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崁聚落保存區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二崁古厝社區,這裡處處可見石磚紅瓦所建造的傳統房舍,腳下的不是柏油路,而是傳統的石磚。在民國78年,二崁村被列為傳統聚落保護區,也是台灣第一個傳統聚落保護區。二崁聚落保存區創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的二崁村最著名的是被列為第三級古蹟的陳家大厝,除規模居全縣之冠外,宅內的石雕、木雕和書畫,也是民宅中的佼佼者,目前是二崁唯一收費參觀的宅第。二崁是國內少數的傳統聚落保存之一,目前已建設有童玩館、傳統博物館和潮間帶館等,可在此重享小時候在柑仔店買零嘴的甜蜜,也可在此購得以天人菊、艾草及山芙蓉做成的當地『蚊香』。二崁除了是澎湖的歷史建築,更是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走在二崁聚落中,隨處可見到田園風貌等鄉村景象,置身二崁聚落,彷彿穿越時空回到過去,重返童年的故鄉一樣。這不受都市化和科技的紛擾,堅持保持原有的風貌,在歷史和文化上都有重大的意義,更是澎湖旅遊不可錯過的。二崁村於民國90年經內政部指定成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近年來完成古厝修復由「二崁村聚落協進會」充分利用,並發展成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各項小型展覽館,有常民生活館、潮間帶館、社區博物館、漢藥館、童玩館、褒歌館等。【建議停留時間】 1.5小時

Read More +

澎澎灘(活龍灘)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鳥嶼和員貝嶼之間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澎灘位於澎湖的白沙鄉,澎澎灘就像它可愛的名字一樣,沙灘的部分並不大,大概散步十多分鐘就能走完了,這是因為澎澎灘還只是新生的沙洲,目前正在持續慢慢成長當中喔!澎澎灘的沙灘非常漂亮,閃閃發亮的白色沙子,配上藍得發光的清澈海水,再加上烈日的照耀之下,澎澎灘沙灘顯得更加光彩奪目了呢!最特別的是澎澎灣的沙灘是在海中央蜿蜒著的,而不是一般整片的沙灘,如果從天空俯瞰澎澎灣,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大白龍在海中悠游,所以澎澎灣又被稱為「活龍島」喔!事實上澎澎灘是座無人島,所以能夠前往的交通工具並不多,必須要從北海遊客服務中心搭船前往,才能夠到達,大約需要半小時到四十分鐘的路程。搭船前往澎澎灣的路途上,沿途可以欣賞美麗的海景,聽聽海浪的聲音,體驗迎著風,乘風破浪的感受,也是非常值回票價的喔!澎澎灘沙灘和其他澎湖群島的沙灘很類似,沙子主要也是由珊瑚碎片構成,而且澎澎灣附近有許多海鷗和各種鳥類棲息著,所以這裡也可以說是鳥類的天堂喔!很特別的是,澎澎灣目前並沒有碼頭,所以每當船駛靠岸之後,遊客們可以坦驗看看搶灘的感受喔!也是非常特別、難得的體驗呢!【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多為巡航經過

Read More +

青螺濕地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青螺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青螺濕地位於湖西鄉北岸,為重要的生態敏感區之一,也是國家級濕地,由北而南分為四區,包含青螺沙嘴海岸區、紅樹林復育區、青螺魚塭棲地、紅羅灣潮間帶區,面積遼闊且海岸濕地類型多樣,有岩礁和礫石海岸、沙灘和泥質海岸,以及紅樹林、潮池、沙洲、魚塭等濕地類型,是國家級重要濕地。這裡的淡水水源由虎頭山流經青螺聚落南邊的羅經山出海,泥沙逐漸淤積於海邊淺灘,形成目前廣闊的海岸濕地。1990年代澎湖縣政府在濕地周圍復育海茄苳紅樹林,更陸續試種三種紅樹林,成效良好,漸漸成林,目前已是澎湖最大紅樹林溼地。青螺濕地除了為澎湖最大的紅樹林復育區,同時也是澎湖鳥類重要棲息地之一,每年計有百餘鳥種、數千隻度冬或過境候鳥,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態資源。【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

