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山水溼地生態園區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豐坪路二段2巷201弄18號
開放時間:08:00-18:00

雲山水是近幾年興起的觀光地區,也是遊客們到花蓮壽豐不可錯過的景點,波光粼粼的湖面,隨著時間、季節,有不一樣的樣貌,醉人傾心。

Read More +

石門班哨角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台11線60.5公里處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石門班哨角位於花蓮縣豐濱鄉,休憩區由廢棄的海防班哨改建而成,有可愛磁磚壁貼和造型小燈塔,是許多遊客拍照的熱門景點。

Read More +

親不知子斷崖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台11線新豐隧道外
開放時間:09:00-17:00

使用透明強化玻璃建造的天空步道,是近年全臺瘋迷的風潮。位於磯崎附近的豐濱海上古道,也採用同樣方式興建,不過建立在海邊的峭壁上,卻是全臺首建。

Read More +

大禮大同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台地,由得卡倫步道進入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大禮大同步道,總長度10.6公里。

Read More +

匯德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蘇花公路174號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匯德步道入口位在匯德隧道北端出口,步道全長750公尺,約步行30分鐘就可以欣賞到清水斷崖的美景,以及享受太平洋海風的吹拂。

Read More +

小錐麓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砂卡礑隧道
開放時間:08:00-17:30

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林立,其中最「年輕」的「小錐麓步道」,不僅交通最方便,難度也不高,沿途景觀非常有特色,很適合作為遊玩太魯閣的第一站行程。

Read More +

崇德海灘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崇德位於花蓮縣秀林鄉,舊名「得其黎」,日據時代改稱立霧,光復後才改名為崇德。

Read More +

豐濱天空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花東海岸公路
開放時間:09:00~17:00(除夕及颱風天公休)

位於台11線新豐隧道外的「親不知子斷崖」,緣著斷崖絕壁而建的棧道,全長約150公尺,一次僅十人進入,其中有20公尺路段採用強化透明玻璃棧道,距離海面約40公尺,一邊是山景,一邊是太平洋,腳下的萬丈深淵更是一覽無遺。早年穿越父子斷崖(親不知子斷崖)的原住民步道,與廢棄的新磯隧道平行,長度也相當。古道在1971年(民國60年)左右荒廢後,在豐濱鄉公所的努力下,重新打造了一條新的天空步道,並於步道附近規劃了大型停車場和公園綠地,方便民眾休憩遊玩。

Read More +

太平洋公園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海濱路
開放時間:全天

太平洋公園包含南北濱,南濱公園過去是曾陪伴花蓮民眾與外地遊客28年的南濱夜市,攤商遷移之後,經過整治工程以全新面貌和各地遊客見面。  南、北濱海岸線過去就是許多在地民眾看海的私房景點,整治之後,除了增加了綠化造景,最主要是將過去阻擋海岸侵蝕的人工礁岩移除,改採自然工法用大石形成自然堤防,讓海岸線更具有國際景觀的景致。  幾塊綠地連接而成南濱公園,其間點綴著原住民風的會所與裝飾,最靠海岸線則是自行車道。北濱公園雖不如南濱公園有這般大的腹地,但規劃的沙灘排球場地,卻是年輕人的最愛。南、北濱公園可以連成一條短途的鐵馬旅遊線,也為花蓮市區建構出了美麗的海愛風貌。  太平洋地景公園的白天和夜晚活動都非常熱鬧,白天可以騎自行車、看海、散步,夜晚則以餐飲、聽濤、觀星為主。太平洋地景公園將公園遊樂園化,寶劉自然地貌及海岸植物復育,並提供親子偶劇場、街頭藝人、原住民舞蹈表演文藝活動及阿美族文化祭典場所。假日期間會舉辦市集展售農產品,以及優質生活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集綠色科技的活動空間。

Read More +

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六期重劃區(重慶路和中山路口交會處)
開放時間:營業時間從下午六點到凌晨十二點左右,客人最多時間在七點至十一點之間。

