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風河濱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位於基隆河大直橋至中山高速公路間,面積約273,387平方公尺。 園區最大的特色就是設有專為狗兒們所設置的「迎風狗運動公園」,佔地約1公頃,以體重9公斤作為分野,分為大狗區和小狗區,並設置不鏽鋼圍欄、雙層門作為人犬防護措施,還有狗便清潔便利設施,以及8座休憩座椅和4座洗手足台,方便在一番玩鬧之後,讓主人洗手和狗狗洗腳之用。河岸的親水草坪,是闔家歡聚、嬉戲、休憩的好地方,運動場是迎風河濱公園另一特色,有多項設施可供民眾一展身手,鍛鍊強健體魄,包括有羽球、棒壘球、足球、直排輪練習場等運動設施,另外,還有一座超迷你高爾夫球練習場喔!

Read More +

大佳河濱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大佳河濱公園位於中山區中山橋和大直橋之間,是基隆河截彎取直後,經市政府開發建設而成的都會型綠化公園。面積廣大,進入園區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片一望無際的廣闊草園,還可以遙望美麗華的摩天輪,景色優美。公園內有五大遊戲區及出租腳踏車區,皆具不同特色。雙道滑索區設置了單點式及座椅式的滑索,可以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樂趣;共融式沙坑區內有溜滑梯、攀爬設施、沙坑,還有遮陽區可讓家長休息;山丘溜滑梯遊戲區有8道磨石溜滑梯、攀爬網及拉繩,不用怕玩不到溜滑梯;鞦韆及章魚海豚地景區,5座特色鞦韆,還有大型章魚地景、平衡木、球狀躲藏區等多樣遊樂設備;兒童戲水區開放時間為每年6~9月,設有大型圓圈、圓柱、巨型花朵等噴水設施,可愛又好玩,還有有一座大型噴水水景,中央水柱最高高達75公尺,利用水景高低強弱的視覺變化,展現其律動的特色。園內還有運動公園,有籃、網、羽、槌球場等運動設施,以及環繞園區數公里長的自行車道(園內提供自行車出租)。大佳河濱公園由於場地寬闊、停車方便、環境優美,例假日除了有許多民眾在此嬉戲運動之外,也不定期舉辦各項大型活動,展現臺北市都會活力朝氣的一面。

Read More +

艋舺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艋舺公園位於龍山寺旁,原名為「萬華十二號公園」,由廣州街、和平西路、三水街及西園路所圍繞,佔地廣大,是臺北市政府以藝術為主題開發,頗具特色的民俗公園。園內有很多富含文化意涵的設計,像是東側的龍型雕塑,象徵中國風水中左青龍吉祥之意;西側的船型雕塑則反映本地區先民早期多以獨木舟為運輸、渡河、貿易等使用之交通工具;美人照鏡池結合中國風水,依北斗七星方位配置觀景平臺,還結合燈光和水舞的元素,每天都上演一場場的水舞秀;公園北側的廟埕廣場,為龍山寺廟埕的延伸,廣場內的星象誌,以結合中國星宿與西洋十二星座之星象圖誌而設計,共嵌入了二千多顆的小星星,夜晚來臨之時,便會散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艋舺公園內∩字型的「文化藝廊」,以強化玻璃及琺瑯板構築而成,仿屋瓦特殊設計,除了可以提供通行、休憩之外,還可在此欣賞各式各樣的展覽。艋舺公園為市府「翻轉軸線、再造西區」的重要市政建設,公園和其延伸的龍山寺成為臺北市歷史、文化與宗教之重要景點,可望帶來都市西區再發展,並活絡商機、重塑國際觀光勝地,再現艋舺二百年之風華。

Read More +

二子坪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遊客服務中心開放時間:每日9:00~16:30,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遇國定假日順延一天)及農曆除夕休館。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側,為大屯主峰與二子山之間的火山凹地。道路平坦、地勢寬廣開闊,中間有三個水池。由於地處大屯山的西側背風面,常有雲霧籠罩,景色秀麗,加上本區介於亞熱帶與暖溫帶之間,氣候溫和、林相複雜,植物種類繁多,邊緣以紅楠、黑松、楓香為主的林木,頗具蒼山深谷之幽境。亞喬木及灌木層則以臺灣山香圓、柃木、樹杞、黑星櫻(墨點櫻桃)、長梗紫麻、尖葉槭及台灣樹參為主,草本層多為姑婆芋、蘭崁曲蕊馬藍、台灣馬藍、蛇根草、黃花鼠尾草、水鴨腳秋海棠及各種蕨類。目前全區均植有杜鵑、山櫻、小葉赤楠、烏皮九芎,以及多種蝴蝶食草、蜜源植物,還有數十種水生植物,適合賞蝶、賞鳥、登山、健行、賞景、觀察植物等活動。(資料來源:陽明山國家公園官網)

