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州庵文學森林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週一休館新館開放時間週二~四、日:10:00-18:00、週五、六:10:00-21:00茶館營業時間週二~四、日:10:30-18:00(供餐到 17:00)週五、六:10:30-21:00(供餐到 20:00)古蹟開放時間 / 免費參觀(如遇活動舉辦依各活動規範)週二~日:10:00-18:00、週五:10:00-21:00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打造位於同安街底的「紀州庵新館」作為臺北市第一座文學專門藝文空間,於2011年6月起委託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紀州庵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結合城南文學公園,提供讀者舒適宜人的空間,讓文友們可以在室內、戶外閱讀、寫作、喝茶、啜咖啡、與同好談天。讀者與書迷更可在這裡與心儀的文學家、評論者、出版人不期而遇。「紀州庵」古蹟建築在日據時期曾為日式料亭,戰後轉為公教人員眷舍,位居城南,輻射出去,涵括鄰近的同安街、廈門街、金門街、牯嶺街,遠至師大與臺大學區,是臺灣戰後文學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場域。包括「藍星詩社」、《文學雜誌》、《現代文學》、《草原》、《大學》雜誌等的發源地,「中國文藝協會」、《國語日報》等文藝機構,純文學、洪範、爾雅、遠流等出版社,林海音、林良、余光中、王文興、隱地等,都在此拓展他們的文學理想。因此未來期待以「紀州庵」和「紀州庵新館」為核心與出發點,再現文學的歷史脈絡與寶藏。

Read More +

義芳居古厝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義芳居古厝為臺北早期開拓者陳氏族人所建,義芳居陳氏家族,原籍屬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清乾隆年間,其始祖渡海來臺開墾。先前他們已有住屋,至清光緒初年才投下鉅資,建造義芳居。這座三合院古宅為典型的臺北盆地古宅,正身入口作凹壽式,正身及護龍之牆壁皆為堅固之磚石厚牆,門窗開口較少,另在外護龍建二層樓的銃櫃,備盜匪來犯時可以還擊自保。此外他的窗子多用石材,取自臺北所產砂岩,亦具地方性特色。其門額題「義芳居」落款為丙子年,據推算為清光緒二年所建。近代臺北市發展迅速,像義芳居這類清代古宅第已經愈來愈少,它對臺北之開拓有歷史見證作用。

Read More +

樟山寺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興建於1931年的樟山寺,外觀樸實而穩重,寺內供奉觀世音菩薩,相傳民國初年時,一位住在樟湖附近的居民,在無意間發現一尊形似觀音菩薩的石像,於是便誠心供奉,後因祈福靈驗而信徒廣增,便由信徒斥資建廟,經過多次修建始成今貌。寺廟居高臨下,前方寬闊的廣場是眺望大台北市區的絕佳地點。附近有三條登山步道,每逢假日,登山客與香客絡繹不絕,是木柵茶區最著名的寺廟。二格山系著名寺廟除了指南宮外,就屬樟山寺最為出名,該寺埸視野極佳,台北盆地盡入眼簾,經常吸引登山健行遊客駐足遠眺,而且附近茶園遍佈,品茶遊客不斷,已成為民眾遊憩重要據點。以樟山寺為中心點,有三條步道呈放射狀分別通往其他遊息據點,包括飛龍山步道(往政大環山道路)、樟山寺指南國小段及救千宮步道,三條步道的起訖點都位於樟山寺廣場。飛龍步道的特色,在於整條步道中間均有塊石綿延不斷,從遠處望來,像恐龍的脊椎一樣,因而得名。連接指南國小 (指南路三段三十四巷九號之二)的步道系統,則沿途都是鐵觀音茶園,走完步道後,全身都散發茶香。救千宮步道較為陡峭,但途中在福德宮前,有一棵百年老榕樹,盤根交錯,結成一粒粒樹瘤,景象相當奇特。

Read More +

國立臺灣大學博物館群_醫學人文博物館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本館開放時間為週二~週日 9:30~16:30(週一與國定假日休館)其餘休館日請參考本館首頁之行事曆。