花蓮東大門夜市包含福町夜市、大陸各省一條街、原住民一條街與自強夜市四個部分, 花蓮東大門夜市地址位於六期重劃區,花蓮火車站下車後搭乘客運可以抵達。夜市步道地磚均以印度黑搭配泉州白之花崗岩鋪設而成,每塊方磚長、寬均1.5公尺,厚度達10公分,施工時須出動吊車方能吊載,經長年踩踏也不易破損。福町夜市:羅列各式台灣道地美食小吃與童玩,臭豆腐、烤香腸、現榨果汁、彈珠檯、射飛鏢等。原住民一條街:以木竹為建材,洋溢自然與原始風味,新鮮現採野菜與炒山豬肉、石板烤肉、阿哩蹦蹦、小米酒特調等原住民風味餐,不只讓遊客在此重溫部落美食的美味,也讓原民鄉親感受家鄉的親切感。大陸各省一條街:以古色古香的紅磚搭建,搭配大紅燈籠,有著濃厚懷舊氛圍,未來會持續入駐販售具有廣東、廣西、河南、河北、湖南及江西等各省的風味餐點之攤商。自強夜市:大部分攤商位於原住民一條街的後半段,多是在地數十年老口碑排隊名店,慕名而來的客人源源不絕。

Read More +

香又香便當調查局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美工路15號
開放時間:1.上午08:30~12:00;下午14:00~17:00(最後入館時間:16:00)

香又香便當調查局位於美崙工業區內,來到這裡調查局幹員將引領各位進入神秘的食品營養核心基地,從各項鑑識分析及蛛絲馬跡的調查中,一起尋找製作一份營養安心的美味便當究竟需經過多少科學實驗與科技製研的關鍵秘密!進入便當調查局裡,每個人都必須老實招來,調查員將依據各位所供出的身體密碼,迅速分析出專屬您個人的健康飲食指南!

Read More +

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華東15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9:00-17:00。

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_海礦探索館是全台灣唯一獲三大認證的海洋深層水工廠,位於台肥花蓮廠;廠區占地46甲,總投資數十億台幣,是台灣首創世界級取水工程,其取水管總長度達4,940 公尺,取水深度深達 662公尺,為亞洲最大規模的海洋深層水工廠!海礦探索館以「深海天然礦物質專家」為主軸,打造具趣味與教育的探索體驗。用深入淺出、好玩又有趣的全館導覽方式,說明海洋深層水與天然礦物質的珍貴稀有以及海洋深層水的取水過程,並備有各項海洋深層水周邊商品如海礦豆花、祈福海鹽、藻樂子等讓大小朋友體驗DIY的樂趣;現場更擺設各項海洋深層水衍生商品,讓國人充分了解海洋深層水運用在生活周遭當中的多元及豐富性,實為推薦海內外國人旅遊之海洋深層水觀光勝地。

Read More +

八通關越道鹿鳴吊橋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仁愛路臺30縣2.5公里處
開放時間:依照管理單位當日公告為主

八通關越道鹿鳴吊橋段步道位於花蓮縣卓溪鄉,為日治時期八通關越嶺道最東段的一段。本步道由鹿鳴吊橋,沿拉庫拉庫溪的北岸,至卓樂國小,全長約2700 公尺,平坦好走,步行單程約兩小時,原路往返需四小時。八通關越道鹿鳴吊橋段步道全程都在闊葉林中,坡緩好走,沿途可以觀察亞熱帶植物生態、欣賞拉庫拉庫溪壯闊之美,還能瞭解八通關越道與布農族文化歷史 ,是一條兼具自然資源及人文歷史的景觀步道。交通資訊:(1)欲前往西側入口:沿台30線行經南安瀑布,至約2.5k處右側,往下坡步行約500M,可見鹿鳴吊橋,過橋後即為八通關越道鹿鳴吊橋段步道西側入口。(2)欲前往東側入口:沿台30線循指標右轉,沿卓樂國小後方產業道路(車行約2.5公里),即可達八通關越道鹿鳴吊橋段步道東側入口。

Read More +

安通越嶺道西段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富祥橋尾(約22-22.5公里處),左轉產業道路順行
開放時間:24HR,管理單位:花蓮林區管理處

安通越嶺道位於花蓮縣玉里鎮,在海岸山脈南段西側,屬於安通越嶺道西段步道,是第一條橫跨海岸山脈,並連通東部海岸及花東縱谷的道路。清朝時期因「開山撫番」政策,總兵吳光亮率軍翻越海岸山脈,打通璞石閣( 玉里) 至成廣澳( 成功) 後形成越嶺道。清朝至日治時期,更是通婚、傳教及運送物資的重要往來路徑。1970 年代後,因公路開通,逐漸變成荒涼廢道,但因自然資源豐富,並深具人文歷史的意義價值,林務局於2008 年將其重新整建完成。古道長久隱匿於山林中,具有原始的生態環境,山嵐雲霧飄渺,步入其中,彷彿置身天堂幻境。如今欲往古道尋幽探訪,可從玉里安通溫泉入口步行,經安通越嶺道至海岸山脈越嶺道,往返約需三小時,是略具挑戰性的步道。

