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山系_貴子坑親山步道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位於北投稻香里的貴子坑園區佔地約10,000坪,原為瓷土礦場,後因山坡地闢建為休閒活動場而引來人潮。市府所規劃的第一條親山步道,便是串連捷運復興崗站的貴子坑親山步道,其中還包括捷運綠廊步道直通往貴子坑園區。貴子坑露營場貴子坑是個有特殊地質景觀的小山谷、五指山層的古老地層。早期因開採過度,導致水土失衡,因此當時被稱『鬼子坑』。經整治規劃,現在貴子坑區擁有露營場、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及環山步道,是一座最佳的戶外地質教室。貴子露營場為免費使用, 園區內有兩處露營場地「100平台」、「110平台」,其中「100平台」露營場,是唯一的「汽車露營場」半圓弧式頂蓬活動廣場,平日除提供社區里民晨間活動外,更是作為市民團體戶外活動使用之場地。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有臺北市最古老的地層,即五指山地層實體觀察區,裸露的岩壁蘊藏豐富的瓷土礦和石英砂,上層是在80萬年前由大屯火山群所噴發出來的火成岩,下層則是五指山層在造山運動推擠下所形成的褶曲岩層,如此地質景觀十分特殊與罕見。透過水池畔的一片裸露石壁就可窺見,經過整治過的水磨坑溪被區分成一層一層的水階,這是水土保持工程裡的「跌水工程」,目的在減緩水流向下的衝力,減少溪底受到重力侵蝕,如此階梯式的水池,還可以沈澱水中挾帶的泥沙,以便減少下游土石的淤積。園區旁建有森林浴木棧步道,此木棧步道將帶你走訪五指山層的古老地層景觀及邊坡槙生、格樑框護坡等處理區。若水土保持觀摩人數達20人以上可向建設局申請志工解說。戀戀山水行山水其實不遠,只是我們忘了親近它。在台北,能看到小溪的機會不多,更何況親睹二條溪流匯聚一堂。往登山口的途中,一路上溪水相隨,進入步道範圍,四目所及盡是綠意。漸漸登高後,溪流已轉入山谷間,濃密山林醞釀出森林浴氛圍,有如走在蓊鬱森林中,呼吸吐納盡是芬多精的氣息。越過仿松木小橋,暫別貴子坑溪,循石階來到圳溝步道。平坦圳路有流水為伴,腳步不由得也輕盈了起來。前行不久,遠望是被基隆河環繞的社子島、捷運北投機房與北投地景,更特別的是,可清楚地看到水圳貫穿關渡平原、恰似將這片綠地從中一切為二的特殊景象,令人嘖嘖稱奇。走在稜線上是平緩山徑,雖然路旁有花圃、菜園,沿途視野漸形開闊,感覺像漫步高原間。接近下坡路之前,來到觀景涼亭眺望四方,近處是綠油油的關渡平原、裸露的白土山丘、綿延的大屯火山群,遠方景緻則是坐擁山間的文化大學。駐足停留之後,沿石階下探又是另一段綠蔭林徑。話說當年事眼前所見盡是山水美景,若非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地標「五指山層」是幾近全禿的小山丘,你可能很難憑空想像,這原名「鬼仔坑」的山谷地也有一段滄桑的過往。走完環山步道,一定要繞到教學園區看看台北最古老的地層。想再靠近它一些,還可登上木棧道做細部觀察。不然,庭園觀景區的水池、綠樹、涼亭也是休憩小歇的好地方。想念剛才眺望的美景?園區觀景台也是登高遠望的好據點,不僅可瀏覽整個園區風貌,還能飽覽淡水河、關渡平原、三重、蘆洲,乃至觀音山一帶的景緻。愛上這裡,想留久一點或再次造訪,寬敞的休閒露營區歡迎團體來預約。使用全區場地時,參加活動遊客人數容量可高達2,000人以上。其中「110平台」露營場,還是台北市唯一的「汽車露營場」。所以不但團體來野餐、露營、烤肉沒問題,就連登山健行、定向運動等戶外休閒遊憩活動也很方便。夜間活動可觀星、探尋螢火蟲蹤影,反正這裡面積有五公頃,怎麼玩怎麼遊園都好。還不過癮的話,那就拉拔到陽明山國家公園囉!