西嶼大義宮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76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祀奉主神:文衡聖帝祭典日期: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本廟約創建於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旱期為奉祀溫府王爺,於三十多年前增加奉祀關羽(文衡聖帝)而名為「大義宮」,近年重建約耗資千萬元。廟貌金壁輝煌、宏偉浩大,為西嶼鄉之觀光勝地。

Read More +

澎湖水族館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歧頭村58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09:00~17:00;Tue Close;Wed 09:00~17:00;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澎湖水族館位於澎湖縣白沙鄉白沙養殖場內,原水產試驗所位置所擴建的澎湖水族館,佔地約2.5公頃建築面積約為4600平方公尺,澎湖水族館是一座兩層樓建築,規劃瞬間最大容量為500人。自民國82年起動工,歷經四年完工,並於87年4月起開放購票參觀,當時為國內第一座同時結合科技研究、社會教育與觀光遊憩等多樣化功能的水族館,同時也是當時全東南亞最大的水族館。澎湖水族館的展覽區為一座二層建物,佔地2.5公頃,面積4690平方公尺,外觀為碧綠色屋瓦搭配灰白色牆身,館外有一座涼亭式瞭望台可遠眺員貝島;沿著海堤有一條玄武岩石所鋪設的步道,可直接步行至港子古榕樹下乘涼、至岐頭親水公園及岐頭觀光碼頭旁潮間帶弄潮,整體呈現出夏日清爽、悠閒、寬闊的色調及意像。【建議停留時間】 2.5小時*淡季周二公休*2/9除夕休館一天

Read More +

吉貝沙尾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吉貝嶼南方沙灘)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吉貝沙嘴位於白沙鄉北方的吉貝嶼,島上最著名的就是有著長800公尺、寬300公尺的沙嘴地形最引人入勝。島上沙尾綿延入海祭,碧海藍天與金色海岸相映成話,島上有度假小屋可供住宿,這裡可是夏日渡假、蜜月及水上活動的熱門據點之一。常年侵蝕海岸的海流、海浪和潮汐,將崩落的岩屑和砂礫搬到適當地點堆積,久而久之便形成沙灘、沙洲、沙嘴或陸連島等海積地形。吉貝美麗特別的沙嘴地形,就是這樣而來的。吉貝沙嘴向外延伸,堆積了長達數千公尺的沙灘,向外呈現長形,而且還布滿了金黃色沙子,所以又被稱作吉貝的「黃金沙嘴」,不只緊鄰蔚藍的海岸,附近還有綠色的濱海植物,十分美麗。海水顏色由淺藍到深藍漸層蔓延,配上金黃色綿延的沙灘,這裡亦是偶像劇「海豚灣戀人」拍攝的地點,這裡也很適合進行水上活動。【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Read More +

二崁陳家古厝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6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在二崁,每一間都是陳家古厝,在這裡二崁村是澎湖單一姓氏的村子,所以的人都姓陳,是澎湖少見的單姓村落。二崁聚落保存區中,有許多傳統建築,處處可見石磚紅瓦所建造的房舍,腳下不是柏油路,而是傳統的石磚。在其中重心,是陳家古厝,西嶼鄉二崁村6號,因這一間屋主的名字是元益藥鋪主人陳嶺、陳幫兩個兄弟所建造,故稱為陳嶺邦紀念館;源自於清朝順治年間金門下坑人陳延益在此定居,從開基祖陳廷益落居以來,至今三百餘年共傳九代,因陳廷益鮮少與外界聯繫交通,久了竟讓二崁村成為一封閉的聚落,發展成單姓社區。因澎湖冬季東北季風強大因此建於低地,為閩南五落式古厝,門廳、客廳、後廳三落之間並皆以天井串連,口字型的傳統合院配置型態形成室內外動線縱橫交錯,大廳前之子孫巷並利用小拱門與鄰居連絡並具有逃生系統的防禦功能。陳嶺邦紀念館以澎湖當地的咾咕石與玄武岩做為牆身,支撐屋頂結構,並有書畫彩繪、交祉陶、彩繪磁磚、泥塑的傳統建築裝飾,相當具有澎湖的傳統工藝之美,在西元1988年4月25日列為第三級古蹟。 整個古厝除了閩南民宅結構,最重要的是加入了大量的南洋西式的元素,目前整間古厝是國家三級古蹟,尚有後代子孫居住;購票入內欣賞,除了可以看到完整的建築風格與文物之外,可以想像與發想當時在內生活的情境。【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

