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文物館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182-2號
開放時間:
在吉貝嶼南方碼頭灣內,為了保存傳統的石滬文化,因此特別設立了「吉貝石滬文化館」。就在吉貝旅客服務中心內東側設立,這是一個民間文化館,也是一個另類的博物館。該館成立是為了彙整吉貝嶼的石滬文化、推展石滬生態、景觀等。石滬是珊瑚礁棚漁業文化的特色之一,遍佈全澎湖群島,石滬的類型大約相同,基本上都有一個集魚的「滬房」及導魚的「伸腳」兩側的伸腳則根據魚的游動慣性而設計成「捲尾」的造型,使魚兒游的進來,卻游不出去,其為先民補魚之智慧結晶。佔地約三十坪,目前館內展示分為靜態展示與多媒體影片播放方式,館內展示早期村落生活所需農、漁、牧守器具,有石磨、大小甕、電土燈等一百餘種,走道有巡滬人模特兒、拓印捲軸,展示室內陳列了石滬結構、修建與捕魚方法…等等,還有每整點的導覽解說服務,增加人們對傳統石滬捕魚的認識與了解。【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35鄰195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8:00;Mon Close;Tue 09:00~18:00;Wed 09:00~18:00;Thu 09:00~18:00;Fri 09:00~18:00;Sat 09:00~18:00
西嶼燈塔位於西嶼鄉西邊海濱,又稱為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列為國家級古蹟。西嶼燈塔過去長年屢遭風災,塔頂油燈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無法達到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英、美、日、法等國向清政府要求構建新式燈塔,而漁翁島燈塔是在西嶼燈塔被拆除之後,於清光緒年間重新建造,也是台澎地區所建最早的西式燈塔。漁翁島燈塔的外觀,是明亮的白色柱狀建築,由下往上漸縮,佇立於花崗岩地形之上,燈塔的四周,以石牆環繞著,內部構造則是螺旋梯向上蔓延,走進漁翁島燈塔的白色圍牆之內,會發現雪白的西式燈塔、建築物、階梯,與綠意盎然的草皮及蔚藍的海洋對比,更加耀眼。在西嶼燈塔西側外牆處,立有一座十字架碑,撰有「娜莉·歐德利斯科爾」之氏名,推測為1881年至1895年間英國守塔員女兒之墓,至今依然矗立在此。漁翁島燈塔旁就是軍事重地,若想要拍照攝影,遊客務必謹慎留意拍攝的方向。【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Read More +宸威殿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西衛里95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简体中文祀奉主神:真武大帝祭典日期:農曆三月三日明末清初由福建金門一帶移民到本社奠居,奉劉府元帥金身護衛憑依,於清康熙三十八年已卯八月在此發源地初建一小廟,乾隆二十五年庚辰重建一次增祀池府王爺等神像奉祀表號辰威廟,此後歷經四次重修,民國五十三年甲辰春由發起人陳彭、李羽召集商議帝五次重修,擇吉於民國五十四年乙巳三月初八巳時出火拆起重修,至翌年丙午正月初五日申時恭迎神聖入火安座,歷年餘而告竣。
Read More +蓮花座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桶盤嶼西南方的海蝕平台上面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出水芙蓉,蓮花座位於桶盤嶼西南方的海蝕平台上面,蓮花座其實是一個火山口的構造,因為四周經常被海水沖蝕,,所以凹陷,唯獨中央有一個突起的小山丘,從上方向下俯瞰,或是從遠處觀賞,就像是一朵盛開巨大的美麗蓮花一樣,所以又被稱作是蓮花座。最特別是在退潮的時候,一旦海水退去,整個蓮花座都會顯露出來,從玄武岩石柱群上往下觀賞,就好像是冒出水的蓮花一樣,如果正好是黃昏的時間,再配上金色的餘暉,整個畫面真的是美不勝收呢!