Read More +

大屯山系_忠義山親山步道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忠義山又叫小八里分山,石階攀登、林蔭密佈是其最大特色,慢步攀登、享受林間涼爽,是極佳的有氧運動場地。忠義山親山步道位於臺北藝術大學後山的忠義山親山步道,沿途林木密集,路徑遮陽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一條原始幽靜的步道,對怕晒的山友來說,這裡是最佳之選的路徑;只不過沿途多處石階,尤其是登頂前盡是上坡石階,須不錯的腳力和體力才能勝任,呼吸的節奏更應適時調整,否則會走得氣喘吁吁、上氣接不到下氣。有氧健行 美麗一身忠義山親山步道離市區近,所以不論晨昏,附近居民常會來這裡練腳力和體力;到了假日,就算是陽光熾熱的天氣,步道上上下下的人潮始終沒斷過。登頂前盡是上坡步階,雖然路程不算長,隨著石階攀升,呼吸也變得急促,尤其後段直挺挺的步道最是需要好好調勻呼吸,不然免不了要氣喘吁吁。前一小段路還能拐到岔路旁、在行天宮後院步道的涼亭歇歇腳,後半段若要小歇,接近指標之前的石階護欄較寬敞,可以就地取材充當便椅。看到綠色欄杆出現,山頂就不遠了。到了頂上寬廣的平台,不但有長排座椅好休息,如果想趁全身帶氧量正充沛之際,好好活絡一下全身細胞,就踏上樹蔭下的卵石步道,直接從腳底喚醒平日久怠不興的循環系統。那麼,接下來要挑戰陡峭山徑就能得心應手啦。走一趟忠義山步道,像進入天然的有氧教室,讓全身「缺氧」的細胞Up Up,而且這回不須繳會員費,也不怕店家突然歇業,只要邁開腳步上山去就成了。自然樂章 健康一生沿捷運軌道旁的綠色步道往行天宮走去,眼前就是山川美景,還沒走到登山口就見青翠山色躍然於前,欣喜雀躍之情油然而生,腳步也跟著輕盈了起來。拾級而上,沿路常見高大的樹木,松林、刺竹等茂盛樹林擋住了大半刺目的陽光,此起彼落的蟲鳴鳥叫生氣蓬勃,像是用高亢聲調歡迎來訪的客人。途中瞥見北投市景,登上山頂視野更好,可遠望觀音山和淡水河。聽說在忠義山看觀音山,山形最美,可得把握好好瞧一瞧。山頂高原平坦寬闊,有時引來小白鷺駐足停歇,和眼前一片貧脊的紅土層相映成趣。才「豁然開朗」,轉入下坡路段,景觀全然不同。林間綠蔭更密,幾乎見不到樹林外的風景,也更顯得遺世獨立。尤其由寬敞的空間乍然轉換至狹窄的小徑,初入步徑可能會納悶前方可還有道路,或是以為走錯路徑。在路旁輔助繩索的引導之下,中途來到一處遠眺的好據點。停駐岩塊上,更可好好欣賞觀音山和淡水河,此時山水美景不偏不倚,直立於正前方。走出林蔭小徑,眼前視野又逐步開展。最後一段路程途中,整個關渡平原一覽無遺,捷運北投機房、醒目的焚化爐高塔,一一清晰分明映入眼簾,為今天的行程畫個完美的句點。

Read More +

新北投溫泉商圈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各業者不同,依據現場公告

北投溫泉從日據時代便有盛名,喜愛泡湯的日本人自然不會錯過,瀧乃湯、星乃湯、鐵乃湯就是日本人依照溫泉的特性與療效給予的名稱,據說對皮膚病、神經過敏、氣喘、風濕等具有很好的療效,也因此成為了北部最著名的泡湯景點之一。新北投溫泉的泉源為大磺嘴溫泉,泉質屬硫酸鹽泉,PH值約為3~4之間,水質呈黃白色半透明,泉水溫度約為50-90℃,帶有些許的硫磺味 。目前北投的溫泉旅館、飯店、會館大部分集中於中山路、光明路沿線以及北投公園、地熱谷附近,每一家都各有其特色,多樣的溫泉水療以及遊憩設施,提供遊客泡湯養生。鄰近的景點也是非常值得造訪,例如北投溫泉三寶的吟松閣、星乃湯、瀧乃湯以及記錄臺灣第一家溫泉旅館的天狗庵史蹟公園,都有著深遠的歷史背景。而北投公園、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文物館、地熱谷等,更是遊客必遊的景點,來到北投除了可以讓溫泉洗滌身心疲憊,也可以順便深入了解北投溫泉豐富的人文歷史。