雙湖園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菜園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雙湖園是由澎湖軍方所建築,因低窪溼地,湧泉不斷,將兩處大洞整建成人工湖泊,一為開元湖,一為惜源湖,在湖泊四周鋪設水泥步道,興建涼亭,栽植許多的觀景樹木;這裡現在佔地約4頃,是第一座由軍方整建而成湖濱公園,也慢慢地從一片廢土區域變成一處休閒的公園。公園內主要由水池、栽植、步道及休憩設施所構成。不僅提供北區蓄水,候鳥遷徙休息補魚所在,豐富大量的潮間帶溼地常是候鳥休息補魚所在。目前該原已成為澎湖縣冬季候鳥最佳的棲所之一,而澎湖第一座縣立西班牙式的菜園納骨塔位於雙湖園左邊,下游出海口為菜園溼地,面臨菜園溼地的賞鳥區,遠眺風櫃、五德,自然環境生態相當優美,景色宜人,是此處賞鳥的好地點。生態豐富,各種鳥類棲息覓食,唯一重要的賞鳥區,目前被列為重要的溼地保育區。【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Read More +

望安花宅(中社古厝)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中社村61-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望安花宅,位於澎湖望安鄉中社村的中社古厝,這裡為什麼叫做花宅,是因為這裡的地形,周圍被山丘環繞,宛如花瓣環繞著花心,然後先民在花心(山仔尾頂)附近墾地築屋,因此名為「花宅」。當年是擁有一百多戶閩南建築的花園古厝,可見當年的繁榮和興盛。中社古厝原名是「花宅」,而花宅的正中央,有一個小山丘,居民們稱小山丘是「花心」,意思是花宅的中心。花宅聚落是澎湖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傳統聚落之一,後來蔣經國先生巡視花宅時,認為花宅位在中社村的正中央,於是將花宅改名為「中社」古厝。中社村全村都是年代久遠的古厝,是三合院「一顆印」的特殊聚落型態,其中最有名古厝是窗戶有曾字的曾家古厝,在古厝保存維護中,算是保存得非常完整的一個古厝聚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2003年在曾家所有家族成員同意下依照原本的建築主體進行翻修,並且擬訂公約要後代子孫未來進行修復時必須確保完整的風貌。門前的曾字紅磚窗明顯表達出本棟建築的主人姓氏。正面門樓採取「倒吞吟」的模式,請門樓上頭處理成平坦的磚坪,通常用作曬魚乾或花生之用。正立面的鳥踏之上裝飾有日式5x5花磚,極其典雅華麗,且牆壁的石材有別於澎湖大部分古厝是用咾咕石砌成,曾家古厝是以玄武岩所砌,正面的窗戶充滿書卷味道的書卷窗造型。這裡已經被列世界一百處瀕臨滅失地點,目前已正式登錄為文建會之「古厝保存區」。【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

青灣玄武岩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嵵裡里嵵裡300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群主要由玄武岩組成,係熔岩多次由地底裂隙湧出地表冷卻形成,目前最早的火山熔岩,約在一千八百萬年前寧靜噴發,大概在800萬年前中止火山運動。澎湖由玄武岩構成了方山地形,四周岩壁陡峭,長期經過風化、風蝕以及海蝕作用後,發展出各種獨特的地形景觀,加上岩體常會因熔岩急速收縮冷卻而產生張力,使岩石產生多角柱狀的破裂,此破裂面稱為柱狀節理。有平直、彎曲或各種方向的傾斜,成為澎湖玄武岩景觀中最具特色的風貌。在馬公,往風櫃方向縣道201號公路段的左邊山頭,可以見到聳立在路旁的青灣柱狀玄武岩。澎湖的玄武岩因長時間的風化及侵蝕作用,展現出不同樣貌,而青灣這裡,便是其中一項最具風貌的柱狀玄武岩。在青灣,不只可以觀賞壯麗磅礡、獨立的玄武岩,更是可以欣賞沿岸的風光哦。【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