醫學人文博物館,是日據時期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的校舍,最早的建築始於1907年,由日籍建築師近藤十郎所設計,主體建築則完工於1913年。雖歷經百年,經過多次修復,然原建築的風貌仍大部份保留;建築體的功能隨學校發展逐漸演變,由教室、行政中心、全台醫學學術活動據點、醫學教育改革基地、醫學人文教育場所,直到2008年成立博物館。館內展覽內容分常設展及特展。常設展有『生命的誕生』、『台灣人哪裡來』及『台灣人與疾病的抗爭』,特展則每半年推出新展,以醫學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及省思作為展示理念,並到其他醫學教育機構巡迴展出。博物館建築風格屬於法國文藝復興後期樣式,館內大廳、主牆及柱子皆飾以優美線條及雕刻,頗為氣派。大廳及廊道有許多拱廊,造型高雅。屋頂原始設計採曼徹爾(Mansard)式,鋪以石板瓦及銅葺,斜頂上開有小圓窗。然1930年館內發生火災,屋頂燒毀,修復後失去初建時原貌。

Read More +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 - 18:00,週一休館(其他休館日請參照館方公告)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為臺北市民認識客家文化的據點與休憩場所,並提供臺北都會客家人一處群聚交流、展現生活記憶之處。園區內的「跨堤平台」設有人行步道及自行車引道,串連108公頃河濱綠地、臺大公館商圈、臺大水源校區、自來水園區、寶藏巖共生藝棧等區域,營造出公館水岸親水觀光軸帶,提供市民多元的休閒活動空間,體驗親水生活。

Read More +

糖廍文化園區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

歷史簡介1764年(乾隆29年)台灣彰化以北開始有產糖紀錄,艋舺大理街附近地區在清朝是私人糖廍組織盛行、遍地栽植甘蔗的地貌,日治時期設立「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後,地景大幅轉變,成為以製糖工廠、交通輸送軌道為主的產業區域,週邊居民多依賴糖業或週邊產業生活。光復後,都市計畫沿用日據時土地混合使用的概念,附近劃設為工業區。糖廠由台糖公司接收後不久即停止製糖,轉為倉儲使用,但附近以糖業剩餘產能為中心的相關產業如化學、化工、食品加工、紙業等中小型工廠仍然盛行。四O年代中國時報社的前身「徵信新聞」接收台糖倉庫展開報頁,吸引了週邊印刷產業的聚集。六、七O年代起鐵路運輸之便吸引了成衣批發業者的聚集。在台北的發展歷史中,大理街附近區域一直扮演著生產的角色,直到近年來產業環境改變、城市發展東移,一度繁盛的「會社尾」生活圈及工業地景逐步沒落,實質環境品質也因人口聚居、建物密集興建後逐漸降低,公共設施無法服務居民的生活機能,而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邊緣。在大理街社區居民抗爭反對療養院設立,到爭取鄰里公園,保存台灣最北的製糖遺構之臺北糖廠建物,古蹟本體倉庫由紅磚疊砌,拱門、梯形柱及大跨距構架為其特色,民國92年9月23日公告指定市定為106號古蹟。願景與未來三棟市定古蹟糖倉A、B、C ,位處萬華區大理街,所在範圍包含 C1 街廓(公二公園)、C2街廓,面積約1.092公頃,其中C1區域,除古蹟本體外,其他區域目前為公園與地下停車場。歷經多年努力,保存糖倉古蹟且無償取得公園土地,文化局續爭取中央擴大內需修繕經費。修復三棟糖倉古蹟,糖廍文化園區開園營運以來,園區內3棟市定古蹟臺糖倉庫,分別規劃作為糖業文化展示館(糖廍A倉)ヽ萬座曉劇場(糖廍B倉)與臺糖公司提供民間單位進駐使用(糖廍C倉)。其中由本局自行營運的糖業文化展示館,設置「糖倉開門」常設展,以北區糖業發展為主題,運用參與式工作坊的集體創作產出,包含歷史資料收集、口述歷史訪查、參與創作工作坊,提供藝術家據以完成作品進行設置。並善用社區居民資源,招募志工隊協助展場服務與導覽解說,開園迄今已成為重要的鄉土教育場域。糖倉古蹟再利用規劃A倉規劃「糖倉開門」糖業文化特展,彰顯糖倉保存意義。介紹台北糖廠的歷史故事及城西產業發展軌跡。以及糖藝教室,開放作為文化、多元社區文化活動空間使用。文化局自管,免費開放參觀。糖廍B倉由曉劇場入駐,透過自辦節目、專業策展同時開放演藝團隊租借使用,以萬華為據點培養在地觀眾並與學校、社會團體合作推廣表演藝術;並藉由舉辦艋舺國際舞蹈節、曉劇場藝術進駐計畫等資源連結國內外網絡平台,使糖廍文化園區展現豐富多元的表演藝術生態。(資料來源:臺北市文化局)