Read More +

陽明山溫泉區_小油坑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各旅館營業時間不同。

小油坑為一處後火山活動地質景觀區,由陽金公路的小觀音站右轉可達觀景步道,以「後火山作用」所形成之噴氣孔、硫磺結晶、溫泉及壯觀的崩塌地形最具特色。而在這裡的眺望平台還可遠眺竹子山、大屯山、七星山與小觀音山等火山錐體,以及金山海岸、停車場等。喜歡觀察植物的遊客,還可以用十幾分鐘的時間,一遊附近的箭竹林步道,觀察箭竹林、芒草原和火山植物。

Read More +

陽明山國家公園_冷水坑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

冷水坑溫泉位在七星山與麻瘋山(七股山)間的東側谷地,原是一標準的爆裂口,後遭天然侵蝕及人為開墾,僅剩下不明顯的凹谷外形,主要的岩石為凝灰石角礫岩及紫蘇輝石角閃石安山岩,泉源附近岩質大部分受熱液換質作用,呈黏土化。冷水坑地底湧出的泉水約在攝氏40度左右,遠低於其它溫泉區水溫因而得名。這裡也是台灣唯一的沉澱硫磺礦床,泉水呈現乳白色,因而被稱為牛奶池。冷水坑溫泉是地下水間接傳導加熱而成的,有中性碳酸氫鹽泉及弱酸性硫酸鹽泉兩種不同泉質。附近的涓絲瀑布與夢幻湖生態保護區也是熱門景點之一,在這麼天然的環境中,常常會碰上自然界的朋友,常見的有長腳赤蛙、尖鼻赤蛙(叫聲如鳥鳴的斯文豪氏赤蛙),以及滿身痔瘤的盤古蟾蜍,和一些蛇類和爬蟲類,在顧慮安全之餘外,基於尊重環境,也請不要去打擾它們喔。

Read More +

雙溪生活水岸自行車道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從陽明山國家公園發源的雙溪,流經東吳大學之後,轉往公路北側,河濱綠地公園也由此綿延展開,河濱自行車道順勢闢建於左右兩岸,成為臺北市河川單車路網中,最貼近住宅區也維護得極為完善的短小精緻路徑。景色優美的雙溪河畔,引領平日生活繁忙的都市人,找到一條解放疲憊身心的綠色隧道,由雙溪左岸在銜接百齡橋右岸自行車道,百齡橋右岸河濱公園是玩橄欖球愛好者聚集之處,也常見足球隊伍相互較勁,單車族群也可加入這片青青草原,一路踏騎到承德橋下,順路造訪臺北市最後舢舨碼頭「三腳渡」。

Read More +

社子島環島與二重疏洪道自行車道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社子島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之交匯處,地質為沙洲型態,該地區處處可見稻田橫亙,菜園綠茵,展現老農村民風純樸的美麗景緻。該地區利用堤頂建設自行車道,吸引許多自行車愛好者前往,社子島沙洲沙尾可以看見基隆河與淡水河交匯波濤澎湃的景象,每當夕陽西下,金黃色落日餘暉揮灑在河面上閃閃動人,遠眺大屯山及觀音山綿延天邊的景緻,教人美不勝收。往南還可銜接百齡橋左岸自行車,這裡有許多大型的各式球場,而且經常可以看見國內外著名的球隊在此練球,騎乘之餘欣賞開闊的運動廣場人群,既充實又熱鬧。二重疏洪道環狀自行車道全長24公里,穿越堤頂道路進入公園區域,不同主題的河濱綠地,可以花上很多時間去探險。

Read More +

關渡_金色水岸_八里左岸自行車道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基隆河匯入淡水河之前,繞著社子島轉出一個美麗的弧彎,在其北岸與磺港溪以西地帶,保留了都會臺北極其珍貴的稻香田園,連結起河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讓人得以在很短的距離內隔絕塵囂嘈雜,單車踩踏其間,尤其能夠體會早年農村氛圍的樸素簡單、踏實自在。夕照裡堤道漫步,河風微微、鳥鳴吱吱,關渡自然保護區生機盎然中,獨有浪漫閒適的野趣滿點。穿越關渡平原的自行車道,是全線非封閉性的路徑,西側端點為關渡宮,往東沿著關渡防潮堤至八仙福德祠,轉90度往北穿越關渡平原,直到北投中央北路捷運軌道南側,穿出去便是政戰學校西邊的稻香路。 無法自行攜帶單車的遊人,以關渡宮為起點較方便,一則靠近捷運站,再者可於該處租到自行車或雙人協力車。 關渡宮沿河堤段原有的攤販已完全撤離,改成好走的人行步道,跨越中港河小橋旁停泊的漁船也外移至淡水河邊,雖然少了扁舟停泊的漁港懷舊味,水域卻也另有清爽的風貌。