內垵村塔公塔婆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北港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位於內垵村西北,內垵北港附近。 古稱內塹為內垵,因地勢低窪,北、東、南三方面均有坡地環繞,而西方面臨海洋形成破缺。由北港向西,距離約一海浬中有暗礁,俗稱為海瀨礁,其礁北之陸地俗稱「鱟仔尾」;而海瀨礁與鱟仔尾之間,構成水溝如箭,直射內塹聚落。 依據先民傳說:早期居民曾遭到鐵箭射擊,常受災難,未能安居樂業;嗣後設法邀請唐山堪輿家,實地勘察後,告以必須趕緊造塔建城,予以鎮壓,以策安全,斯時聚落居民莫不信以為真。 時值清朝宣宗道光癸年間(西元一八四三年),由聚落名望家族呂論氏,首先宣導,邀集全聚落中之體力強壯青年,團結一致,共同協力搬運石頭,建造塔公塔婆兩座於「堀仔邊」;再以塔公為據點,向北延伸建造城牆約一五0公尺,向南建造城牆至塔婆,亦約一五0公尺。塔公高一公尺,塔婆高一丈四尺。城牆高約二公尺,寬約一公尺。至今年(民國八十四年)已有一百五十二年之歷史。【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興仁水庫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興仁里
開放時間:

馬公市興仁里,明朝時代叫做「雙頭掛」,清朝時代加上「北澳」、「雙港仔」兩個別名,光復後才取名叫「興仁里」。由於村落南、北各有一座山─拱北山與獅山「掛」(懸)著而得名。 當年「雙頭掛」是個小村落,位在今澎湖空軍雷達站南邊低窪地,因為此處避處,水源長年不乾,村民逐以農耕為業。興仁水庫位在雙湖園園區旁,澎1線和澎4線交會處,從澎5線也可到達;這個水庫是澎湖地區重要的蓄水處,主要供應馬公地區用水;這裡周圍種植了許多的木麻黃、小葉南洋杉、銀合歡、草海桐和瓊麻。在雙湖園湖泊上涼亭或是在賞鳥亭賞鳥,在左前方盡頭,有一不明顯處,這裡可以往興仁水庫方向走,就是興仁水庫濕地,這裡有一條木棧道,沿著雙湖園濕地往興仁水庫濕地方向搭建,從這裡可以近距離靠近水庫水源區,亦可在湖邊享受寧靜賞鳥。【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Read More +