Read More +

台北101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

台北101購物中心為地上5樓,地下1樓的購物空間,23000坪,是臺灣首座國際頂級購物中心。擁有許多精品旗艦店,如BALLY、LV、Prada、Gucci、Cartier、DIOR及FENDI等,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最多樣的選擇,與全球流行零時差,輕鬆擁有愉悅的購物時刻。台北101購物中心有中式、西式、日式、美式等各國風味美食餐廳,而美食街擁有上千個座位,非常舒適的用餐環境。4樓都會廣場擁有完美的空間設計規劃,佔地500餘坪,挑高40米。採光自然,與四周的露天座椅融合為一體,散發著明亮開闊的現代氛圍。與世貿中心和ATT 4 FUN購物中心有空橋連接,近君悅飯店,交通十分方便。

Read More +

錫口(彩虹)碼頭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松山地區於乾隆年間,古名為「錫口」。位於松河街四號水門處之錫口渡口,自古以來即為南北通商、貨物集散之地,曾繁華鼎盛為松山地區錫口文化發展精華之起始港口。民國98年臺北市政府為延伸藍色公路航線,於12月15日完成錫口碼頭之興建,並整修周邊護岸及親水步道整體景觀,並串連錫口碼頭與基4號疏散門間之人行步道。且錫口碼頭鄰近彩虹橋、松山慈祐宮、饒河觀光夜市等特色景點,有吃有玩將成為您心中另一個觀光新地標。

Read More +

美堤碼頭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位於基隆河16號水門外、美堤疏散門前方的美堤碼頭,是藍色公路水運網絡的港口之一,格局與大佳碼頭相似,目前主要是讓藍色公路航線營業用交通船停靠。美堤碼頭延伸了藍色公路航線至內湖地區,讓基隆河從點而線成為一條與美麗華商圈相結合的水上旅遊帶,附近有故宮、忠烈祠、摩天輪等景點,也有內湖科學園區週邊各大購物中心、量販店等商場等逛街好去處。另外,碼頭所在的美堤河濱公園視野遼闊,除可遠觀北市地標101大樓與松山機場的飛機起降以外,也是市民親近河岸、休閒散步或騎自行車運動的良好去處。

Read More +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8:30-21:00;週日、週一:9:00-17:00。經政府公告之放假日為休館日;每月第一個星期四為圖書整理清潔日,不對外開放。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座落於林木茂密、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內,與溫泉博物館比鄰而居,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總面積650坪的圖書館。室內書香,戶外鳥語,相映成趣,閱讀成了一件愜意、享受的活動。館內藏書達上萬冊,並以「生態保育」為館藏特色,琳瑯滿目的知識寶藏使愛書人來到這猶如置身於書香天堂。室內閱讀區桌椅經過精心設計,與建築相呼應;室外則有木棧道桌椅和閱讀平台,邊閱讀邊感受著微風徐徐吹過,與大自然一起沉浸在書的世界。想歇息時走到戶外,看著一整片樹林綠意盎然,還有生態荷花池,不只能帶走眼睛疲憊,連身心都得到放鬆。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可發電16千瓦電力,並採大量陽台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減少熱輻射進入室內,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綠化屋頂及斜坡草坡設計可涵養水分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沖水馬桶,達到綠化與減低水資源浪費。建物使用木材及鋼材,建材皆可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在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方面,對於木材建材除做白蟻防治外,並使用生態塗料及免除不必要的裝修工程,降低污染及有毒物質的釋放,避免影響人體健康。來到北投,除了可以泡溫泉,也可以來享受書香與綠意融合的森林浴!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中文簡介影片)

Read More +

臺北市立動物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園區步道】平日 9:00 - 17:00假日 8:30 - 17:0016:00停止入園【動物展示】09:00-16:30【教育中心】09:00-17:00 每週一休館;農曆除夕休館,遇假日則順延隔日休館

