爺神威遠播,信眾遍及海內外。本廟是臺北城內規模最大的廟宇,供奉主神城隍爺,另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關聖帝君、孚佑帝君、文昌帝君、濟公禪師、城隍夫人、福德正神......等,內部對聯、匾額、剪黏、彩繪或雕刻,都以「趨吉避凶,教化人心。」、「潛移默化」為宗旨,讓前往參拜的信眾獲得心靈的啟迪。
Read More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市定古蹟「臺北監獄圍牆遺址」位於大安區金山南路電信局邊牆,初建於一九一0年代前後的日據時期,當時臺灣各地抗日義軍蜂起不斷,日本統治者乃在臺北與臺南首建規模龐大的監獄,臺北監獄即是臺灣近代獄政史的具體見證。如今其遺蹟只剩北面與南面幾堵高牆,但仍令人感受到沉悶肅殺的氣氛。臺北監獄的平面呈輻射形,此為十九世紀各國監獄的潮流,它的四周圍以高牆,所用石材大多取自一九一0年代拆除的臺北府城牆,主要為安山岩及唭哩岸石,這些都是清末光緒年間從大直與內湖附近石場運來建造臺北府城之材料,當時先自山上運至基隆河邊,再以舟船經過淡水河運至河溝頭碼頭。於今視之也具有深遠的古蹟價值。
Read More +蔣渭水紀念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蔣渭水紀念公園原名為「錦西公園」,位於大稻埕地區,面積計5,060平方公尺,為大同區面積最大之鄰里公園。蔣渭水先生為臺灣民主鬥士及文化先鋒,一生事蹟多發生於大稻埕地區,如創設大安醫院、創立文化協會及成立民報總批發處等,臺北市政府為紀念蔣渭水先生,將鄰近之錦西公園更名為「蔣渭水紀念公園」。「蔣渭水紀念公園」內設置入口意象方碑及紀念樓牌一座,入口意象方碑側牆上刻有文史學者莊永明先生所撰有關蔣渭水先生生平介紹,其內容有中、英、日文版本,方便四方遊歷之旅客參訪。紀念牌樓外觀設計係仿照迪化街之巴洛克建築風格,重現當地特色風貌;另正面題字牆面上方嵌入「蔣渭水紀念碑」之牌匾,兩側立柱則嵌入書法家潘慶忠先生所書之「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標語,整體景觀莊嚴肅穆,足以彰顯紀念意義。公園內亦設置涼亭、園椅及遊具等設備,讓大家放慢腳步一同探訪蔣渭水的故事。(部份內容摘自臺北後花園網站)
Read More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需先以電話洽詢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由臺灣近代史重要人物李春生先生捐地獻建,教堂坐落於大稻埕老市區,主體建築樣式據悉為李春生先生參考福建廈門一帶,西方傳教士所建之教堂,以宏揚教義,氣質典雅;以加強磚造為主結構,採質地優良的大正初年清水紅磚砌成,施工品質優良,立面佐以中西特色之藝術裝飾。因當時民風保守,禮拜堂男女分坐,並各由左、右入口進出,種種特徵事蹟,見證了十九世紀末迄廿世紀初年,臺北地區基督教發展過程。古蹟建築樣式雖模仿西方教堂圖樣建造,但立面洗石子裝飾,仍然呈現出臺灣傳統圖案,融會中西風格,建築尺度莊重可親,有其自創特色,在臺灣近代建築中,誠屬罕見,獲古蹟界高度評價,列為臺北市第一百處古蹟。教堂裡更隱藏了由25個大大小小的鐘組成「音樂鐘」,每天中午12點定時播放音樂鐘聲,7種不同的鐘聲輪流播放,如果您剛好路過於此,不妨佇足聆聽一下喔!欣賞完大稻埕教會建築之美,也可以一同走訪鄰近的慈聖宮和小吃街哦!(部份內容摘自臺北市文化局網站)