近看退潮後的蓮花座外觀,是玄武岩構成的,外圍由玄武岩圍成圈圈,中間都是漲潮時候留下的海水,以及一些玄武岩斑駁的痕跡,但那絕對不是泥濘喔,而是真正的玄武岩,只是受到海水侵蝕而已。唯獨正中央那隆起的玄武岩小山丘,如同蓮花的花蕊一般,顯得特別醒目,附近還有適合在玄武岩附近生長的綠茵構成草皮,畫面很漂亮,非常美麗。事實上,蓮花座是海底火山口,不過請放心,這並不是會噴發的火山類型,可以放心的觀光喔!黃昏的蓮花台,會被餘暉照得發亮,有機會一定要看看喔!【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桶盤多為巡航或短暫停留,建議或是在島上民宿住一晚
Read More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臨海路3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典雅的巴洛克風,雪白建築的外觀,這種建築是日治時期的古蹟產物。1905年日本政府在現址建造馬公稅關辦公廳,受高雄稅關管轄。圓拱形的門廊,邊角處也要四方形層樓建築用以眺望馬公港,拱形窗戶跟歐式斜頂都在在說明這是日本人在當時甚愛的仿歐建築風格。主要材料結構為鋼筋混凝土,以承重牆為主要構造。屋頂為斜屋頂,使用水泥製的黑瓦;門廊立面透空,採用圓拱形的設計,設計成對外業務處理的窗口;外部設有拱形窗以及拱心石的裝飾手法;建築物四周樑柱的地方,砌有斜柱來補強建築物的結構,且搭渦卷形的柱頭裝飾。建築物的正面原為洗石子材料,光復後外牆改成水泥漆。此建築物可說是日治時期最先使用洋式風格的官方房舍。現在的馬公稅關派出所晚上會在建築物四周打上燈光,夜晚散步經過即可感受到一棟典雅、乾淨的古老建築。【建議停留時間】 10分鐘
Read More +林投公園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湖西鄉林投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走進澎湖湖西鄉的林投公園,看到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致,而林投公園也是澎湖縣早期僅有的綠地。從西元1946年開始,澎湖縣政府積極造林,並在林投這片土地,種植了將近九萬株的麻黃。而後於西元1957年在此設立公園,因此,林投公園成為澎湖縣唯一政府設立的觀光公園。林投公園入口步道盡頭右側的軍人忠靈祠,原名為「台灣省澎湖軍人公墓」,始建於民國43年,是臺灣地區最早興建的軍人公墓。75年進行重修,將主體建築改為三層,於78年完工。忠靈祠牌樓裡面有一座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時,由時任國防部長的俞大維所題「浩氣長存」四字的碑塔。吉星文、趙家驤、章傑等八二三砲戰殉國的將領,就寄靈於此地。林投公園內設有提供觀光客作為散步之用的遮陽步道,假使走累了,還有可愛的休閒座椅,和天然石椅供遊客休息。園內片地都是綠草、樹木,和五彩繽紛的花朵,清涼休閒,是健行遊憩的好地方。在園區內設有「五二五」空難罹難人士紀念碑,這是為了紀念民國91年5月25日,華航611班機自台北飛往香港,不幸於澎湖目斗嶼附近墜海罹難的旅客與機組員。另還有澎湖縣軍人忠靈祠,是吉星文將軍在民國四十三年奉命督建而成的,是台灣首座軍人公墓。【建議停留時間】 1.5小時
Read More +山水沙灘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山水沙灘為澎湖必訪的沙灘之一,綿延200多公尺,由於澎湖天然資源豐富,較少遭受到人工的污染,沙子呈現美麗的金黃色,周邊生長大片翠綠馬鞍藤,在陽光的照耀下,蔚藍海面,翠綠植被及黃金沙灘,組成鮮豔的色調,成為遊客必訪的旅遊勝地。山水沙灘古時候有個有趣的地名叫做「豬母落水」,傳說有一隻母豬跑到沙灘上,海中出現一隻大章魚,經過一番纏鬥,母豬被大章魚拖下海去,所以才稱為「豬母落水」,到了日治時代改稱為「豬母水」,直到臺灣光復才改為「山水」地名。而在沙灘入口處的海堤圍牆上,繪製著大面積的3D彩繪,彩繪內容融入「豬母落水」故事,更在海堤圍牆上嵌入一塊實體的衝浪板,將3D提升為4D,民眾可站上衝浪板,與3D彩繪合影,彷彿一起和母豬奮戰大章魚,非常值得拍照留念。【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吉貝石滬文化館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182-2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6:30;Mon 09:00~16:30;Tue 09:00~16:30;Wed Close;Thu 09:00~16:30;Fri 09:00~16:30;Sat 09:00~16:30