翻轉物種瀕危趨勢行動從你我開始!經常有遊客詢問:為什麼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園徽是梅花鹿呢?原來梅花鹿的復育不僅是相當成功的保育範例,更是臺灣首次透過動物園的保育繁殖、「再引入」野生動物的復育實例,透過了解梅花鹿復育的路程,可以從中探究動物園存在的價值、及對野生動物保育的重要性。於是在1986年臺北市立動物園由圓山搬遷至木柵新園時,便以梅花鹿的形象作為新園徽。臺北市立動物園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動物園,動物種類相當豐富與多樣,一整天也逛不完!出發前不妨先瀏覽官網的園區地圖、建議行程,挑選自己的專屬路線後,就能盡情享受可愛動物們的萌樣囉!(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Read More +

地熱谷_地獄谷_鬼湖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

地熱谷位在北投溫泉公園旁邊,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因為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讓人聯想到恐怖的地獄,所以又被稱為「地獄谷」或「鬼湖」。這裡的溫泉是大屯山火山群內水溫最高的溫泉,硫磺煙霧濔漫的景色,如夢似幻,有如仙境一般,是日治時代臺灣八景十二勝之一。地熱谷中的石頭具有放射性元素「鐳」,叫做「北投石」,是世界數千種礦石中,唯一用臺灣地名命名的礦石,目前只有臺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有這種礦物。最近幾年為了復育北投石,成立北投石保護區,來此參觀,除了能感受到溫泉鄉的情懷,更能對這獨特的礦石有更深入的瞭解。地熱谷的泉水溫度約在80℃至100℃之間,屬於鹽酸酸性泉,溫泉水質酸鹼度很高,具有腐蝕性,俗稱「青磺泉」和「磺水頭」。之前常有遊客在地熱谷利用高溫的泉水煮「溫泉蛋」,不過近年來為了保護溫泉的水質,並且避免遊客在此跌倒發生意外,已經禁止民眾在地熱谷煮蛋了!來地熱谷玩,可別再帶著食物前往,以免掃興囉!現在的地熱谷經過改造後以嶄新風貌重現,建置環湖步道以及設置溫泉體驗設施,包含入口意象手湯(淨手礦泉湯)、大斜面設計的愛情座椅。遊客可以沿著新建置的環湖步道漫步一圈,體驗大自然的蒸氣Spa,搭配園區植栽美化,展現仙境般全新風貌。

Read More +

馬場町河濱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騎著鐵馬,沿著新店溪,穿過溪流兩岸參差高樓護持的一片綠草如茵,行經馬場町自行車道後,就可以轉進「馬場町河濱公園」,這個位於新店溪畔、與青年公園為鄰的園區。「馬場町河濱公園」原為軍用地,後來臺北市政府透過多方交涉,和附近的華江雁鴨公園,以及中正河濱公園連成一氣,為萬華區提供一大片休憩遊園的好去處。馬場町的清晨,有股清新的美。河岸邊長長的階梯,是個適合坐著觀看日出的看台,視野寬闊,溪中倒影可見;天氣好的時候,可見到朝陽從遠方101大樓旁慢慢升起的模樣,偶而從雲間透出的陽光灑落新店溪,只見河面閃亮著一片金黃,煞是美麗。馬場町河濱公園內聳立著一塚土丘,土丘前的碑文寫著:「一九五O年代為追求社會正義及政治改革之熱血志士,在戒嚴時期被逮捕,並在這馬場町土丘附近槍決死亡。現為追思死者並紀念這歷史事蹟,特為保存馬場町刑場土丘,追悼千萬個在臺灣犧牲的英魂,並供後來者憑弔及瞻仰。」

Read More +

和平青草園_萬華402號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

「402號公園」座落於艋舺大道與西園路交叉口,面積4,693平方公尺,略呈現三角形。本公園基地原為仁濟療養院、民宅等建物,週邊的實質環境窳陋,不但居住品質不佳,且影響都市景觀,故市府推動萬華都市更新辦理公園闢建,除保留現有生長良好之喬木等植栽外,以簡易綠美化方式,改善周邊環境,提供草坪綠地供民眾使用,本公園於95年11月13日完成開園典禮。 園區內於靠西園路側設有香、藥草園設施,沿艋舺大道周邊園路到歷史建物間,設置有座椅及一座約256平方公尺活動廣場,連接廣場與建物走廊則種植藍蝴蝶及桂花等灌木,另有廣闊大草坪區及榕樹、蒲葵、朴樹、樟樹及棍棒椰子等喬木,園內喬木成蔭已成為附近里民休閒、談天聯絡情感最佳場所。