Read More +陳德星堂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陳德星堂為臺北地區陳氏大宗祠,為臺灣著名匠師陳應彬設計建造,其前殿的重簷歇山式屋頂、木結構及斗拱精美,屋簷及屋脊曲線流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前殿石雕雙龍柱,被認為是近代臺灣較早出現「一柱雙龍」之例,對後來的寺廟興建有深遠的影響;正殿內神龕尺寸巨大,木雕豐富,以精雕的鉤欄為其特點;龕前的錫製祭具與仙人燭檯保存完整,造型精湛,為臺灣罕見之例。現今除了作為陳氏祠堂外,平日作為幼稚園使用,維護相當不錯;更獲得2014文化部第3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中保存貢獻獎,值得大家走訪一探究竟。探訪陳德星堂後,亦可至鄰近且充滿濃濃臺灣味的寧夏夜市走走喲!(部份內容摘自臺北市文化局網站)
Read More +艋舺地藏庵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艋舺地藏庵,俗稱艋舺地藏王廟,主祀地藏王,乃臺灣三級古蹟,廟位於今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建於清乾隆25年(西元1760年),並於道光18年(西元1838年)重修,原為民間私有財產,日據時代為了免於收歸被官有,乃將管理權移轉龍山寺。 地藏王廟坐東朝西,迄今仍保持清代中葉單殿式寺廟建築之風格,建築結構簡潔,雕飾樸拙。為面寬三開間的單殿建築,屋頂採用燕尾脊及人字山牆,入口為捲棚式步口簷廊,柱礎為圓形,殿內大木結構採用二鼉柁三瓜的抬樑式棟架,在大柁間橫有燈樑,以便懸掛燈籠。 地藏庵內除了主祀地藏王菩薩外,其旁左配祀北極大帝、右奉府城隍爺、田都元帥,於左右兩側配祀范、謝兩將軍。府城隍廟原位於臺北城內,日據時期被毀,府城隍爺遷奉於本寺;田都元帥原供奉於西園路紫來宮內,後來宮廟被毀,也改奉於此。而每年農曆7月30日地藏王菩薩生日,必定舉辦大型普渡慶典儀式。 供桌為光緒25年之古拙香爐,上面刻有光緖已亥年秋吉,另主神神位上之「地藏王廟」匾額,為光緒8年所設立。配祀於主神左右兩側范、謝兩位將軍供桌上的古樸香爐為日明治34年所設立。 廟旁有大眾廟一座,主祀大眾爺,即無主亡魂,大多為早期單身來臺開墾不幸喪生的移民,此廟亦為乾隆25年所建,兩廟歷史有密切關係。
Read More +西本願寺廣場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樹心會館:周二〜周日10:00-17:00本堂:周一〜周五09:00-17:00廣場:全天
位於西門町南緣、中華路與長沙街交口的「萬華406號廣場」,原為「日本西本願寺」,由臺灣信徒與日本人共同捐資興建,其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於西元1904年開始興建,西元1912年竣工完成。是一處充滿日式風情的建築群,西本願寺臺灣別院是日本真宗本願寺派於臺灣所設的分院,多數主要建築的式樣多源自日本佛教18、19世紀常出現的折衷式樣,本堂、御廟所、庫裡、鐘樓基本上皆為折衷樣式,而輪番所是日本傳統住宅形式;樹心會館則為表現新時代精神,採用磚結構與西式木屋架組合,屋頂仍維持日式風格。西本願寺廣場開放後常可看到許多愛好攝影民眾來到此地拍照攝影,網路平台上也有許多部落客分享遊記,古樸的鐘樓、懷舊的樹心會館、和風的輪番所、低調的本堂歷史建築錯落在綠意盎然公園裡,總在參訪者眼中形成幅幅美麗的圖畫。深具文化歷史及建築特色的「西本願寺」古建築群,藉由公部門進行活化再利用的營運推動,讓本廣場成為可延伸、擴大西門流行文化圈的都市廣場,及提供旅客在暢遊西門鬧區時另一處緬懷歷史長河的深度之旅,更期望吸引人潮聚集,再造艋舺地區的繁華榮景。