Read More +

自由巷及鄭南榕紀念館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自由巷:開放空間鄭南榕紀念館:因應疫情關係,目前只開放預約參觀,預約相關資訊請依官方網站公告為主或撥打+886-2-2546-8766洽詢。

為彰顯臺灣的民主價值與言論自由,101年6月19日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將位於臺北市民權東路3段106巷3弄——鄭南榕先生當年為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所在的巷弄,加掛「自由巷」銜牌,臺北市長郝龍斌並於101年8月21日為「自由巷」進行揭牌。「自由巷」內的鄭南榕紀念館為當年《自由時代》周刊辦公室原址,紀念館入口處有鄭南榕的青銅塑像與巨幅照片,肅穆的空間裡,保留有鄭南榕的隨身物品與手稿等紀念文物、相關活動照片及當時自由時代雜誌社的出版品。目前紀念館可預約參訪行程,透過鄭南榕紀錄片的觀賞及專人導覽解說,可以更了解這位民主鬥士為臺灣言論自由所做出的犧牲與貢獻。民眾或是遊客來到此處,除了對前人的精神抱持敬意外,亦能感受市政府全力呵護言論自由這項珍貴資產的用意。

Read More +

擎天崗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擎天崗又稱太陽谷,其位於大屯山群彙的中央,及竹子山、七股山與頂山,磺嘴山之中間按部,地勢平坦,源於竹篙山熔岩所形成的階地。日據時期日本人就在此設置大嶺峙牧場,作為種茶、放牧用途。台灣光復後政府依據原大嶺峙牧場中擎天崗、冷水坑一帶的規劃設置了陽明山牧場。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以後,此牧場即歸屬台北市農會經營。現在在擎天崗可看到放牧的牛隻,是北投、士林,金山等地的農民所寄養的。擎天崗地勢平坦,又有連綿的草原,綠草如茵,是觀察草原景觀最佳的自然教室。青綠綿延的草坡與渾圓矮生的樹叢步道是令人印象深刻,也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中最受民眾歡迎的踏青去處。

Read More +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位於貓空地區,於74年興建完成。設有茶葉展示區,介紹茶葉的製作過程和品茶的方法等關於茶葉的知識;茶藝教學區,於平日提供預約解說教學服務,週末假日則會有志工提供免費的導覽;戶外教學區,位於推廣中心的後山,種植各種植物,包括桂花、茶花、櫻花、青楓等,並設有親子遊憩區、茶園區、生態水池、氣象觀測坪、人工降雨沖蝕槽等,介紹水土保持的知識,讓民眾能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推廣中心結合了農業、生活、文化與休閒,提供市民一個休閒活動的好去處,並引導民眾深入了解木柵地區的茶業產業及文化。茶推廣中心每年辦理20場茶體驗活動,包含採茶體驗、茶藝教學、茶點製作等;週六、日則有安排志工於現場提供免費導覽解說服務,平日(週二至週五)僅受理團體預約,有需要的團體須兩星期前預約,導覽內容包括茶藝指導、茶園及生態導覽等。

Read More +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座落在貓空的老泉山上,2007年登錄為文化景觀,不僅是劇團的家園、創作與工作場域,更是靈感的來源與生命的根基。在此可以找到純粹與豐富的自然與生命交流經驗。

Read More +

彩虹橋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彩虹橋全長167公尺,是連接內湖區及松山區,橫跨基隆河的一座橋樑。造型特殊,由橋中央的四條主要鋼纜吊索支撐,橋的結構為S型的曲線橋體,鮮紅色鋼肋拱型梁結構,附屬設施為木質欄杆、粉紅及淡藍色地磚,為一座新穎的地標性公共設施。彩虹橋現只開放人及腳踏車通行,不開放汽機車通行,不時可見行人悠閒漫步,也是往返內湖、饒河街夜市及松山火車站的捷徑橋梁,大大縮短了松山及內湖區居民互通的時間。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彩虹橋皆有不同的美。尤其是入夜後,彩虹橋上燈影投射,為臺北的夜景增添不少美麗,成為不少攝影愛好者捕捉臺北夜景的好題材。另外彩虹橋亦設置藍色公路終點站碼頭,吸引更多遊河觀光人潮,成為臺北市另一個觀光新地標。