Read More +

梅庭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 - 17:0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北投梅庭」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與順應北投風土而建的和洋式別莊。屹立在北投公園近百年,自日本時代起,所有者包括日本總督府、陸軍大臣、台北州,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作為私人住宅使用,2006年因其建築特色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順地勢臨靠北投溪而建,將建物南側之山景與北投溪流結合為一,上層為日式木構架,下層為RC構造(鋼筋混凝土建築Reinforced Concrete)之地下室,作為防空避難室用,在當時代的日式街屋裡,顯得獨特與具有歷史價值。外門柱有書法家于右任題字之「梅庭」門牌,庭院內有受「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保護之臺北市保護樟樹(編號1679),週邊圍牆以停採之「唭哩岸石」為建材,屋內空間配置講究,利用北投豐富的地熱資源,曾設置「溫泉浴室」, 建有「閣樓」瞭望、儲藏物品,並有調節室內溫度、排濕防潮功能,同時也作為下層樓面的天花板以及支撐建築主要結構所在;玄關處貼有「釉面馬賽克」磁磚加上洗石子的門柱,彰顯工藝之美,牆面上的「八角窗」設計,為日本時代興起之擬洋風裝飾,內斂雅致,更是顯出富有有時代感與建造之美。2021年由臺北市文化局委任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維護,為提升文化資產再利用與在地推廣,未來將延續北投特有的人文特色,透過藝術展覽、教育活動,創造歷史人文與藝術文化相結合的樂活空間。

Read More +

社子島島頭濕地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社子島島頭濕地顧名思義即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的島頭之處,面積雖僅1公頃,但是名副其實,大有看「頭」!此島頭乃是臺北市政府利用基隆河疏濬的土方所填出來的灘地,灘地上綠草如茵,並闢建出石板路與木棧道,方便民眾親近觀景平台。觀景平台總是擠滿了垂釣客,這裡也是觀賞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及入海的絕佳地點,放眼望去,是270度的壯闊河景,朝右望去有香火鼎盛的關渡宮、氣勢如「紅」的關渡大橋,往左看遠方有巍峨雍容的觀音山,其間不時有小白鷺飛掠點綴,好一幅寫意的山水畫!平台左手邊是茂密的紅樹林濕地,與對岸的關渡自然公園濕地相呼應,退潮後的濕地還可看到探出頭的招潮蟹,共譜一曲紅樹林生態交響曲。

Read More +

國家兩廳院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國家戲劇院及國家音樂廳開放時間11:30-21:00(農曆春節及保養日期間暫停開放)。

臺灣首座國家級的文化園區-兩廳院,落成於1987年,是臺灣表演藝術最專業的劇場,也是臺北重要的觀光地標,二座主要建築融合中國宮殿式樣,搭配黃瓦飛簷、紅柱彩拱,氣勢典雅壯觀,構築出優雅而富藝術情趣的生活空間。當您走進兩廳院,不僅可以在四座表演廳聆賞世界最頂尖知名的表演,還可徜遊在文化藝廊及表演藝術圖書館,體驗音樂的深遂、戲劇的奇想、舞蹈的驚喜;兩廳院也提供定時定點導覽活動,透過專人解說,帶您一起揭開兩廳院這座神秘的黑盒子,欣賞臺灣唯一的直立式花園「綠牆」,享受廳內多家知名書店、咖啡館、樂器行及禮品店的貼心服務。兩廳院立足台灣,與世界對話,每年均舉辦多項大型國際藝術節,引進世界最經典、最前衛的表演節目,期望透過多元化的藝文展演,深耕藝術種子,建立屬於全民的藝術文化園區,以及亞洲表演藝術界的領導品牌。