Read More +平等里櫻花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臺灣北部賞櫻地點幾乎都由陽明山平菁街的櫻花開始。每年1-2月間,可由士林區至善路3段71巷左轉進入陽明山,沿途可以欣賞到山櫻花開放,櫻花坐落於陽明山寧靜的巷弄內,而平等里內,有許多休閒觀光農園、有咖啡、茶點,可觀賞農作,可以吃農家菜,是休閒好去處。 陽明山的櫻花種類有:緋寒櫻(山櫻花)、重瓣緋寒櫻(八重櫻)、吉野櫻、昭和櫻、大島櫻等。
Read More +三腳渡擺渡口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三腳渡所在,土名後港墘。後港墘在連結社子、劍潭、大龍峒(大浪泵),隨著土地的墾殖,村庄的形成,街庄的依賴漸形重要。三腳渡除了連結街庄,具有交通的功能外,也是附近居民維生船隻聚集的港灣,除了在陸上從事農作,河邊養鴨,河裡耙蜆仔、捕魚,也是他們重要的謀生方式。後因河川整治,碼頭功能慢慢萎縮消失,而三腳渡的歷史,見證了淡水河的變遷,是一個極富歷史意義的空間點。 目前,僅有10多艘舢舨船在三腳渡靜靜地訴說渡頭的過去,並由保存者阿正司(生於臺北劍潭三腳渡的造船世家,十七歲學造船,製作過舢舨船近300艘,龍舟100艘,是臺灣目前少數的手工造龍舟師傅)讓技藝傳承、文化播種,水岸記憶可以延續,同時讓熱情再次溫暖三腳渡。 景觀重點介紹:包括有親水河岸碼頭、舢舨船和龍舟、製作龍舟的基地、國寶級龍舟製作師傅劉清正先生。
Read More +士林神農宮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今天神農宮的建築為兩進五開間的格局,三川殿2側的左右廂房上方並設立有鐘樓與鼓樓。而神農宮正殿具有2層,宮廟主祀的神農大帝供奉於正殿2樓中央,1樓中央奉祀的則是福德正神。而神農宮正面除了三川殿的3道門以外,左右廂房前也各開1門,因神農大帝屬於帝后級的神明,廟宇正面可以開5道門以上,以展現神祇的尊貴地位。在古代中國帝制時代,朝廷規範寺廟的建築形制必須與所奉祀神祇的位階相符,士林神農宮本來名為「芝蘭廟」,是奉祀土地公福德正神的廟宇。但士林居民在乾隆年間為福德正神重修寺廟時,在屋頂採用了帝王等級的神祇才能使用的燕尾樣式,一方面突顯了土地公在拓墾移民心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卻使廟宇過於華麗而不符合規範。為了避免廟宇違規而遭受拆除的處罰,當地居民於是增加奉祀具有帝王位階的神農大帝作為主神,這樣的轉變也呈現出漢人寺廟、家禮教秩序與在地人群信仰的互相妥協與結合。士林神農宮歷經多次改建,但仍保有許多舊物,如三川殿前石雕龍柱以及廟中的石樑、石雕窗,清代乾隆年間之長生祿位與咸豐年間之香爐,以及清代刻製的神農大帝、福德正神像。而神農宮正殿左右兩側柱子嵌有日治時期的石柱,正殿也維持日治時期牆面設計,所採用的觀音山石具備時代特色,在當代已經不易重現。廟中並保存多座記載廟宇修繕始末與捐獻名單的石碑,以及人們用以燃燒字紙的敬字亭,見證了士林地區的發展過程與早年文風鼎盛之歷史。神農宮內供奉有多座神農大帝神像。神農大帝的塑像型態一般有兩種:一是裸身赤腳、僅在肩上與腰間圍上樹葉的原始人樣貌,同時手持金黃色稻穗,象徵農業的發明以及從原始到文明的轉變;另一種則是穿戴帝王衣飾冠帽的形象,象徵華夏文明與民族始祖的崇高地位。士林神農宮所奉祀的神農大帝是原始人的形象,並且有紅色與黑色兩種面容,赤面象徵神農氏發明農耕之後,因食用五穀而氣色紅潤的樣貌,黑面則是神農氏因誤食毒草而面色發黑,紀念神農氏為人們尋找草藥的犧牲。另一方面,士林神農宮內有許多以高溫彩釉燒製的交趾陶作品,製作者為洪坤福派之弟子陳專友(1911- ),是20世紀中期臺灣廟宇建築界裝飾技藝中的佼佼者「五虎將」之一。臺灣廟宇的交趾陶裝飾常以傳統戲劇之劇碼為主題,呈現在1塊牆面上的1個主題故事就稱作1堵「齣頭」。在神農宮三川殿內殿的橫樑上,就有6堵交趾陶齣頭,加上前殿牆上靠近屋簷處的「水車堵」以及位於兩側左右相對的牆面上的「對看堵」,總共有12堵交趾陶齣頭,而每堵內的交趾陶人物數皆在7座以上,人物總數可觀,人物之身體姿態細緻而有架勢,保存了豐富的傳統裝飾技藝作品。