Read More +

建成圓環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在臺北市舊城區的發展歷史中,「建成圓環」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當年的設置如同大稻埕鬧區的心臟,位於重慶北路、南京西路、寧夏路與天水路等4條路匯集的圓點,不僅帶動當地的工商繁榮,擴展到周邊舊建成區,更是許多成功企業人士孕育的搖籃。幾經歷史變遷,從早期2002年重建工程開挖地基時所發現的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古蹟,到許多人舌尖美食記憶的建成圓環。建成圓環如今蛻變為都市綠洲,除保留原有古井外,將打造噴泉休憩及都市綠蔭廣場,並結合基金會捐贈4組件公共藝術作品緬懷過去展望未來,讓忙碌的市民也能透過藝術作品,陶冶身心,增加與市民之文化對談,提供休憩、嬉戲、及緬懷、回憶的空間,共同為西區繁榮、發展盡一份力。

Read More +

馬廷英故居_青田七六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每月第一個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09:30-21:00 餐飲時間:午餐:11:30–14:00;午茶:14:30–17:00;晚餐:17:30–21:00

位於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號,故又名「青田七六」,此區域為日式歷史住宅「營宅」最集中之處,為1931年由足立仁教授,所興建的居所,整棟建築主要用檜木建成,屋內左側為為接應室、書齋及食堂,其書櫃、玻璃凸窗、戶外的歐式花壇及前庭皆採洋式風格,而屋內右側的臥室及子供房則採日式榻榻米設計,整棟建築融合了日式及洋式建築優點。1945年由其好友台大地質系教授馬廷英入住,2006年由市政府正式列為市定古蹟,並在2011年由台大校友向管理單位台灣大學承租,正式對外開放。現在除了開放免費導覽和科普活動之外,屋內客廳、飯廳、書房等也開放販售餐點及文創商品。馬廷英教授為遼寧省金縣人,字雪峰,英文名字Ma, Ting Ying H.中的H就是雪峰。1899年出生,為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及海洋地質學家。一生治學嚴謹、思考嚴密,研究工作遍及世界各地,實地考察與驗證,是今日重要理論的先驅。馬教授於1979年辭世後,1980年2月,總統蔣經國特頒褒揚令表彰馬廷英教授。中華民國地質學會則於1987年7月16日通過設立「馬廷英青年論文獎」,以紀念這位地質學大師,並表彰馬氏一生奉獻於地質學研究的成就。1945年,由接手台灣大學學者馬廷英教授住進此處,而從該年起至2007年為止,一直都是馬家。另外於1947年秋天,從上海來臺灣、在臺大外文系擔任助教的齊邦媛,亦曾一度寄居於此。青田七六於2006年5月2日,由台北市政府公告,正式成為直轄市定古蹟,名為「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馬廷英故居」。

Read More +

蒲添生故居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採預約方式】週一至週日上午:10點-12點下午:14點-17點※請於一星期前預約,導覽時間約2小時,建議參觀人數5-25人※詳細預約資訊請參考官方粉絲團

「蒲添生故居」位於林森北路的巷弄中,是一座超過八十年歷史的日式木造建築,為蒲添生後代為紀念蒲先生一生對藝術奉獻之成就,特別將其住所及工作室整建規劃而成,其中工作室部分為蒲添生親自設計監工,採用上等檜木建造而成。故居現分為戶外雕塑展示區、作品陳列廳、藝術走廊、紀念工作室和文物展示室等空間,現對外開放,以引導性教育的參觀路線,提供市民一個欣賞藝術的空間。

Read More +

梁實秋故居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週四至週日11:30至17:00。週一至週三暨國定假日不開放。

梁實秋故居建於1933年間,最早是臺北高等學校英語教授富田義介宿舍。光復後,改制為省立師範學院教職員宿舍,陸續由張儒林、梁實秋、甯杼等人入住使用。2003年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梁實秋故居」為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2005年進行梁實秋故居調查研究,並於2010年至2011年進行修復並保持故居基本風貌。現已成為深具歷史人文意涵的著名地標。 文字提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Read More +