Read More +

北投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北投」總是給人說不完的人文、傳說及故事,下了新北投捷運站,跟著裊裊的溫泉煙霧前行,前方滿是綠意的溫泉鄉美景,就是北投公園。北投公園由北投1、2、4、54、55號等都市計畫公園所組成,面積達6萬1,129平方公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98年度完工的入口跳泉,每日固定時間隨著音樂,有著燈光及水泉飛舞,為北投這個具有豐富文化的老臺北地區,重新注入一股新生的活力,沿著光明路側,途經白千層及魯花樹等珍稀老樹,為即將滿百歲的北投公園見證他豐富的歷史,旅途中,也會經過由臺北市立圖書館首次建築的綠色圖書館,強調節能省碳,也為北投公園帶來書香氣息,門口的的噴水池更是電影取景之首選,沿著北投溪前進,世界上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北投石」,即出產於此,雖然現在已不復見。越過小徑拾級而上,來到中山路側,除了北投露天溫泉浴池外,旁邊還有于右任先生提名之「梅庭」歷史建物,目前已由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規劃為梅庭遊客中心,以提供遊客最貼心的服務,還有聞名的溫泉博物館,日洋合一的木造窗櫺及紅磚建築體,似乎還瀰漫著濃濃硫磺的特有香味,感受日據時代建築之美感,周邊潺潺溪流及綠蔭搖曳的景緻,置身其中,像是回到舊時的悠悠時光裡。北投公園有說不完的老故事以及各式各樣動、植物群聚,周邊還有地熱谷等著名景點,不妨趁著假日,安排一趟洗滌身心的知性之旅,相信您一定滿載而歸。公園位置:北投公園一:臺北市中山路2號隔壁北投公園二:臺北市中山路4-1號北投公園三:臺北市中山路5-7號北投公園四:臺北市光明路227號對面北投公園五:臺北市光明路283號對面管理單位:陽明山公園管理所 聯絡電話:2883-2130

Read More +

內溝溪生態步道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內溝溪為基隆河支流,全長約5.5公里,流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以內溝溪為界以西為臺北市,以東為新北市,為東湖地區民眾散步、休憩、話家常的好去處,同時亦為東湖地區接近自然的最佳場所。自民國102年開始在東湖內溝溪中游段進行整體景觀改造,並從上游延續將近長約1公里的親水步道,藉由景觀橋與水岸步道之設置,串聯原先被內溝溪所分隔於左右兩岸之臺北與新北兩市之漫遊路徑,清除淤積土壤的同時,恢復五分埤水域環境,營造不同深度之生態棲息環境,打造不分日夜皆可親山、親水、親自然並創造可停留體驗之生態教育空間;以提升居民親近使用之意願,進而認知、了解與共同保育,亦可讓原本存在當地耆老腦海中的美好回憶,得以再次重現。四大面向1.具獨特創意及恢復昔日地方自然/人文生活環境於整體工程結構與造型上儘量採以輕量化為主,融入地方期望之江南園林山水風貌為主,擇以既有環境色彩色系為佳,以尊重與融入內溝溪自然環境,於考量水利、排洪之工程結構上兼具造型美感。2.保留在地已逐步營造之水岸綠廊及增加堤頂綠化契機在堤頂防洪機能考量之下,於堤頂有腹地之處進行綠化,豐富水岸生態的營造及綠意蔓延與滋長。3.水岸棲地保留與改善以堤岸安全優先,但仍重視於自然生態面向的保留與改善,在整體設計上順應既有護岸坡度、地形,除清淤工程外,不過度挖掘及擾動生態。4.節能減碳、永續發展考量節能減碳需求,沿線水岸照明採低度照明為主,保留夜間民眾散步之安全照明,並於串接兩市之重點景觀橋以點燈形式規劃,形塑水岸繁星點點之意象。(部分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Read More +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9:00-17:00(每週三及農曆春節期間公休)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於93年7月10日開幕啟用,一樓設有內溝溪流域環境地形模型(1/500比例尺)及陳列昔日內溝地區產業樣品,並有內溝當地生態圖片及標本,配合志工解說,讓參訪民眾瞭解內溝溪周邊環境及當地人文歷史和生態。二樓係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圖書館及放映室,播放內溝溪整治紀錄片、生態影片等,是鄉土教育的最佳題材。由於森林植物物種豐富,因此賴此植被生存的生物也多樣化,蟲魚鳥獸悠游其中,成為一座自然生態戶外教室。