Read More +

景美溪河濱自行車道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有青山綠水相伴的景美溪河濱自行車道,沿線有動物園,政大球場及青草綠茵,溪流常有魚群穿梭,適合攜家帶眷全家出遊的路線。沿線的景觀相當豐富,翠綠草地,清澈溪流讓人感覺非常舒適,此外,於道南河濱公園內還設有各式各樣的運動場所,如籃球場、溜冰場、羽球場等,每到傍晚便可看到許多人或走或騎自行車到這兒來進行各種運動,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自行車道。

Read More +

大佳碼頭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大佳碼頭位於圓山基隆河左岸,圓山昔稱圓仔山,是大龍峒地形上的龍頭之地,由於基隆河流經,過去曾是海水進出的湖沼地區,經過開挖發掘的圓山遺址及貝塚,證明當時先民生活的位址。緊依著圓山的劍潭之地,因國姓爺鄭成功插劍水潭取水而得名,日據時期日人曾於今圓山飯店旁忠烈祠西側之地,興建臺灣神社及神宮外苑花園,由此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大佳碼頭位於基隆河南岸、大直橋以西約200公尺的地方。這裡是「藍色水路」的遊艇碼頭,從這裡有大佳到圓山、大佳到內湖科學園區單點來回兩個航線。

Read More +

關渡碼頭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關渡原名甘豆門,因背倚觀音山和大屯山,面向淡水河,成為一處地勢險要的港口,早年先民由關渡碼頭進入移居臺灣北部開墾,因此關渡的開發甚早,後因兩河(基隆河、淡水河)河口泥沙淤積,水運才逐漸沒落。關渡碼頭位於關渡自然公園及關渡宮旁,每當假日或夜晚均可見遊客駐足關渡碼頭週邊散步休息,亦有許多單車族由八里經關渡大橋前來,或由淡水前來,沿途風光明媚,是一處極佳的賞景地點。

Read More +

大稻埕碼頭_大稻埕碼頭貨櫃市集

所在地:臺北市
地址:
開放時間:平常日以團體預約包船為主,例假日行駛固定航次,請洽詢各船公司。強烈季風、漲退潮水位差影響航行及靠泊安全,當日實際航班得由現場公告或網站預告調整。

大稻埕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因萬華(艋舺)同安人發生激烈的械鬥,造成族人移至大稻埕定居,開始大稻埕淡水河旁商店和房屋的興建,淡水港開放後,大稻埕在劉銘傳的治理下成為臺北城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當中以茶葉、布料為主要貿易交易,當時的延平北路及貴德街一帶便是商業活動的重心,也讓大稻埕早年的歷史多采多姿、令人回味。

Read More +

KANO遊客中心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山子頂269號
開放時間:星期日 08:00~18:00;星期一 08:00~18:00;星期二 08:00~18:00;星期三 08:00~18:00;星期四 08:00~18:00;星期五 08:00~18:00;星期六 08:00~18:00

「KANO遊客中心」坐落於KANO園區入口處,建築造型融合嘉義市木都意象的簡潔俐落的線條造型設計,宛若一隻展翅的蝴蝶。遊客中心串連周邊百年嘉義公園、樹木園、市立棒球場、滑草場與溜滑梯等熱門觀光景點;位處BRT、市區公車、YOUBIKE2.0等便捷低碳的大眾交通節點。KANO遊客中心不僅提供專業的旅遊諮詢,更結合「食宿遊購行」,是呈現嘉義市好吃、好玩、好逛、好買的展示櫥窗,另外還有公廁、育兒室、行動裝置充電區、免費上網區、電子式寄物櫃及輪椅租借等方便機能,並有觀光導覽志工進駐服務。鄰近推薦景點:KANO園區、百年嘉義公園、史蹟資料館(昭和J18)、樹木園、市立棒球場、滑草場與大型溜滑梯等。KANO遊客中心服務時間: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J-Mori(嘉義之森)營業時間: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遇假日延長至晚間8時,並視民眾反映狀況,隨時與經營團隊滾動調整營業時間。