Read More +

富源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廣東路161號
開放時間:24

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位於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區內擁有全台灣最大的樟樹林,園區步道多,主要步道總長為6807 公尺,特色步道有環溪步道、環山步道等,長短緩陡各不同,彼此相連形成步道網絡,沿途有龍吟瀑布、龍吟吊橋、巨石、蝙蝠洞等景點,更有30 多種蝴蝶、40 多種鳥類。全年都適合遊客來訪,無論度假、健行、生態觀察都可以擁有知性與感性的體驗。

Read More +

富興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193縣道77.5-78公里處
開放時間:24HR

富興步道位於花蓮縣瑞穗鄉富興社區,縣道193 線77 至78 公里處,這裡舊稱「廟仔坑」,因此又稱為「廟仔坑登山步道」。全長670 公尺,屬低海拔山區,擁有豐富生態資源,途經竹林、果園、相思樹林、低海拔次生林,其中又以桂竹林面積最大。入口處的兩側綠竹林形成高聳的天然拱門,至高點則可眺望花東縱谷風景,也能看見富源溪、富興溪流域和富源三村局部景象,相當宜人。整條步道緩緩上升,幾乎全程都有林蔭,且伴隨蟬鳴鳥叫,可欣賞竹林生態,往返約需一小時,非常適合闔家健行。

Read More +

鯉魚山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環潭北路100號
開放時間:24HR

鯉魚山步道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旁,屬於中央山脈低海拔森林,花蓮林區管理處在此修建多條步道,環潭公路上共有登山、賞鳥、野餐、健身四個步道登山口,可依自己的需求來規劃路線。步道沿途可觀賞鯉魚潭山水風光,慢行徐走,沿途賞鳥看景;到達山頂後,視野遼闊,花東縱谷、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的景色讓人驚嘆。

Read More +

豐田碧蓮寺(中山公園)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花蓮縣豐裡村民權街一號
開放時間:03-8653579

碧蓮寺位於豐裡村(日治時代豐田移民村中里所在地)南方接近豐坪村(日治時代豐田移民村大平所在地)交界的地方,日治時代森本聚落所在地。寺的南面是一片桂竹林,寺門朝北,門外龍蟠樑柱,雕工甚細;兩隻狛犬踞寺而伏,傳達了此寺原為日本神社的信息;其旁另有一對石獅子,乃戰後所置;兩對異民族的鎮廟獸和平相處,呈現臺灣民間文化的雜揉性格。墀階外是茄冬樹與榕樹交錯而植的林子,林子的西北方是豐年臺,原有一株百年巨松迎天挺立,松下為洗瞼臺,供香客洗面淨手之用。惜因老松染蟲生病,已然枯死。附近有一塊開村三十周年紀念石碑,上面刻著「昭和十七年六月,開村三十周年紀念,台灣總督長谷川清書」;再往前行,朝山道左右站立著日本石製宮燈(御神燈)數對,燈孔呈日、月與方形。本來宮燈有數十對,由寺門延伸而出,至橋頭蓮花池畔止。後來為了建豐年臺,毀掉部分,燈柱節節而斷,只餘燈罩留存,乃倒置為桌,植於茄冬樹下,以為下棋、品茶之用。豐年臺原建於寺門前方正中,即水池處,因有礙寺觀,其後移往西北角,原處改為水池。1990年代以後,碧蓮寺整建,回復古風,倒置為桌的石燈重行樹立,今日所見較低矮的石燈即重建部分。

Read More +

月眉山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193線到月眉段旁的產業道路
開放時間:24HR

月眉山步道位於花蓮縣壽豐鄉,屬於海岸山脈北段低海拔森林,是海岸山脈上唯一的國家步道。月眉山步道原是當地居民的產業道路,步道南段平緩易行、北段森林原始天然、生態資源豐富,因開發較晚,仍然存有低海拔闊葉林生態的樣貌,是一個可提供自然生態體驗與教學的步道。

Read More +

舞鶴觀光茶園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瑞穗鄉中正南路二段336號
開放時間:請電洽詢問。