Read More +

碧湖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於捷運大湖線文德站下車後,沿著文德路101巷轉入,前進約200公尺,即可看見被翠山環繞的大湖湖泊,這裡就是碧湖公園。碧湖公園位於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2段175號,鄰近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面積13餘公頃,園中的「大陂湖」面積約8公頃,為昔日農業灌溉用水的來源。隱身在內湖區的碧湖公園,除了是內湖居民的後花園,也是臺北市唯二擁有大湖泊的水景公園,本公園依山傍水,有山巒疊翠的環境,前擁湖水,與公園景色渾然一體,其空間靜態之美往往讓來訪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民國76年闢建以來,陸續完成湖邊東側綠地美化、增建中國式涼亭、九曲橋及環湖步道等設施,湖岸周遭並植有流蘇、柳樹、落羽松、白千層、阿勃勒、鳳凰木、朱槿、杜鵑、矮仙丹等景觀植物,春夏季彩蝶飛舞,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園內設有管理中心(俗稱小白宮),一樓閱覽室可供民眾使用,並有兒童遊樂場、網球場、游泳池各一座,周邊湖岸地點規劃有釣魚區,遊客除遊園賞景外,亦可從事垂釣等休閒活動;另有6條登山步道,拾級而上,山中濃蔭蔽日,亭閣掩映,環境清幽,立於山巔俯視,碧湖美景盡收眼底,實為民眾遊憩、登山運動及舒暢身心的理想場所。文字來源:內湖區公所網站

Read More +

大湖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大湖公園湖泊因白鷺成群又名白鷺湖,毗鄰白鷺山,遙指五指山、忠勇山等,佔地約13公頃餘。民國68年仿中國園林興建,大湖湖泊面積約10公頃餘,屬區域性公園。公園內有各式植物,落羽松、阿勃勒、台灣欒樹、杜鵑花等會按時序開花,為園區各空間抹上不同色彩。湖邊則時常會看到白鷺鷥、夜鷺、鴨子等,甚至有季節性鳥類,蒼鷺、大白鷺等,豐富的生態吸引許多遊客帶著一家大小來到公園享受大自然。另園區內有多樣古色古香的設施,像是錦帶橋、九曲橋、水榭歌臺。錦帶橋曾被票選為全球最美仙景美之橋之一,其拱橋造型與湖面倒影吸引眾多攝影專家前來拍攝,只為拍出像水墨畫般的景色;九曲橋因橋面九曲十三彎,曲折迂迴,便取名為九曲橋,特殊造型也是許多遊客前往公園的原因之一;水榭歌臺為雙層涼亭,可以從亭上拍到捷運文湖線列車,也能眺望整個公園的景色。來到大湖公園,除遠離塵囂、遊園賞景、漫湖岸垂柳步道欣賞湖光山、徜徉落羽松林吸收大自然精華及享受青草香外,同時可進行垂釣、野餐、游泳等各項活動,若再結合附近山區的健行活動,大湖公園將是進行半日或一日遊的最佳休憩景點。

Read More +

長榮海事博物館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17:00 休 館 日:每週一(若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農曆年除夕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長榮海事博物館的設立是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多年來的心願,希望藉由海事博物館闡述張總裁與海洋的深厚情感及推廣台灣的海事教育。這是一間以海事為主題的博物館,適合不同世代、不同族群來館參訪。館內大量收藏了種類豐富的模型船,從遠古人類以挖鑿方式建造的獨木舟,到西方所發展的各式帆船、機械動力船、工作船;還有展現台灣海島民情的竹筏,以及具有宗教信仰意義的王船等。其次,館中亦展出為數不少以海洋為背景的畫作,年代橫跨18到20世紀,從烽火連天的戰爭場景到波光瀲灩的海上帆影,可逐一欣賞各時代畫家筆下別具風情的海洋景象 。此外,長榮海事博物館亦有航海探索區。配合航海儀器及多媒體互動展示,讓觀眾親身體驗海上航行的相關知識 。

Read More +

臺北市中山堂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各館所詳細開放時間請至官方網站查詢。

臺北市中山堂前稱「臺北公會堂」,建於1936年,日治時期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整體設計恢弘典雅,為當時臺灣少見之大型公共建築。民國34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更名為「中山堂」。民國38年政府遷臺,中山堂曾做為國民大會議場及立法院議事廳。民國58年歸臺北市政府,隸屬民政局。民國81年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民國84年,文資法修正,歸列臺北市政府所轄之市定古蹟。民國88年,中山堂改隸文化局迄今,其中正廳及光復廳成為本市表演藝術的重鎮之一,每年臺北市傳統藝術季、兒童藝術節及臺北電影節均在此舉行。民國100年,中山堂內部空間整修,增設展覽室、臺北書院、藝文沙龍等空間,並全面開放參觀,成為臺北市兼具有教育、藝文及休閒之多功能場館。民國108年經文化部升格為國定古蹟。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