Read More +

嘉義製材所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林森西路4號
開放時間:星期日 09:00~17:00;星期一 公休;星期二 公休;星期三 09:00~17:00;星期四 09:00~17:00;星期五 09:00~17:00;星期六 09:00~17:00

建於日治時期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日治時期日本政府佔地範圍最廣大的官營木材產業園區,負責貯存阿里山上砍伐下山的木頭,承擔加工木頭成為「木材」的重要任務,當年規模產量號稱東洋第一。製材所內空間規劃,包括動力室、鋸屑室、辦公室、機具工場、乾燥室、手編工場,特別是入口左側的動力室為嘉義第一棟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也是嘉義最早的火力發電廠。百年前嘉義即以機械化的製材產業而著名,機械作業需靠電力驅動,當時臺灣只有少數地區有電力供應;嘉義市於日明治44年(西元1911年)設有民營的「嘉義電燈株式會社」,使用瓦斯引擎,供應路燈及部分家庭的電力。而嘉義製材所的製材、大小鋸臺、貯木池移動式鋼索起重機等需求電力更大,因此必須設法自行發電,因而設立動力室。機具工場與動力室相毗鄰,透視其空間場域歷史的轉變,能瞭解百年林業的興衰史。第一代製材工廠於日大正3年(西元1914年)開始運轉,建築本體一部分為3層樓,其餘2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配置從美國進口、最先進的機具設備,顯見製材工廠的雄偉壯觀,及高工作效率;當時日本皇室、海內外各界,經常前來觀摩、朝聖,風光一時,可惜工廠毀於昭和16年(西元1941年)的大地震。第二代製材工廠於地震後興建,為大跨距空間的木構造建築,全部以阿里山檜木為建材,極具特色。隨著政府林業政策改變及保護意識崛起,阿里山林場結束伐木,嘉義製材業曾經帶動嘉義市成為全國木材產銷中心,造就「木材城市」的榮耀,如今風華雖已褪盡,但工廠建物結構仍保持完整,具有文化資產價值,嘉義林管處規劃營造「阿里山林業村」,串聯檜意森活村、嘉義車庫園區、製材所、森林之歌,循此「木材城市」的意象,經營出蘊含在地歷史文化特質,以及獨特性的觀光景點,促進木材文化觀光產業發展。

Read More +

實驗木場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維新路134巷24號
開放時間:星期日 公休;星期一 10:00~14:00;星期二 10:00~14:00;星期三 10:00~14:00;星期四 10:00~14:00;星期五 10:00~14:00;星期六 公休

嘉義實驗木場前身是舊監獄宿舍群,原已閒置十幾年並頹圮毀損。近年由市府推動「重現木都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其中二座四連棟共八戶宿舍打造成實驗木場,為嘉義市第一處具實驗性質的木工廠,作為產官學界實驗、交流、培育木業人才的基地,期望嘉義市的木都特色能被看見並發揚光大。實驗木場位處嘉義舊監獄宿舍群的中心位置,利用二座四連棟日式宿舍重組設計,形塑南北兩棟各具特色的木構實作園區。北棟保留日式宿舍遺構及樣貌,以結構設計手法,將傳統木構轉化成嶄新木造空間,並導入現代木構抗震構法,加強傳統木建築的支撐與抗震能力。南棟以日式宿舍作基礎,以新式木建材及新式結構為創新特色,大垮距結構使南棟內部空間寬闊。南棟為木工廠,北棟將作為研究、教學以及展出空間,讓南北兩棟展現新舊木建築工法的融合與對話。

Read More +

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西區大溪路593號旁
開放時間:星期日 24 小時營業;星期一 24 小時營業;星期二 24 小時營業;星期三 24 小時營業;星期四 24 小時營業;星期五 24 小時營業;星期六 24 小時營業

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原本是大溪里紫微宮旁一處荒地,透過行政院前瞻計畫-水環境改善計畫核定之水質改善暨水岸環境再造工程,除了可提供環境教育之外,同時更具有改善水質與涵養生態的功能。園區占地0.65公頃,設有一座日處理量3,000公噸之地下式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槽,利用水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分解水中污染物,生活污水經處理後可削減水中生化需氧量66.1%、懸浮固體79%及氨氮85%,自然淨化工法有別於傳統污水處理廠利用混凝沉澱的方式,過程不需添加藥劑,對環境極為友善。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利用自然淨化工法改善水質,發展具有在地人文歷史特性、水質淨化及生態營造之環境體驗教學,促使民眾增進環境認知、倫理與責任,進而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城市。園區內設有籃球、羽球及網球場等運動設施,還有兒童遊具、環境教育教室、人工濕地及賞鳥亭,是嘉義市第一座兼具水質淨化、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及休閒遊憩之多功能場域,且園區位於市區前往花海的自行車路線上,適合停留走訪。