在吉貝嶼南方碼頭灣內,為了保存傳統的石滬文化,因此特別設立了「吉貝石滬文化館」。就在吉貝旅客服務中心內東側設立,這是一個民間文化館,也是一個另類的博物館。該館成立是為了彙整吉貝嶼的石滬文化、推展石滬生態、景觀等。石滬是珊瑚礁棚漁業文化的特色之一,遍佈全澎湖群島,石滬的類型大約相同,基本上都有一個集魚的「滬房」及導魚的「伸腳」兩側的伸腳則根據魚的游動慣性而設計成「捲尾」的造型,使魚兒游的進來,卻游不出去,其為先民補魚之智慧結晶。佔地約三十坪,目前館內展示分為靜態展示與多媒體影片播放方式,館內展示早期村落生活所需農、漁、牧守器具,有石磨、大小甕、電土燈等一百餘種,走道有巡滬人模特兒、拓印捲軸,展示室內陳列了石滬結構、修建與捕魚方法…等等,還有每整點的導覽解說服務,增加人們對傳統石滬捕魚的認識與了解。【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祖師爺廟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西文里34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祀奉主神:清水祖師
Read More +蔡廷蘭進士第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雙頭掛29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09:00~17:00;Tue Close;Wed Close;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澎湖興仁蔡進士第位於今馬公市東南方興仁里上村,為澎湖進士蔡廷蘭高中進士後所建,自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至今。興仁蔡氏後裔蔡廷蘭,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式,成為澎湖本地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進士。進士蔡廷蘭生於嘉慶六年(1801年),十三歲即以稚年補生員,後入學府,屢試屢中,補澎湖廳稟生。為人廉靜,好讀書,先後主崇文書院、引心書院及文石書院講習。道光十七年(1837年)秋試中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春晉京會試,中進士,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西省。此後仕途多在大陸內地,任官累遷至同知,咸豐九年(1859年)以病歿於任所。蔡進士中進士後三年,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回鄉祭祖,便在雙頭掛舊宅右邊建進士第,以光耀門楣。進士第的建築特色是門廊面寬四點五公尺,深進約三點三公尺,正立面為退凹式作法。其廂房為馬背硬山式作法,屋面為硬山燕尾屋脊,為澎湖民宅中唯一有燕尾作法。宅第中其他建築作法及裝飾,亦頗為精緻。2013年,已有167年歷史的澎湖縣定古蹟「蔡廷蘭進士第」,在歷經5年,耗資千萬元修復後,正式對外開放參觀。【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池東村大菓葉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這片雄偉的玄武岩石壁,是因為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溶漿冷卻收縮之後,岩體產生的五、六角形的岩柱破裂,這種破裂面舊稱為柱狀節理。