七美人塚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七美鄉南滬港東南方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七美人塚位於澎湖七美鄉的南港村,朝著東南方的南滬港走可以看見傳說中的七美人塚了,七美人塚有兩個石碑,是現在唯二現存的,分別在香花樹的前後,上頭的字體因為年代而變得模糊無法辨識。關於七美人塚有個傳說,以前盜賊從附近海岸登上七美,在村中燒殺擄掠,村中七位女子不願意受到盜賊的侮辱,便一起投井自盡,村民為了紀念這七位貞烈的女子,用土填井,不久後井旁長出香花樹且非常清香,於是立碑紀念,四百多年來,七美人塚旁的香花樹依然飄香,每年皆盛開,因此附近的居民都虔誠的祭祀著七美人塚,據說為了紀念,將地名更名為七美的由來喔。澎湖地區有一個花娘信仰,指尚未出嫁的女子就稱為「花娘」,據說這七美人塚的七位姑娘都是花娘,所以若男性來到七美人塚有比較輕浮的行為,會受到這七位花娘的懲罰喔!【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白坑沙灘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白坑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白坑村最享盛名的農產品就是香茹草,一年可三到四收,產量居全澎之冠,這裡也有種植蘆薈。在湖西白坑村,有片沙灘,這片位在湖西東北方,由珊瑚碎屑組成的沙灘,因鮮少人知曉,顯得這裡特別寧靜、神秘。 從白坑沙灘看出去,在天氣好能見度高時,可依稀可見東海諸島,在這裡往右是奎壁山,往東是青螺。這海灘靠近堤防這開滿了遍地的馬鞍藤,嬌嫩鮮花綠草與白色沙灘對映,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有意境。 白坑村盛產珊瑚石灰岩碎屑與貝殼,這些也是燒製石灰建材的主要原料,故一度成為「灰窯業的重鎮」,但因為水泥業興起,石灰的銷路大為萎縮,使得石灰窯變成夕陽產業,也因環保因素,隨著時代變遷等等,石灰窯逐漸沒落。 正因如此,這裡反而更加能夠呈現最自然的景致。【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池西岩瀑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池東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池西玄武岩柱位於西嶼鄉西海岸線的中段,此段海岸柱狀玄武岩景觀特別壯觀、多樣化,顏色多為深黑色,向北走漸漸轉為褐色;形狀變化多端,有直立、彎曲、倒臥、傾斜等姿態呈現。池西岩瀑,源自於池西柱狀玄武岩上方有魚塭,在雨後或魚塭排水時,水統經岩石狀似瀑布因而得名,亦有一說法是這岩石彎曲的節理構造,如同萬馬奔騰的水流,投向那大海。 在「岩瀑」所展現的節理,正是「彎曲狀節理」的一種,與一般所欣賞到的「柱狀節理」,有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大大小小的飛石瀑布,懸掛在海崖邊,有的直瀉而下,有的傾斜而出,氣勢雄偉,各具特色。 池西岩瀑的地形是以「海蝕崖」與「海積平台」,共同組合而成,所以出入交通並不便利,必須沿著海邊的產業道路,走過堆積的玄武岩塊才能到達。 這池西玄武岩柱範圍從池西後壁仔一直綿延到大池的牛角灣,但近年因為風化崩落越來越嚴重,到訪這裡的朋友別忘了要留意腳下會滑與自身的安全!【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後灣沙灘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龍門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湖西鄉東岸海邊,處在龍門、菓葉兩村中間的草原地帶,龍門後灣沙灘地點隱密,鮮少人駐足,這裡大部分都是空蕩蕩且寧靜。 近期這裡建構一公共設施,一台戰車造型的廁所與更衣室,旁邊還規劃了停車場與木製涼亭,坦克車兩旁履帶設計成沖洗間,從砲管往上走,可以遠眺美景。 美麗秘境有坦克車鎮守,為這寧靜沙灘增添不多樂趣。 這裡因尚未在開發,所以保持較自然原始風貌;這海域淺坪,為珊瑚碎屑和貝殼沙海灘,整片沙灘綿延成灣狀,也因潮汐和東北季風因素,這裡都會有些垃圾和漂流木都會被吹來這裡,所以偶而也會有單位來這裡做淨灘活動。 後灣沙灘,人煙稀少,偶爾在白天或黃昏時刻,會有在地人三三兩兩於海灘上戲水泡海水。來到這裡,放緩腳步,放鬆心情,獨自享受這片廣闊的原始海灘。【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風櫃尾蛇頭山荷蘭城堡遺址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風櫃里蛇頭山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風櫃尾荷蘭城堡位於馬公風櫃里突出的小半島上,也就是俗稱「蛇頭山」。創建於明朝天啟二年(1622),由荷蘭人所興建,為貿易往來的據點,是全臺最早完成之西式城堡,有著相當顯著的戰略位置及文化價值。目前列為國家古蹟之一。西元十六世紀初期,荷蘭人侵入媽宮港,登陸風櫃尾,並於西元1622到1624年間興建風櫃尾荷蘭城堡,後來天啟四年(1624)因明朝軍隊攻打澎湖,荷軍抵抗失利,明荷雙方協商條件,之後達成協議,就是保留城牆和稜堡,須將稜堡內的建築物和軍營拆除,並把原本的建築材料搬遷至安平興建熱蘭遮城(安平古堡)。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是台灣最古老的紅毛城,荷蘭人最早就是在風櫃尾興建城堡,也就是風櫃尾荷蘭城堡。2001年為了紀念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由荷蘭政府與澎湖縣政府共同資助的這個紀念碑。【建議停留時間】 3小時

Read More +

七美嶼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七美鄉中和村2鄰10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七美鄉因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朝初期稱為「南嶼」或「南大嶼」,但因一般人認為其面積在澎湖群島以南的離島中是最大的,所以在清末民初又回復稱為「大嶼」。日據時代「大嶼」是「望安庄」管轄下的一「社」,至民國卅三年八月才由「望安庄」分出,成為「大嶼庄」,民國卅四年十二月十一 日改為「大嶼鄉」,到民國卅八年,當時劉燕夫縣長(澎湖第四任縣長)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乃邀集地方仕紳研商更改地名,並呈報予省府奉准更名,原「大嶼鄉」於是改名為「七美鄉」作為永久誌念,以迄於今,目前鄉內轄下有東湖、西湖、中和、平和、海豐和南港等六村。七美島位置為東經119度 40分,北緯23度16分,距離馬公約29海浬(36公里 )東距台南約 48海浬,南下高雄約58海浬。全島總面積約6.99平方公里,周圍長度14.40公里 ,乃一塊切割之方山島嶼,面積為澎湖群島第五大島。