臺北松山機場觀景台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每日9:00~21:00機場開放時間 : 05:00 ~ 23:00

※觀景台自112年10月起整修工程期8~10個月,完工日期將視天候及施工進度調整。臺北國際機場觀景臺於2010年11月重新開放,位於第一及第二航廈間3樓,占地約545坪。觀景臺植栽美化,採用適應臺灣氣候的鐵木,具低輻射熱的好處,此外為符合國際機場的形象,特別選用世界級西班牙設計大師Alexander Lotersztain所設計,取名"Twig"(意為嫩枝),會發光的戶外座椅,提供民眾晝夜不同的景觀體驗。在入口廣場西側還規劃有戶外輕食區,供民眾休憩飲食。觀景臺為免費開放,可成為民眾休閒新選擇。

Read More +

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_臺北服飾文化館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為:週一~週日 10:00~18:00

以樹的概念為設計主軸培育臺灣服飾設計人才位處富文化特色的艋舺地區,「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過去是大家所熟知的臺北服飾文化館;現在,這裡以服裝產業創意新地標之姿,加上周邊的艋舺服飾商圈(大理服飾商圈)為腹地,打造為一座3層樓的時尚基地。整棟外觀為磚紅色的大樓,館內整體設計以「樹」的概念為設計主軸,期待化身為一棵創意之樹,吸取萬華地區的歷史文化風貌,培育臺灣服飾設計人才,並開枝散葉滋養艋舺服飾商圈,媒合艋舺商圈業者及駐基地設計師,建立示範性的設計案合作案例,振興臺灣服飾及服飾設計產業、打響臺灣品牌與設計力的名聲,更將之推向國際舞台。和校園合作、培育新銳設計師也是「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的主要工作項目之一,目前除了開放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師生預約參觀導覽之外,暑假期間也和學校合作實習生見習計畫,讓學生從實際參與基地的營運管理工作以及和設計師、艋舺服飾商圈的合作活動,來切入了解設計與行銷市場的連結及臺灣整體成衣產業生態。同時,這裡也規劃開設流行趨勢或專業展覽會分析課程,引進時尚新資訊,為臺灣設計人才培育努力。品設計尋靈感好去處設計師進駐揮灑創意走進一樓大廳,這裡以純白色調為基底,企圖打造出一個五感時尚資訊空間,像是襯托設計師美麗作品的時尚舞台。角落有個咖啡吧,前來參觀的民眾可以悠閒坐下喝杯咖啡,欣賞充滿設計感的服飾作品,閱讀設計相關書刊,找尋屬於自己的靈感。想多了解「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艋舺地區的文化歷史發展或是進駐設計師的個人資料、創作風格或作品等,一樓亦有精彩的影片播放,能幫助參觀民眾在短時間內擷取豐富的資訊,並設有互動式屏幕,讓民眾能使用像Wii的控制器,以與畫面互動的方式,增進對設計師的瞭解。二樓是設計師的行動工作平台,裡頭有設計師的工作室,平日不開放民眾參觀。這裡,就是創意的泉源,有打版空間、提供各式各樣副料,免費提供設計師發揮創意,展現實力,創作出堪稱藝術品的服飾作品,目前有徐于筑、曾偉翔、高勝忠、呂學政及施堉霖等5位設計師進駐。未來也會每年甄選具國際市場潛力的新銳服裝設計師進駐。三樓有適合舉辦小型服裝秀、展演、講座等活動的空間,鋪有厚地毯與窗簾,隔音效果良好。為使空間運用方式更多元活潑,天花板上方設有軌道,使用可移動的扣夾隔板打造出所需的空間,而軌道的空間安排正是設計成艋舺地區的街道圖。展演空間的後台建有模特兒更衣室。未來也歡迎設計相關科系前來租借辦理課程講座或服裝展演。