Read More +迪化運動公園跨堤景觀平臺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迪化運動公園跨堤景觀平臺面積為2,796平方公尺,可容納3,000人,為臺北市第二座景觀平臺。景觀平臺延伸橫跨環河北路至堤外,提供絕佳視野,從平臺可盡覽淡水河風光,亦可欣賞大稻埕碼頭煙火秀,除此之外,景觀平臺內提供如親子活動景觀戲水設施、活動舞台區等。跨堤景觀平臺上地坪巧妙設置了臺北先期的三市街「大稻埕、艋舺、台北城」。入口處立了銘石,其上刻了「氣象維新」,似乎見證經由海、陸、空,預見臺北市的未來。平臺主要結構以RC柱及鋼骨構造建構,欄杆以鋼構+強化玻璃設置,整體建築物顏色以白色為基調,整個平臺吊起弧形鋼索,並設置夜間照明,可望成為臺北市西區新入口意象。(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
Read More +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非寒暑假(週一休園)週二至週五 09:00~17:00週六、日 09:00~18:00寒、暑假及連續假期週一至週日 09:00~20:00收假日 09:00~18:00農曆除夕為休園日不對外開放。營運時間如有調整將另行公告。
由臺北市政府打造的兒童新樂園,占地約5公頃,內有遊樂設施、免費遊戲區及如果兒童劇團負責的兒童劇場,假日還有精彩的免費表演。兒童新樂園是臺北都會區的親子樂園,共有13項遊樂設施,除了全新的水果摩天輪、幸福碰碰車、海洋總動員(音樂馬車)、小飛龍(龍鳳船)、宇宙迴旋(輻射飛椅)、銀河號(小火車)及轉轉咖啡杯以外,更比兒童育樂中心(兒童樂園)新增了6項好玩又有趣的雲霄飛車、飛天巴士、自由落體、海盜船、旋轉小飛機、和迴旋椅。兒童新樂園有4大特色,包含結合悠遊卡的消費模式,持悠遊卡即可驗票入園、搭乘遊樂設施及園內部分商店消費,園內增設悠遊卡加值機等,方便遊客一卡在手、悠遊樂園。此外,園區內設置美食街、便利超商、紀念品商店等20間販賣店;另規劃室內汽機車停車場及多元化室內親子遊戲空間(免費遊戲區、球池及投幣式遊戲機),讓遊客不論是晴天或是雨天,都能在兒童新樂園盡情遊玩!兒童新樂園北側為基河路臨雙溪,東側為基河路臨美崙公園,南側為士商路臨科學教育館,未來遊客可搭捷運至劍潭站或士林站,再轉搭接駁公車。
Read More +河流彎曲之處,域見繁花光穹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松山起源於河流彎曲之處所匯聚成精華薈萃之地,在自然地貌的圍繞下,開啟了豐富的文化繁景,作品藉由「域見」的空間詩意,轉換出藝術品與基地地理環境、與人的「相遇」經驗。透過數萬根管狀單元垂直錯落出高低起伏的有機挑空造型,以有如河灣水波的迴流意象,在挑高空間中流轉、擴散出多重層次與角度的視覺體驗,藉以演繹松山豐沛璀璨的歷史起源。以富麗壯觀的巨型光雕形式,營造如同繁花百景的「繁花&光穹」,透過充滿生命力的生機力量,舞動出豐富的感官經驗,歌頌松山古今文明遞衍過程裡的百花齊放與未來希望。
Read More +臺北市交通資訊中心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臺北市交通資訊中心展示本市智慧型運輸發展成果歷程與交通規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示呈現讓民眾參觀,以增進民眾瞭解本市交通控制設施及智慧型運輸發展。該中心目前主要包含十大展示區,分別為智慧型運輸系統區、歷史回顧區、交通工程區、停車資訊系統導引系統區、自行車區、交控中心控制台、大眾運輸系統區、公車候車亭區、系統操作區、資料介接成果展示區等生動活潑的展示導覽與互動體驗,歡迎民眾來體驗微笑單車競速遊戲、交通紅綠燈號誌互動感應、低地板公車乘坐等體驗,適合國小以上各種不同年齡層民眾,來此探索瞭解臺北市交通的發展與歷程。