這片大菓葉玄武岩因為整片山壁都是這種柱狀節理,而且高度夠高,形成非常特殊的景觀,而且每逢大雨過後,玄武岩前方的凹地正好盛接了積蓄的雨水,整塊高聳的岩壁倒映在水面上,形成非常獨特又令人驚奇的畫面,常常吸引許多人前來拍照,是西嶼鄉特殊的自然景觀之一。而大菓葉柱狀玄武岩的發現,是日治時期為了聯絡西嶼跟馬公間的海上交通,所以決定在大菓葉海邊闢建碼頭,設交通船往返西嶼和馬公之間,當時就在柱狀玄武岩所在的位置開挖石塊泥土去填海造港,才意外地讓這片沈睡千年的柱狀玄武岩露臉。由於,長年覆蓋於表土下,所以,節理保持得相當完整。【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洪根深美術館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民族路15-1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Close;Tue Close;Wed 09:00~17:00;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日本語English한국어洪根深(1946-),本縣湖西鄉鼎灣村人,為臺灣知名當代水墨畫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返鄉任教馬公國中一年後,移居高雄,先後任教大仁國中、高雄中學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其以現代水墨創作成為重要藝術家代表,並投身南台灣現代藝術運動,影響深遠。為表彰其傑出藝術成就與貢獻,本縣特以歷史建築設立洪根深美術館,邀請蕭瓊瑞老師策展,就「藝術家的洪根深」、「藝術運動者的洪根深」、「藝術教育家的洪根深」為美術館開幕展出之三大面向,期盼本館成為國內重要之水墨基地,賡續推動當代水墨藝術之發展。本址原為清代台灣府台灣縣澎湖巡檢司水師副將公署(即協鎮署),後改為澎湖通判衙門。日治時期,設「澎湖島憲兵分隊」於此。並進行改建,今文創中心、劍擊室、馬房,及和室等,即為當時建物。戰後,此地歸澎湖防衛司令部運輸部使用。1958年,改編為澎湖防衛司令部馬公港指揮部。1995年,拆除兩棟日式宿舍,改建二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物,即今本園區後方的「寢室大樓」。2002年,澎湖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休館日:週一、二及國定假日*中午休息時間12:00~14:00,閉館前30分鐘謝絕入場。
Read More +馬公金龜頭砲台(整修中未開放)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7號
開放時間:
地當澎湖島西側的馬公半島極西,媽宮城西南門外,媽宮澳(今馬公灣)西南的龜頭山上,與大山嶼舊稱「蛇頭」的風櫃尾蛇頭山東西斜對,共扼馬公港門;自古以來便設有媽宮澳西汛(西港口砲臺)作為媽宮右臂,與風櫃尾汛的煙墩、砲臺作為左衛相互對峙。穹隆式兵房為金龜頭礮臺的主要建築形式,亦為澎湖地區砲台的主要特色。兵房的構築形式是以厚110~115cm的條石砌牆面為兩側牆基,牆頂上用紅磚砌成弧拱形穹隆,磚砌拱券的厚度從完整的現場無法看出,不過一般都以四層為度。為保護磚面,使不滲水,其上再覆三合土層,做成圓角的凸字形屋面。三合土表面長再澆灌柏油以為外層保護。由於長年使用,仍不免因表層鬆動造成開裂,於是再重澆柏油防水層後,再覆蓋一層水泥沙漿做為最外層的保護,若為構造物隱密之需,則塗以厚厚的油性漆(外層深綠色),成為本炮台的標準作法。外牆及門洞、窗洞外緣的油性漆常用深綠色,內牆則因使用需要著以白色,以使封閉的空間感覺較為明亮。 目前各兵房因使用關係,均有隔間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空間,東南側最長的兵房(U棟)作為連長室、軍械室、安官室、輔導長室及大寢室使用。西北側最短的兵房(Y棟)作為補休室、中士寢室及載波臺使用。朝海正面的兵房(V棟)作為副連長室、排長室、通材庫房、行政室及油漆庫房使用。由於這些空間室內情況尚稱完好,但木門窗則多經改變原貌,並加紗窗,牆面電管線及燈氣雜陳,宜加以整理或恢復舊觀。現況最嚴重的為屋頂,表層開裂嚴重,被護層已逐漸滑落,必須小心挖起,並從防水層好好修護,其雜陳管線亦應配合修復改善。另,屋頂頂端尚有排氣管口,不是簡陋的鐵罩,便是用空心磚砌,處理屋頂時應一併更換為銅質,以防蝕銹。如果環境允許,宜就室內之原始隔間加以考證,繪製圖樣,以防日後增減隔間時,將遺跡湮沒。