Read More +

北海遊客服務中心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37-4號
開放時間:Sun 08:00~17:00;Mon 08:00~17:00;Tue 08:00~17:00;Wed 08:00~17:00;Thu 08:00~16:30;Fri 08:00~17:00;Sat 08:00~17:00

北海遊客服務中心位於澎湖縣白沙村的赤崁村,是北澎湖地區主要的遊客服務中心,主要提供諮詢、候船、購票、解說與餐飲等旅遊服務,也有提供置物櫃以及行李保管服務,方便出遊的旅客使用。一樓是各家快艇船隻的公司櫃檯,還有遊客服務中心和販賣部,二樓是餐廳,提供遊客方便用餐與候船使用。服務中心旁的赤崁碼頭,是搭乘快艇船隻至吉貝嶼、險礁嶼、目斗嶼…等北海離島的主要出入碼頭‧赤崁碼頭也是白沙鄉最重要的捕丁香魚漁港,每年4月~9月是澎湖丁香魚產期。北海遊客中心備有機車免費停車場,停車場後方有塊約3層樓高的岩壁,可見特殊岩石風化樣貌,因地勢較高,這裡還保有較完整的仙人掌植物和果實景觀。上頭還有規劃涼亭與木棧道‧遊客中心一旁還有片赤崁沙灘,是個珊瑚貝殼碎屑海灘,因少人來訪,故保持得很乾淨。【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鎖港鎮風石塔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多風沙、氣候惡劣,對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為抵抗惡劣環境,故多設置辟邪物-石塔,以為鎮風止煞之用。 鎖港石塔由南塔(午塔)及北塔(子塔)二者所組成,位於舊聚落北方,近三層樓高,石塔所在處原有一高起的小丘,為社里的靠山,因強勁的東北季風而逐漸消失,於是當地產生了一句諺語「鎖管港了一個山,豬母水了一個灣」,說明社里的沙丘被吹到豬母水(山水)的港灣去了,所以在原址上建築兩座大石塔以彌補靠山的消失,對風水所造成的破壞。原為黑石建造,民國五十一年重新修建為黑石水泥材料(由玄武岩、水泥、堆砌而成)。其建積─第一層約六十六平方公尺。原為七層疊形石敢當,於民國五十一年重建後改為九層,為全澎湖最高之石塔,約十四公尺高。【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

望安花宅(與曾家古厝融合更名為望安花宅,故關閉)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中社村61-1號
開放時間:

望安花宅,位於澎湖望安鄉中社村的中社古厝,當年是擁有一百多戶閩南建築的花園古厝,可見當年的繁榮和興盛。中社古厝原名是「花宅」而花宅的正中央,有一個小山丘,居民們稱小山丘是「花心」,意思是花宅的中心。花宅聚落是澎湖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傳統聚落之一,這裡為什麼叫做花宅,是因為這裡的地形,周圍被山丘環繞,好像花瓣環繞著花心,然後先民在花心(山仔尾頂)附近墾地築屋,因此名為「花宅」。後來蔣經國先生巡視花宅時,認為花宅位在中社村的正中央,於是將花宅改名為「中社」古厝。中社村全村都是年代久遠的古厝,是三合院「一顆印」的特殊聚落型態,在古厝保存維護中,算是保存得非常完整的一個古厝聚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這裡已經被列世界一百處瀕臨滅失地點,目前已正式登錄為文建會之「古厝保存區」。 【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