Read More +

內雙溪自然中心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

位於士林區東南角之內雙溪自然中心,占地104公頃,為臺北市最大的森林自然公園,以豐富的生態與地形等特色,媲美溪頭的風貌,所以又稱『臺北小溪頭』。臺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斥資整建,規劃並建置登山步道、觀景台和產業道路,串連起內湖及士林兩區的內雙溪山區,並整合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碧山露營場、白石湖農村社區及周邊景觀生態等資源。其入口的「碧溪橋」兩端有台灣樹蛙的石雕,彰顯小溪頭地區特有的豐富生態,橋旁護欄亦設有半圓型觀景台,供民眾欣賞內雙溪溪流的流水淙淙及獅頭山的怪石嶙峋。沿著登山步道而行,可見一巨木瞭望台,採全黑檀木材質建造,四支支柱更保留原木型體,造型壯觀,且在入口處有梅花形廣場,可供民眾休息,登上高達6公尺的瞭望台,可遠眺大崙尾山及圓山仔山。園內並規畫有太陽光電示範系統,運用太陽能發電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並藉由簡易操作的互動體驗對民眾做示範教育。此區域屬碧溪集水區,水源豐沛,是孕育生態的溫床,加上地形介於古老雪山山脈和新興大屯山山脈物種交會地帶,生態資源豐富,景觀變化多,提供民眾一個結合生活、休憩和生態的遊憩環境。

Read More +

殷海光故居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週二、四、六:11:00-17:00週三、五:13:00-17:00

殷海光故居位於溫州街十八巷十六弄內,西元1945年所建,此區日據時代為台大教授的宿舍群,植物濃綠青翠,充滿濃厚的文藝學術氣息。殷海光先生1949年從中國大陸遷居來台,一方面在台北帝國大學(現台灣大學)哲學系授課,另一方面為《自由中國》撰寫政論文章,秉持『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以文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勇於對抗威權、批評時政,是中國自由主義重要傳承人物,對台灣後來的民主政治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此棟屋舍為一層樓之日式木造房屋,基地呈現一三角形,與周遭其他宿舍相連。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5月正式指定此故居為市定古蹟,內保存了殷海光先生重要的文化資產。台灣大學近年來開放殷海光故居供學校做校外教學之用,並於2008年11月委任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經營管理。

Read More +

白石湖吊橋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預計113年7月1日起至明年間進行整體更新維護工程,施工期間吊橋將全面封閉禁止通行,不開放使用。白石湖吊橋位於內湖白石湖休閒農業區內,吊橋入口位於碧山巖開漳聖王廟的停車場旁,全長116公尺,為臺北市第一座大跨距吊橋。特別採龍骨意象塑造,從東邊「龍船岩」連接白石湖山、大崙頭山、忠勇山、鯉魚山,至圓覺瀑布而止,從空中俯瞰,就像是一條巨龍盤據,守護著白石湖地區。有別於一般吊橋的高聳橋台設計,特別採直路式設計,打造成一座無懸吊纜繩的隱形吊橋,融入當地的田園美景。通過吊橋後為白石湖社區,百公尺長的春秋步道,可見精心開闢的花卉專業種植區,及當地豐富的農村特色、景觀生態等資源。白石湖社區也稱為最浪漫的社區,社區內的「同心湖」、「永結亭」、「夫妻樹」象徵著永結同心,充滿著戀愛的氣氛;碧山路上有非常多家農莊及草莓園,每年12~5月是草莓盛開的季節,適合親子、家庭、情侶或朋友聚會一日遊。白石湖吊橋串連起周邊山寺、果園、森林步道、溼地湖泊,置身其中可欣賞到美麗花卉及悅耳的叢林鳥叫聲,為民眾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Read More +

碧湖步道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

位於大湖街131巷與內湖路三段60巷之間,碧湖步道是一條隱身社區住宅間的美麗步道,因生態豐富、具歷史產業意涵,便規劃為具教育與休憩功能的親山步道,周圍連接了大溝溪溪畔步道、圓覺寺步道與鯉魚山步道,交通方便,適合各個年齡層的遊客前來。 大湖街131巷的步道口,有一座寫實的礦坑意象,有仿古的礦坑、鐵軌、煤車,就像到了真正的礦坑。早期這裡煤礦業興盛,是「新福本坑」的所在地,為當地的產業發展譜寫篇章。 步道地勢大多平順,僅有一小段密集的上坡,且有一小塊平台可供運動伸展,腳下是木棧、碎石、花崗岩塊石、紅磚的多重步道體驗,沿路有一兩畦小菜園,步道穿梭在民宅之間,蕨類、相思樹、大葉楠等植物隨處可見,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台灣藍鵲飛過樹林、大冠鷲盤旋天際,甚至赤腹松鼠由身旁跑過。 步道的最後一段路,顯得格外愜意,外地遊客必定會羨慕住在這兒的居民,從家中窗口,便可聽到竹林的颯颯聲。若意猶未盡,繼續前往圓覺寺、碧山巖、白石湖,都是很棒的選擇,在置身大自然的同時,還能感受寺廟的莊嚴清淨。