Read More +

慈龍寺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長榮街206號
開放時間:星期日 06:00~18:00;星期一 06:00~18:00;星期二 06:00~18:00;星期三 06:00~18:00;星期四 06:00~18:00;星期五 06:00~18:00;星期六 06:00~18:00

認識慈龍寺慈龍寺主祀觀世音菩薩,駕前脅待善才與良女,配祀為註生娘娘、土地公。為臺灣佛、道教神祇混合祭祀之民間信仰,原名觀音亭,信仰始自乾隆41年(1776年),中國大陸漢族祖先自浙江普陀山奉請來台。明治39年(1906年),嘉義發生大地震,觀音亭崩壞,當時葉發、黃獻等人發起募款原址重建。昭和13年(1938年)日本政府在臺推行皇民化運動與神道教信仰,觀音亭在「一街庄一寺廟」概念下整併至城隍廟。1947年,信徒曾木等人募捐後購買現地重建慈龍寺。林玉山國畫大師與慈龍寺的因緣觀世音菩薩降旨選擇現地建廟,附近居民出錢出力興建。林玉山家住鄰近,當時任職國立嘉義高中美術老師,建廟他也熱衷參與負責廟內彩繪書法,其中彩繪五幅水墨濕壁畫,都以動物為主題,意涵吉祥,為全台唯一大師真跡,誠為稀世珍寶,而濕壁畫是林玉山離開嘉義前最後一組作品,亦為他唯一作於宗教建築之濕壁畫。濕壁畫介紹濕壁畫(慈龍寺)是竹編泥牆亦即以竹編做骨架,用黏土(泥土)添加稻殼、稻草及糯米做黏著劑、混拌,待乾後再以石灰粉平光,在外層石灰溼溼未乾前彩繪,謂之濕壁畫。其困難點在於短時間須完成(牆面外層石灰溼溼未乾前完成、顏料容易滲透、不可擦拭或塗改等。慈龍寺濕壁畫介紹雲龍:靈氣活現,天地至尊,龍降吉祥,福滿人間。受天百祿:受天百祿,衣食無缺,富貴加身,一生榮華。萬年封侯:福祿萬年,富貴封侯,松柏長青,吉祥如意。降爾遐福:仙鶴兆祥,五福齊全,松鶴遐齡,洪福齊天。八駿馬:八駿雄風,馬到成功,生命旺盛,萬事亨通。備註:可預約導覽,請電洽05-2774488

Read More +

嘉義市環市自行車道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世賢路
開放時間:星期日 24 小時營業;星期一 24 小時營業;星期二 24 小時營業;星期三 24 小時營業;星期四 24 小時營業;星期五 24 小時營業;星期六 24 小時營業

環市自行車道主線路段全長共計25公里,其間穿越多處嘉義市最具特色的花季勝地,並經過北香湖公園、檜意森活村、蘭潭、八掌溪畔等知名景點。沿途除了有綠樹遮蔭徐徐涼風,賞花、賞景的同時,也能感受旅行嘉義城市的緩慢心情。各路段還有美食名店,等著旅人來尋幽探訪。 導覽圖PDF下載

Read More +

蘭潭後山步道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位於嘉義市東郊山仔頂附近,距市區3公里
開放時間:星期日 24 小時營業;星期一 24 小時營業;星期二 24 小時營業;星期三 24 小時營業;星期四 24 小時營業;星期五 24 小時營業;星期六 24 小時營業