Read More +澎湖孔廟(文石書院)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西文里104-7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文石書院是昔日澎湖唯一的書院,也是最古老的學校,創立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後於中法戰爭中受到破壞。日治初期,文石書院被設立野戰醫院,醫院撤走後書院被重修改建為澎湖孔廟。坐落在今馬公市新生路澎湖生活博物館旁,為澎湖教育的發源地。因澎湖盛產文石,乃以此命名為文石書院。初建之時裡面祀奉了魁星之神,所以又叫「魁星樓」,後來又經歷任數次重修;1895年地方人士為了保存中華民族固有文化,將文石書院改為孔廟;直到民國88年,澎湖縣政府編列預算重新修建,成為今日樣式,因此目前又稱為「澎湖孔廟」。文石書院,進入大門,一眼就可看到圍牆邊高聳的石碑,施琅靖臺碑文字已遭磨平。文石書院的建築為清朝傳統式,為標準中國風味的雙層閣樓;其中包括大城殿及東廡、西廡暨大成門、櫺星門及崇聖祠等等,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貌。【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鎖港里南北石塔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群島冬天季風強勁,故先民於鎖港築塔有鎮風止煞之意,又鎖港四周無高山屏障,先民建雙塔於出海要衝,也做為居民海上漁捕時辨識方位的指標。鎖港里為馬公市的漁港,盛產小管,漁業相當發達,而後來這個小鎮則因小管的閩南語發音被稱為「鎖港鎮」。鎖港石塔由南塔(午塔)及北塔(子塔)二者所組成,位於舊聚落北方,近三層樓高,石塔所在處原有一高起的小丘,為社里的靠山,因強勁的東北季風而逐漸消失,於是當地產生了一句諺語「鎖管港了一個山,豬母水了一個灣」,說明社里的沙丘被吹到豬母水(山水)的港灣去了,所以在原址上建築兩座大石塔以彌補靠山的消失,對風水所造成的破壞。鎖港石塔為九層階梯狀的黑石疊砌而成的圓錐形塔,為澎湖石塔中,形式最為古拙者之一。原為黑石建造,民國五十一年重新修建為黑石水泥材料(由玄武岩、水泥、堆砌而成)。其建積─第一層約六十六平方公尺。原為七層疊形石敢當,於民國五十一年重建後改為九層,為全澎湖最高之石塔,約十四公尺高。【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隘門沙灘(含林投沙灘)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湖西鄉隘門村海邊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隘門擁有全澎湖最長的黃金沙灘,由珊瑚與貝殼碎屑、孔蟲遺骸等組成,其中以星狀的有孔蟲,最為驚艷,沙灘上白色珊瑚碎屑搭配碧海藍天,就像一條白色錦帶,包圍著湖西鄉南面的海灘,相當壯觀。隘門沙灘早年因盜採砂石將沙灘變成裸露的岩石,當地的李天育老村長及社區熱心人士以攔沙網保護沙灘,將隘門沙灘恢復成為以往的風貌,現在成為澎湖很受歡迎的愛情沙灘,而這裡水域較為平靜,適合戲水,並設有木製涼亭可遮陽避雨,也有汲水器提供遊客簡單沖洗。隘門沙灘與林投沙灘相連連綿數公里長,沙灘寬長優美,故以沙灘、貝殼、愛情、海潮及音律等元素為創造構想,於林投沙灘上打造一座以心貝為形象的貝殼教堂,純白絕美的貝殼造型,外形猶如愛情號角,外殼的流線型條紋象徵音律感,有如教堂播放婚禮音樂,屋頂上的心型鏤空造型,搭配幸運四葉草的排列形狀,隨著時間產生不同的陽光投射畫面,散發浪漫的氛圍,成為澎湖的新亮點。