Read More +

松山文創園區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園區】園區內-室內區域:9:00~18:00園區內-戶外區域:8:00~22:00園區生態景觀池周邊範圍:24小時開放【松菸小賣所】營業時間|每日10:00-18:00營業地點|東向製菸工廠1樓【服務中心】9:00~18:00。若租借相關器材或使用置物櫃,請於17:30前至服務中心歸還或提領。

松山創意園區,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占地6.6公頃,建於西元1937年,其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為臺灣現代化工業廠房的先驅,也是第一座專業的捲菸廠。建築風格屬「日本初現代主義」,形式簡潔典雅,面磚、琉璃及銅釘做工精細,堪稱當時工廠的楷模。1945年戰後,臺灣省專賣局接收,更名為「臺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1998年,因都市空間規劃、公賣改制、需求量下降等因素停產,併入臺北菸廠,正式走入歷史。2001年,臺北市政府將其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園區規劃為:市定古蹟(辦公廳舍、1-5號倉庫、製菸工廠、鍋爐房)、歷史建物(檢查室、機械修理廠、育嬰房)、特色建築(巴洛克花園、生態景觀池、澡堂、多功能展演廳)。近年為活化園區的空間再利用,結合了藝文、文創、設計等展演活動,並成立「松菸小賣所」以及「松菸風格店家」,發掘臺灣優質文創品牌。古老的製菸空間轉變為嶄新的文創櫥窗,清幽的菸草氣味轉變為濃郁的咖啡香氣,讓民眾體驗松菸歷史,感受文創生活,品嚐特色餐飲!

Read More +

新生公園_玫瑰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新生公園於民國67年開闢完成,地處新生高架橋、民族東路、松江路、濱江街交界,占地近20公頃。園內設有多樣設施,包括新生溫水游泳池、棒球場、籃球場,還有一個結合環保理念的「迷宮花園」,近年更新闢了「地球旅行遊戲場」,提供大人小孩一個玩樂休憩運動的好去處。公園內還有九座大小不同的雕像散佈公園各角落,分別命名為「悠遊歲月」、「祥和遍大地」、「鶴群」、「希望」、「欣欣向榮」、「友愛和平」、「阿爸的話」、「春天的走向」及「團結」,為公園增添豐富的人文氣息。新生公園於2010臺北花卉博覽會中選定為四大展區之一,納入鄰近的林安泰古厝,規畫為「夢區(新生公園)」、「茶區(林安泰古厝)」以及銜接大佳河濱公園區,以各式花卉、樹木、竹節架構而成的「花之隧道-綠築曉徑」。臺北玫瑰園位於花博新生公園內,是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將養生館戶外展區改種植玫瑰,於2021年新增3個園區「五彩玫瑰園」、「育種家花園」和「園藝植物布展區」,2022年新建園區「祕密花園」打造浪漫心型水景區,提供民眾更多拍照打卡的環境。另因鄰近松山機場,不時還能看到飛機從頭頂上低空呼嘯而過,園區美景配上劃空而過的飛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畫面。每年3月的臺北玫瑰展更是不容錯過,來自世界各地的玫瑰品種聚集在此,展區內也會有各式造景及裝置藝術,非常適合情侶、夫妻、家庭一同來此賞花,享受被玫瑰包圍的浪漫氣氛。