蘭潭後山步道位於蘭潭水庫東側,與嘉義大學蘭潭校區相鄰,步道海拔介於80~150公尺之間,主線全長約3公里,整體高度不高,地形卻非常多變;有平緩的原始土徑、碎石步道、也有天梯般爬升156階的木棧道與石板階梯;有涼亭可以休憩,流水可以聆聽,更有桃花心木的浪漫仙境,步道上枝葉扶疏,沿路鳥鳴聲不絕於耳,走來賞心悅目,是森林浴的好去處。步道沿途會經過山仔頂山(標高141m)與紅毛埤山(標高150m),紅毛埤山更名列為台灣小百岳之一,不用長途奔波就能夠享受征服百岳的快感,2小時內即可走完全程,是非常適合一般民眾運動休憩與登山初學者練習的步道。蘭潭後山步道沿途每50m即設有橘紅色里程樁,並標註所在位置經緯度,方便健行不迷路,並設有常見動植物解說牌,現場也刻意保留早期山友口耳相傳的舊名牌面,像新樂園、湖底、小公園、筍寮、後花園等,像「湖底」據耆老轉述,是因早期步道排水不佳,夏季雨後常有積水發生,日久不散,山友登山至此現場宛若小湖泊一般命名而生。而「筍寮」則為該段步道周邊長有茂密竹林,周邊居民為方便採集竹筍,於一旁搭設簡易工寮,筍寮一詞才應運而生,許多有趣的地名源起,都隱藏在山林之間,值得登山民眾細細探究。

Read More +

森林之歌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文化路
開放時間:星期日 24 小時營業;星期一 24 小時營業;星期二 24 小時營業;星期三 24 小時營業;星期四 24 小時營業;星期五 24 小時營業;星期六 24 小時營業

「森林之歌」設置於嘉義市文化路及縱貫鐵路交界區域、由高聳神木及阿里山火車鐵軌為主要設計意象、塑造出一處清靜的心靈高塔。直立條狀木材環繞主題、猶如阿里山神木蟠踞,擁抱雲霄。外圍彎曲徑道,宛如阿里山火車鐵軌運行,蜿蜒於山嶺,進出穿越山洞間。由籐編織的甬道,呈現自然的光影變化,猶如森林火車,蜿蜒阿里山間的風景移換。主體底部石頭堆疊,恰似阿里山的雄偉矗立,呈現崇高壯麗意象。靈感源於阿里山鄒族庫巴造型及原住民竹籐編織。運用農委會林務局提供之木材、鐵軌及石材等素材,提供民眾體驗自然情境。銅編金色圓頂,陽光灑入金色光芒,月色及星光變換;主體內部櫸木、檜木地板,充滿芬多精氣味。穿透的環繞外型,透露出更多自然觀賞野趣。藉著透空圓頂,呈現日夜變化的天幕,大自然在阿里山間的變化,時時都讓人驚訝!民眾進入其中,猶如踏在雲端般自在,體驗阿里山的五感享受。王文志創作者誕生於大阿里山區,以他熟悉的故鄉味道,加上擅長的竹藤編織及自然素材運用、塑造此現代造型的「森林之歌」藝術作品。重現嘉義「木材之都」昔日榮景,形塑林業藝術園區的國際地標景象,讓國內外來的遊客,在平地間也能感受到阿里山森林區的自然靈性。

Read More +

蘭潭音樂噴泉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小雅路
開放時間:星期日 24 小時營業;星期一 24 小時營業;星期二 24 小時營業;星期三 24 小時營業;星期四 24 小時營業;星期五 24 小時營業;星期六 24 小時營業

蘭潭噴泉配合燈光音樂,共設計8場精彩的「秀」,包含35道水柱、一柱擎天、海鷗水舞、麻花旋轉、左右搖擺、皇冠水舞、拱門噴泉及左右搖擺水舞等,最大噴水高度可達50公尺,是國內最大型常設性水舞表演,鄰旁還有造型優雅的月影潭心,搭配蘭潭風景區夜晚靜謐氛圍,絕對是視覺及聽覺的雙重饗宴。111年4月16日起進行年度器材保養,暫停演出。演出時間:夏令時間:每年4月-9月,19:30、20:30、21:30,演出三場次冬令時間:每年10月-隔年3月,18:30、19:30、20:30、21:30,演出四場次

Read More +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公園街42號
開放時間:星期日 09:00~17:00;星期一 公休;星期二 09:00~17:00;星期三 09:00~17:00;星期四 09:00~17:00;星期五 09:00~17:00;星期六 09:00~20:00