【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竹灣螃蟹博物館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50-3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09:00~17:00;Tue 09:00~17:00;Wed 09:00~17:00;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位於澎湖西嶼鄉竹灣大義宮旁,佔地百餘坪,數百種類的蝦蟹,多達數千隻標本與活動體,居全國之冠,館內所有的螃蟹收藏是館長陳宏圖六年來的心血,螃蟹的標本更是館長自己利用多年研究的獨門技巧,館內琳琅滿目的各式蝦蟹,讓人嘆為觀止。竹灣螃蟹博物館館長陳宏圖是西嶼竹灣人,接觸螃蟹有長達十年的時間,館內收藏的螃蟹大多數都是來自澎湖海域,更有些是從世界上蒐集來的,有世界最大、最重、最毒、跑最快的,還有會爬樹的、長著關公臉的、長有羊角的螃蟹,另外還有來自深海不長眼的蝦子、最大的龍蝦…,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蝦蟹,不勝枚舉,讓您無法想像,在竹灣螃蟹博物館都能親眼看見。來這裡放慢腳步,建議事先預約導覽,讓解說經驗豐富的導覽人員便會帶領著進入這螃蟹的世界。【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票價:免費參觀
Read More +澎湖紫微宮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593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简体中文祀奉主神:紫微大帝佔地三百坪,坐鎮宮內最頂層的紫微大帝為塑鋼塑造,約七層樓高,是澎湖目前最高之天神。
Read More +湖西紅羅磚窯廠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湖西鄉紅羅村55-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磚窯業在澎湖已沒落,目前都已停產或消逝蹤跡,而澎湖曾有磚廠四座,皆在湖西鄉。紅羅2座,林投1,尖山1。目前已位在202縣道旁紅羅磚窯廠有跡可循。紅羅磚窯廠的磚窯屬於登窯,又稱階梯窯,這裡整座都以紅磚砌成。採用幾乎傾斜方式建造,為了磚廠工作人員上下作業。紅羅磚窯廠紅磚砌成,登窯南2北1共計3座。南窯窯室17,北窯15,每一窯室,12至15坪許,長150公尺以上,規模之大,獨步全台。其全盛時期,1座登窯滿載產量,可產45萬塊磚。歲月不饒人,隨著空心磚及台灣機械化磚場席捲澎湖,紅羅磚場終究走向關廠一途。紅羅磚場遠眺赭色古意,拱門與方形窗口點綴其間;磚廠煙囪遠觀一柱擎天別有氣勢。磚場屬於私人產業,遊客到此參觀如遇見主人,應禮貌問候。【建議停留時間】 15分鐘
Read More +嵵裡沙灘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嵵裡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嵵裡沙灘是由珊瑚和貝殼在風積作用下構成,綿延一公里多,是體驗澎湖海岸風光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沙子在夕陽西下或是晨曦時,呈現美麗金黃色,相當迷人。 嵵裡沙灘和其他澎湖沙灘比起來坡度較緩和,因海浪比較小,許多遊客會來這裡衝浪,並帶小朋友來此地遊玩,目前嵵裡沙灘有一座嵵裡沙灘貝殼灣遊憩館可供遊客休息、盥洗使用。【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鯨魚洞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小門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小門鯨魚洞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的小門村,鯨魚洞原本是一處玄武岩岬頭,但長期受到東北季風,以及海水的不斷沖蝕之後,最後因為海蝕作用,而貫穿出一個如海岬般的海蝕拱門,外型就好像是一隻擱淺在海灘上的鯨魚,因此得名「鯨魚洞」。