Read More +

華中河濱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從空中鳥瞰,新店溪在華中河濱公園這裡轉了個彎,形成大面積的氾濫平原,彎彎的地形,像極了一抹弦月,更像支迴力刀,滿眼寬闊平坦的綠草地,最適合舉辦大型活動;這裡也是觀看夕陽、賞鳥的最佳場所:公園裡生態豐富,河裡有魚群迴流覓食,隨處可見野鳥在樹間跳躍。園內有多樣的兒童遊戲設施,還貼心的舖設細砂,使安全無虞,設施週遭亦提供座椅,供父母可以在同時兼顧兒童活動安全下休憩,增加親子情感互動。98年起市府更在此設立了華中露營場,提供帳篷及汽車營位供民眾申請使用,可說是全臺第一座大型的河濱露營場。當你騎乘自行車遨遊河濱公園經過華中橋下時,那裡設有園遊攤位當作自行車休憩的節點,園內攤位多樣性經營,有臺灣風味小吃、童玩等,旁邊還有一座自行車練習場,提供不同動作等級的騎乘練習,讓技術尚不熟練的小朋友或一般民眾有安全自在的練習場地,周邊設有相關解說牌,可以進一步瞭解自行車基本知識及適當的騎乘方式。建議您應先行瀏覽解說牌說明及此處頁面所提供之騎乘基本須知相關資料,才能開心又安心的練習及騎乘自行車漫遊水岸。休息過後繼續往下游前進會經過一段林蔭隧道,晨間有許多人們在這裡跳舞和作運動,處處充滿了活力。來此地遊玩,不一定要騎自行車。還有多種運動場,如籃球場,不只讓三五好友來場「鬥牛」,更有沙灘排球場讓您於都市中也可以在陽光、沙灘下盡情的揮灑汗水;而不管是清晨或是夜晚時分漫步於堤頂步道,在綠蔭乘涼下或是微微星光中吹著巍巍徐風,望著眼下的青青草原,都有不同的風味。另華中一號門、二號門入口處附有寬敞的停車場,可以調節市區停車問題。華中河濱公園附近連接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青年公園,是情侶約會的絕佳選擇,青年公園附近也有很多的美食可供選擇。

Read More +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每週一至週日09:00 – 17:00春節休假時間:除夕

西元1708年,郭元益先祖自福建漳州渡海來臺,於士林橋頭憑著一根扁擔,開創臺灣傳統糕餅歷史的新頁,經過四代的傳奇經營,使百年老店推陳出新,打響了「糕餅世家」的名號。經過百年淬煉,郭元益先生為了保存臺灣糕餅珍貴的歷史資產,創立了臺灣第一座糕餅博物館,陳列「糕餅世家」百年來的歷史,並介紹臺灣傳統糕餅業的演進以及臺灣傳統婚喪喜慶的禮俗,藉此讓世人對臺灣傳統糕餅有更深的認識及瞭解。2002年成立的郭元益糕餅博物館士林館,是繼2001年楊梅館之後設立的,位於郭元益百年老店的原址,郭元益企業總部的四、五樓。除了博物館陳列展示區介紹臺灣糕餅一百年來的歷史演進和婚喪喜慶的傳統習俗外,設有「快樂烘培屋」,邀請參觀者親手做糕餅,體驗有趣的糕餅世界,另外還有「親子活動區」、「戶外親子遊憩區」讓大人小孩都能透過各活動及設施,對臺灣糕餅有更多的認識。

Read More +

草山行館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展覽時間:週二~日 10:00-11:00、16:00-17:00餐飲時間:週二~日 11:00-17:00 (主餐全天候供應)下午茶 14:00-17:00最後點餐時間 17:00

真,一棟取材自然工法的建築善,一個古今藝文齊放的場域美,一座生態盎然的後山花園歲月的淘洗,歷史的轉折,始終維持隱而不顯的優雅姿態「草山」並非是一座山,而是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所圍的山谷地區。草山行館原為臺灣糖業株式會社招待所,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臺,蔣公入住。行館幽靜宜人,地處草山戰略高點,基隆河與淡水河在眼前交會,關渡平原、社子島、觀音山,自然美景盡收眼底。民國39年(1950年)以紀念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為名,「草山」即更名為「陽明山」。草山行館佔地面積為4275平方公尺。主行館為1920年代典型的日式建築,建築面積為584平方公尺。主行館門前兩棵年齡逾百的相思樹與楓香,寧謐的訴說著歲月悠悠。主行館內部空間規劃為川堂、大廳、會客室、書房、臥室、主臥室、起居室、客房、廚房、中庭與露台等。主行館周邊另有四小棟附屬建物,原為蔣公隨扈侍衛的房舍。後於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進行修建時,將此四小棟房舍與主行館之藝文展覽活動相結合,改作為藝術家工作室之用,以期草山行館成為一個融合生態、人文及藝術,並且能與民眾近距離進行交流對話的美學場域。 觀看更多名人故居故事 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 錢穆故居 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 林語堂故居 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孫立人將軍官邸) 摩耶精舍(張大千園邸)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