Read More +大稻埕戲苑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9:00~17:00逢週一、國定假期為休館日(8樓/9樓劇場皆含一間無障礙廁所)
大稻埕戲苑,座落於永樂市場8、9樓。1908年前原為一座花園,日治時期改建為市場,昔日匯集近千家布行,為全臺灣最大的布料中心,而大稻埕更是傳統戲曲的孕育搖籃,有「戲窟」之稱。大稻埕戲苑以演出、推廣、保存傳統戲曲為宗旨,九樓劇場辦理各項傳統戲曲如歌仔戲、京劇、南管、北管、客家戲、說唱…等演出,八樓曲藝場則規劃常態性布袋戲、南管、說唱節目、一樓廣場安排「遊於戲」藝文活動;本苑春、秋兩季皆開設文化藝術研習班辦理戲曲、茶藝、布藝等課程、另亦安排免費藝文講座、戲曲影片播放等服務;八樓廊道展示區規劃布袋戲常設展及不定期之特展,團體滿十人以上即可預約導覽服務;各排練室、多功能簡報室亦提供藝文團體租借使用。此外,尚規劃戲曲校園推廣演出、校園藝術教育傳習計畫、附設青年歌仔戲團培訓及演出等業務,有計畫的傳承傳統戲曲,培育青年人才。
Read More +青年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青年公園為大臺北都會區綜合性開放公園,位於臺北市萬華區西側,東臨國興路、西頻青年路、南靠水源路、北向青年路,面積高達24.44公頃,其用地溯源於日據時代,原為練兵場後改為機場,因位於臺北市南端,並與北端松山機場南北相對,而稱為南機場,民國42年台北鄉村俱樂部與國防部合作,成立台北高爾夫球俱樂部,民國63年青年節,奉行政院指示由臺北市政府接管球場,改建為青年公園,同年10月正式接管,並於民國66年9月施建完工,成為臺北市民休閒活動的好去處。園內設施完善,花木扶疏,景緻優美,運動設施有(售票)臨國興路設高爾夫球場一處,臨水源路並設置泳池8座,公園面南側有網球場6面,泳池大樓內附設撞球室,可供撞球。免費使用之運動遊樂設施有籃球場、羽球場、棒球場、溜冰場、網球練習牆、野外運動場,分布園內各處。另園內並有盆栽館、閱覽室、視聽教室、露天音樂台、駐警室等社教服務設施以服務市民、遊客。除了各項硬體服務設施外,公園景觀的規劃,綠化設施配置,植栽分布實為建構公園美化的主軸。 公園大門入口,正門花壇成放射狀配置,並植有蒔花,鮮豔美麗,(如鳳仙花、雞冠花、一串花、雪茄花、醉蝶花、金露華等)其後側並植有灌木如杜鵑、狀元紅、變葉木、羅漢松、仙丹等灌木花卉,予人入園有繁花處處,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之感。園內中央廣植草皮,碧草如茵,青翠整齊,四周並以榕樹對植形成濃蔭密布之綠蔭隧道,遠處眺望一片綠海,徜徉其間,猶如置身森林浴,身心俱得調劑,草坪區旁側並廣植有針葉樹林(南洋杉)晨間有眾多市民於該處運動,有益健康。草坪區後側有水道與園內東北側九曲橋相通。水塘兩側,遍植水生植物,其間並有噴泉處處,相互輝映,益盛景觀,另園內棒球場東側廣植楓樹,楓樹俱成齡,已成楓林,每於落葉時節,楓葉片片亦屬冬季景緻之一,另園內四周並植有杜鵑,春天開花時節,色彩奪目艷麗,增添公園美景。此外公園內均遍植喬、灌木、草皮並間有花壇佈置及園椅、亭榭、健康步道、雕塑等。園路寬坦,處處景點,允為大型綜合公園之佳作。青年公園面積廣闊,設備多元且完善,提供了市民大眾休憩、運動、社教、復健功能,從少年到老年,無論殘障或健康者,都可盡情享用,公園要美除了營造美景之外,更須要結合市民大眾,來觀賞使用,疼惜愛護,一起享受市政建設的成果。