小門鯨魚洞附近由於是玄武岩地質構成的地形,因此地勢也較為貧脊,植物不容易在這裡生長,唯獨仙人掌適應這裡的地形環境。走在坡道上,可以看見許多仙人掌不畏貧脊的地勢而生長著,有些甚至開起美麗花朵,令人印象深刻。走在鯨魚門附近可以看到不遠處的「蜂巢田」,這樣的特殊景象,其實是過去當地人為了抵擋冬季強烈的東北季風對植物、作物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發展出了用咕姥石搭建成蜂巢田,來抵擋冬季強風,以便植物與作物的生長,是非常特的的景象。【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Read More +奎壁山地質公園(摩西分海)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湖西鄉北寮村奎壁山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在湖西的北寮村有在奎壁山,俗稱「龜鼈山」,後來取諧音定名為「奎壁山」。奎壁山地質公園包含奎壁山和赤嶼,海水退潮的時候會露出一條S型的長長的礫石路,兩地相接,是典型的陸連島地形,可以在退潮的時候走到赤嶼。分海步道的右側可以看到風力發電的南寮風車,沿著S形的玄武岩礫石路走,可以走道陸連島的赤嶼,這裡也是欣賞日出與觀星的好地點。要走這條礫石地,務必算好漲退潮的時間,當漲潮時,海水會在你看不到的赤嶼後面慢慢漲起,當海水漲潮到一定的程度,會越過赤嶼兩端夾擊過來,以往這裡有許多遊客甚至當地人因為不熟悉海水漲退潮的特性而來不及離開,不幸罹難!除了算準當地漲退潮的時間以外,能有熟悉當地海水特性的專業導遊也很重要!奎壁山地質公園富含橄欖石的玄武岩—番仔石和海蝕地形,都是本地質公園相當重要的地質特色。自古以來,奎壁山就以「奎壁聯暉」名列澎湖舊八景之一。目前官方有限制特定時間,「紅燈停、綠燈行」的公告放行,區域開放範圍為步道中心線左右各7.5公尺,而為維護生態保育、地景維護、旅客安全,禁止攀爬赤嶼和登島。近一兩年在奎壁山地質公園,建設遊客中心、公共廁所、地景藝術,用Q版造型海龜凸顯地名的由來;在這Q版造型海龜的後方是沖腳區,牆面上還有一些可愛的圖騰雕塑,也是奎壁山踏浪示意縮影圖。【建議停留時間】 1.5小時
Read More +溫王宮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80-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简体中文祀奉主神:溫府王爺祭典日期:農曆二月八日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很早之前即具有顯赫之名,往來台廈的船隻,進出外塹灣必須要準備牲醴,祭拜後將它投入海中,虔誠以求平安。
Read More +大嶼常民生活文物館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七美鄉中和村55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文物館位於老人文康活動中心裡,目前活動中心一樓為禮堂,供鄉民在此進行休閒活動,比如卡拉ok。另外還設置健身房與會議室,為一個兼具多功能的活動中心。展示館則位於二樓,該館定位在於呈現「七美島民長久以來如何在惡劣的天然環境下,有效地利用當地的資材來因應日常生活之所需」,並從炊具、食器、食物、衣著、建築、聚落與生活空間、地方文史、民俗廟會、七美藥草植物等面向作為切入點。設立目標除以文化作為觀光事業的基石,活絡當地經濟外,也希望透過館設得以保存及發揚傳統文化、成為環境教育的最佳場所、提升鄉民的文化認知、豐富七美的觀光資源、形成地方文化產業,成為當地居民生活與互相交流的文化據點。館內的空間包含展覽室、數位體驗區、DIY創作區等,開館後展出一系列雅石文物、日據時代花磚、童玩等,表達臺灣海島古文物的特色。此外,館內也附設有電腦設備,提供民眾隨時上網查詢國內外的資料及活動,未來也朝向結合七美的文化特色與觀光旅遊中心角色發展。【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