彩繪油桶(漁人碼頭)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第二漁港(漁人碼頭)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漁人碼頭位於澎湖縣馬公市第一二漁港區,位在第二漁港的彩繪油桶,是縣府近年推動的人工造景;這原本是提供給第二漁港漁船漁業用油補給的中油儲油槽,透過油漆彩繪上澎湖知名的景點,晚上再打上夜間燈光後,變得美輪美奐,成為遊客喜歡取景拍照以及情侶散步的好地方。面海的那面油桶,還寫著「HI、PENGHU」的字樣。這裡也是馬公出發出去夜釣小管的搭船地點。彩繪油桶一旁,還設有木棧道和涼亭可乘坐,靠近充滿藝術彩繪牆面的冰廠旁是第一漁港戶外休憩光廊,此為經濟部能源局與澎湖縣政府共同合作,以太陽能造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讓漁港既環保又悠閒,呈現漁港的優雅慢活;在彩繪油桶附近,沿著漁港走,就可以看到菊島之星,是一個仿船型的大型購物廣場,裡面有大海中孕育出的新鮮海產,還有許多海產加工品,以及品嘗新鮮海產的餐廳區,外型特別、軟硬體設備完善。在另一邊,第一漁港港口矗立著顯目的雕塑品「海洋之母」,∞造型的雕塑裡充滿魚與海浪線條,隱藏著漁港魚貨與海洋資源如同無限的符號一樣源源不絕之意象。這一區串連成一起,晚上散步逛街時,可以吹著海風,沿著漁人碼頭跟菊島之星欣賞漁港區的夜景。為推動馬公第一漁港逐漸轉型為觀光遊憩港,朝向休閒、遊憩多元化功能發展,引導國際觀光客至馬公遊覽,帶動港區週邊商業及經濟繁榮發展,亞果遊艇俱樂部於105年5月與澎湖縣政府簽訂整建營運移轉案,投資興建「澎湖‧亞果遊艇碼頭」,冀望將此地打造成馬公觀光亮點,進而產生磁聚效應,形塑澎湖成為世界最美麗海灣之獨特意象。亞果遊艇集團進駐澎湖後,讓漁人碼頭有了新面貌,彩繪郵筒在一艘艘遊艇的妝點下更顯活潑而熱鬧。遊客有更多選擇性來暢遊澎湖,全新的遊艇觀光發展配合澎湖天然的地形景觀與海洋優勢,開創讓人耳目一新、更加國際化的澎湖休閒旅遊文化。【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大倉嶼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大倉嶼位在澎湖的中心點,被澎湖本島、白沙島及漁翁島圍繞,因此擁有『內海珍珠』的稱號,屬二級離島,可徒步或單車漫遊全島。整體地型北高南低,東北兩側有陡峭海崖玄武岩柱,西南方是平緩的坡面入海,整座島嶼被潮間帶和海蝕平台環繞。在島上四周可以環顧馬公觀音亭、白沙中屯風車、西嶼跨海大橋等景點,或是來到大倉漁港的西邊有著澎湖群島特有的米白色貝殼沙灘踏浪戲水,是遊客必訪景點之一。島的四周有廣大的海蝕平台,因漲退潮之間面積差距極大,擁有豐富的潮間帶海洋資源,遊客可在此體驗撈魚抓蟹的樂趣。大倉嶼的居民生活簡單,所有需要的民生用品都得從馬公本島帶過去,由於人口外移,大倉國小已於2005年08月廢校,現在島上的教育、生活都與馬公本島密不可分。【建議停留時間】3-4小時

Read More +

山水濕地公園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山水濕地以教育園名義,榮獲201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高榮耀、最佳環境文化類卓越獎。山水濕地入口處有縣府設置的「山水濕地公園」石碑。山水濕地上有不少定沙植物,例如貌似海膽的濱刺麥。濕地園區位於山水里的西側,占地約1.7公頃,採取緩降山水西側堤防高度改善手法,及堤防兩側填土覆坡及植生綠化之方式,也就是隱形堤防概念,來聯絡堤內外濕生地區,使整個景觀區形成了集水生、濕生、旱生植物為一體的濕地生態與景觀區域結合為一體。海堤外的濕地景觀,廣大的海岸沙灘及濕地景觀,是澎湖山水地區濕地特色之所在,在冬天常引來許多棲息在濕地環境的候鳥。山水濕地公園內除動植物棲息地,亦規劃有步道、觀景台等設施,可觀海、賞鳥、看夕陽,並與山水30高地公園串聯。【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