Read More +仙岩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公園外圍四邊型植栽區域形成公園環狀綠色廊道,園內廣場以兒童遊戲區為主體,圍繞遊戲區之步道及植栽空間層次清楚,有座山丘上環山步道環繞,提供附近居民登高健行之樂。
Read More +興隆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興隆公園內以觀景湖為中心,水池部分,仿古闢建、垂柳緊接、林木成蔭頗富詩意,為本公園特色之一。並有假山、噴泉,湖旁有休憩的步道,中央有拱橋,景觀雅致,許多婚紗業者甚而選定此地,取其古典風格為許多準新人拍攝。湖面東北側除立有公園碑,北側入口有兒童遊樂區,及停車管理處新建之地下停車場,期盼給予市民更多的停車空間及完善服務。公園內種有白千層、榕樹、楓樹、黑板樹、紫薇、美人樹、羊紫荊、櫻花及椰子等喬木。在這些大型栽植蔽蔭之下,加上熱心民眾加設石桌椅等供人休息、乘涼,吸引來此運動散心的人數日益增多,加上民眾熱心維護公園環境,人人自律,主動清理,保持潔淨的休憩空間,每當黃昏金黃色陽光灑滿了整個公園,倘佯期間,宛如置身於農村純樸的感覺,倘若遊客時機正確,可享受這片刻的悠閒,一切的安寧正由此開始。由於地點適中、交通方便、卻又鮮少有塵囂之染,推薦您到此一遊的公園。
Read More +新莊廟街夜市
所在地:新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依各店家營業時間為主。
在艋舺尚未興起前,新莊曾是繁華的商賈聚集地,當時有「一府、二鹿、三新莊」的稱號,只不過後期才因河港淤積而被艋舺取代,雖經世代更迭,已不再是水路要地,但熱鬧的風采未減,廟街夜市擁有許多具代表性的小吃攤販,都是相當令人懷念的古早味。以新莊路為主軸貫穿的夜市集,主要範圍是以新泰路、新莊路、碧江街、景德路為主,其中新莊廟街夜市最具特色的地方是,白天是一處別具歷史價值的老街,晚上變成美食夜市。提到新莊廟街夜市,最膾炙人口的美食區新莊路214巷,短短的巷道之間,左一口香Q的油飯,右一口赤肉鹹圓仔湯,飽腹之後再來點綠豆湯、冷凍豆花。還有新莊路上武聖廟旁的香菇赤肉羹。別看小店的坪數不大,卻是三代相傳的老店,口感紮實的肉羹堅持以整塊的素肉為材料,外層沾些蕃薯粉增添滑嫩感,肉羹咬在口中保有絕對的彈性與咬勁,令人百吃不膩。新莊廟街夜市中的慈祐宮與武聖廟,也都具有數百年的歷史,是國家認證的三級古蹟,它不但庇佑了老街小吃攤販的生計,更見證了新莊的百年興衰,逛夜市之餘不妨順道捻柱香,祈求闔家平安,諸事大吉。(資料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Read More +忠孝碼頭
所在地:新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忠孝碼頭位於三重區忠孝橋下游約300公尺處,與對岸臺北市大稻埕碼頭相鄰望。主要特色為8枝鮮明色彩之固定樁,樁頂設有雁鴨造型之風速計裝置,以呼應鄰近華江雁鴨保護區主題,傍晚時分碼頭邊的景色美輪美奐,可看到風采萬千的雲彩變換。近年已成為攝影愛好者拍攝晨景、夕景的熱門地點。建議可在此租自行車前往下一個景點「鴨鴨地景藝術公園」,等到接近傍晚時分再回來拍攝迷人的傍晚美景。忠孝碼頭的八枝色彩繽紛固定樁非常顯眼,後面幾根是風速計裝置,使用雁鴨造型設計以呼應華江雁鴨保護區,是拍攝晨景、夕景的熱門攝影地。(資料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Read More +水湳洞遊客中心_山城美館
所在地:新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遊客中心:9:00-18:00 山城美館:9:30-17:30 (週一公休)展演藝廊(山城美館):每日9:30-17:30 公休日:每星期一公休(如遇農曆春節及中秋等節日,公休日另行公告)