走進嘉義的時光隧道史蹟資料館位於嘉義公園內,園內飽含人文史料與豐富珍貴的歷史,宛如台灣近代史的縮影,齋館建積267平方公尺,社務所建積208平方公尺,兩棟建築物之間有通廊相連,若以中央通廊為連繫軸,則形成頗具規模的整體空間。綜觀該日式「書院造」構造之格局,建築元素與服務機能等形式,在國內十分稀有,具獨特性,藝術表現優雅,工藝參考價值高。 史蹟資料館該兩棟建築物屬日本「書院造」的建築形式,使用天花板、紙橫拉門、外廊道等建築要素。而屋頂屬「入母屋式」形式,類似中國傳統的歇山頂,其屋簷、屋脊、破風、垂脊、正脊均使用日式之建築元素。屋身外壁之上端有船形肘木(斗拱),下半部採「真壁」形式。台基為低矮干闌式作法,而門窗方面,門多採橫拉門,只有少數屬推拉門;窗則有玻璃橫拉窗固定格柵窗、固定格柵加橫拉玻璃窗,以及紙橫拉窗等四種。齋館、社務所、手水舍,祭器庫等,是日本留下的居住文化代表,且祭器庫有混凝土模倣木作建築的外牆,較為特殊。後經市政府委託專業單位本著「不改變主體架構」、「保留原有外觀造型式樣」、「依原有建築元素復原」、「考量與公園環境配合」等原則,陸續完成建築物的修復建。 .歷史小百科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兩棟建物乃日治時期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及社務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列為市定古蹟,其創建於昭和18年(西元1943年),齋館係前往神社祭祀前齋戒和準備的地方,而社務所為神社行政管理辦公處。 民國87年10月,該兩棟建物經嘉義市政府核定為市定古蹟,並定名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90年9月15日史蹟資料館開館啟用,館內展示有關嘉義的人與嘉義市的事,以過去與現在的時光交錯,呈現各自的風華,藉以激發民眾愛鄉愛家的情懷。史蹟資料館是了解嘉義歷史的最佳處所。認識嘉義,就從參觀史蹟資料館開始。

Read More +

愛木村休閒觀光工廠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文化路909-3號
開放時間:星期日 09:00~17:30;星期一 09:00~17:30;星期二 公休;星期三 09:00~17:30;星期四 09:00~17:30;星期五 09:00~17:30;星期六 09:00~17:30

走入六隻小豬的童話世界童話裡三隻小豬的故事來到現代搖身一變,就成了隱身在文化路巷弄內的「愛木村」裡的六隻小豬,透過牠們的帶領,讓遊客們經歷一場愛木村的翻新童話─認識檜木的美麗世界。愛木村的前身是順益木業,在嘉義已有半世紀的歷史,傳承至第二代顏維德夫婦時,為了延續木頭發展的可能性,持續不斷地與家中長輩溝通。從一開始的不被看好與理解,至最後獲得認同和肯定,歷經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有了愛木村的誕生,希冀透過這個空間讓更多人了解到木頭運用的層面、體認大自然中樹木的奧秘及林業發展的歷程,不僅要為林業帶來一條出路,更大的初衷是想要保留遊客們對於木頭的記憶。憑藉著此股初心,舉凡內部的裝潢設計、文案發想、空間構思等皆不假手他人,全由顏維德夫婦打造,還特別規劃了遊戲互動區與DIY木藝體驗,希望讓大小朋友們到此一遊後留下快樂的回憶與記錄,也藉以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遊玩之餘,不可不嚐試一下這裡的招牌美食─檜樂蛋與水果冰棒。檜樂蛋不同於一般的茶葉蛋,除了有中藥秘方外還加入檜木熬煮,不僅健康美味,留在口齒間還有淡淡的檜木香;而水果冰棒的素材非常簡單,僅有牛奶與水果,老闆堅持不添加乳化劑或其他添加物,除了讓遊客們安心享用外,更保留了最原始的水果滋味。愛木村雖然以新人之姿竄起卻不斷的精益求精,短短五年的開業時間,遊客人數卻不斷攀升,未來甚至還有規劃成人班手藝體驗的構想,如此用心的經營,相信假以時日,愛木村還會繼續帶給我們驚喜的面貌。推薦餐點:檜樂蛋、水果冰棒、銅鑼燒冰淇淋、冬瓜茶 FACEBOOK粉絲頁

Read More +

滑草場與星光溜滑梯

所在地:嘉義市
地址:嘉義市東區山仔頂249-1號
開放時間:星期日 24 小時營業;星期一 24 小時營業;星期二 24 小時營業;星期三 24 小時營業;星期四 24 小時營業;星期五 24 小時營業;星期六 24 小時營業

「步行散策‧樂活水岸」計畫,打造城鎮之心,將嘉義市立棒球場前廣場改造成嘉義市第一座人工草皮滑草場、磨石子溜滑梯,滑草遊戲區總面積150坪,滑草場與星光溜滑梯,高度超過4公尺、寬度超過12公尺,大小朋友可滑到下方「棒球宮格」,享受滑草樂趣。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