水湳洞的濂洞社區是採礦時期,日人規劃建置的宿舍群落,屋舍排列整齊,有完整的自來水系統、消防設備、郵局、派出所、醫院、供應社等,生活機能完整。目前濂洞社區的礦工聚落保持完整,當時宿舍依職等分配,主管級職員的宿舍為一棟兩戶格式,連棟式的建築係提供給一般工人的眷屬宿舍,四戶或六戶一排,相依而建,社區內有餐廳、澡堂、球場等設施。▲圖片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網台電閒置舊餐廳為一層樓RC建築物,由臺金公司留有「水湳洞地區供水管路平面圖」可知,本建築原為醫院,後歷經整建由瑞芳區公所租用作為里民活動中心使用,為建立濂洞里為名符其實的新興景點。經新北市觀光旅遊局選擇此處建立旅客服務中心,以提升濂洞里觀光服務。旅遊服務中心的位置即原來的社區餐廳,而藝文展演中心則是昔日的戲院,定期播放電影,是當時居民主要的娛樂活動。因此本旅客服務中心建築概念仿照十三層遺址之意象,進行舊餐廳結構補強與外觀整修。整修後成為全國首將文化藝術展演導入之旅客服務中心,以創造觀光服務附加價值及差異化。▲圖片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網(資料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Read More +南港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南港公園於民國76年闢建,面積近約11.8公頃,園內地勢依山傍水,建築饒富中國風味,入口處更有相當氣派的中式牌樓。公園位於東新街與成福路交接口處,北接聯勤總部,南聯南港國宅,向東遠眺可望及信義區四獸山,視野遼闊,是南港區最大且擁有天然埤塘的景觀公園。公園內的水塘為後山埤,昔日為兩座大池塘,隨著南港農業的沒落,南港公園與南港國宅的闢建,部分「後山埤」被填平,如今形成ㄩ字形的滯洪池圍繞著小山丘,維持著防洪、調節水位的功能。園內植栽種類多樣,喬木有榕樹、茄苳樹、槭葉翅子木、相思樹等;如塘埤週邊種植有海檬果、柳樹等;音樂台、停車場週邊種植有第倫桃、旅人蕉等喬木共有數餘種,並搭配植栽仙丹、立鶴花、杜鵑、肯氏蒲桃、紅竹、變葉木等開花性或彩色觀葉性灌木,使公園植物豐富多變,呈現多樣風貌。沿著步道環湖完還能帶著小朋友去到南港公園森林冒險兒童遊戲場,遊戲場配合自然環境、地形景觀,有雙道滑索、滾輪滑梯及沙坑等設施,讓孩子們玩樂同時還能挑戰體能。
Read More +湧蓮寺
所在地:新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湧蓮寺廟宇建築體座落於蘆洲區街中心的得勝街與成功路口,因地屬蓮花穴而稱之為「湧蓮」。蘆洲舊日又名「和尚厝」,是因為以前的土地由僧侶所掌管,所以也稱「和尚洲」。正殿主祀南海觀世音佛祖尊像,陪祀善才、龍女、韋馱與伽藍護法,為當地信仰中心。整體建築為前半部的湧蓮寺與後半部的懋德宮合祀型態的廟宇湧蓮寺,湧蓮寺在廟宇內外裝飾主要採用剪黏泥塑、彩繪、木雕、石雕等方式,最特殊的技法是有為數不少的飛天樂伎雀替,在其他寺廟尤為罕見,在後殿懋德宮前方,裝置了佔滿壁面以鄭成功史蹟為主的青銅浮雕,這種以大片現代化式青銅浮雕裝飾的作法。門外兩側各立一尊佛教護法神,左韋馱柱杵,右伽藍持槍托塔,高度近一丈。湧蓮寺一開始只是一個小茅舍,但不過10年的時間就已經進行改建,歷經4次的修建,成為今日金碧輝煌的廟體。每年農曆9月17至19日,也就是俗稱的「佛祖出家紀念日」,湧蓮寺都會舉辦盛大慶典;尤其是9月18日,還會舉辦遶境活動,一般稱為「蘆洲大拜拜」,各地的陣頭廟宇都會參加,為蘆洲每年相當熱鬧的地方盛會。(資料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