舞鶴村是天鶴茶的故鄉。自民國六十二年農林廳推廣種茶以來,在專家的輔導與不斷地改良之下,逐步提升茶葉的品質,「天鶴茶」終於成為台產茶葉的後起之秀。舞鶴躍升為全省著名的茶葉產地,不僅國內知名,更享譽國外。隨著瑞穗一帶的經濟發展,道路拓寬,休閒別墅林立,觀光客也絡繹不絕的往這裡湧入。 如果你開車經過舞鶴台地,放眼望去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茶園,三、四十家自行焙製茶葉,自產自銷的茶園,散佈在寬闊的舞鶴台地上。每家茶園的主人都有獨門的製茶秘法。今天的舞鶴村已發展成一個嶄新的觀光村落。來到花東縱谷的遊客,多會在這些茶園駐足停歇,喝茶、吃茶羊羹、茶糖、綠茶餅、茶酥,實為人生中的一大樂事。 舞鶴生產的茶葉以烏龍茶系為主,包括青心烏龍茶、金萱茶、翠玉包種等,茶葉厚嫩,風味絕佳,廣受喜好。而且這裡有設備完善的度假村及民宿。建議您,找個週末走一趟舞鶴台地,來品嚐清香好茶,享受田園假期的悠閒與放鬆。

Read More +

北回歸線地標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臺九線約275.5K
開放時間:全天

1933年,日本人在瑞穗火車站西側(北緯23度27分4秒51)建造了一座北回歸線地標,而這座北回歸線地標成為當時遊客前來遊玩的重要據點。爾後,1981因東線鐵路拓寬而將其拆遷至舞鶴台地,重新建造。有趣的是,新的北回歸線地標造型優美,景色俱佳,當然,這裡也已經成為遊客來瑞穗觀光時的必到之處。 如果您有機會光臨此地,除了與家人、好友拍照留念之外,不妨試著踩在北回歸線指標兩側,感受跨越兩個不同的季風氣候的樂趣。(北回歸線已南為熱帶季風氣候,以北副熱帶季風氣候) 24節氣中的「夏至」是台灣一年裡白天日照最長的日子,也是太陽走到北回歸線的日子。從那天開始,太陽便不會再繼續往北走,而是慢慢的回到南半球,到冬至那天,則會回到南回歸線。 由於陽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夏至日當天正午的太陽會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時可以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奇景,每年的6月22日夏至日,歡迎大家一起來立竿不見影!

Read More +

掃叭石柱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北端花東公路臺九線274.8K
開放時間:全天

掃叭石柱位於舞鶴台地北側山坡上,為兩根旱地拔起的聳立石柱。這相鄰的兩根巨大石柱,高度分別為5.75公尺及3.99公尺。距今約3千年前出現,是台灣唯一的史前巨石文明遺跡,因此,內政部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在缺乏現代工具協助下,這兩根大石柱如何被運送到台地上,又如何被樹立起來,石柱又從那裡來,這些疑問到今天還沒有答案。當地有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包括有:獵人詛咒、阿美始祖、木板諧音及化木為石等,皆是頗有趣味的原住民故事。 以科學的角度來說,考古學者根據附近出土的文物研判,掃叭石柱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卑南文化」遺跡。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以這二支石柱為中心,修建整理出長寬約七十二公尺的基地,成為今天瑞穗鄉之名的掃叭石柱。 掃叭石柱面向紅葉溪谷,由於地勢較高,視野遼闊,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緻優美。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整建下,這裡已經成為一個遊客駐足休憩的好地方。

Read More +

奇美原住民文物館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村5鄰2-10號
開放時間:

奇美早期稱「機密」或「奇密」,是阿美語Kiwit的諧音,指的是植物海金沙,部落的人喜歡稱它「奇美草」,而奇美的地名就是源自於它。 因為秀姑巒溪曲折蜿蜒地切穿海岸山脈,讓這個位居層疊山巒之間的部落,視野隨著坡度而變化,也擁有更多迷人的景致。 奇美是阿美族Kiwit的音譯,原意是指一種質地堅韌,可以用來捆綁東西的爬藤-海金沙;引申其意即表示部族的生命有如樹藤般堅韌。 根據縣志記載,奇美部落是阿美族文化的發源地,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因漢化較晚,目前仍維持著嚴謹階層組織,捕魚祭、豐年祭的勇士舞等活動都保留了阿美文化和傳統習俗,值得深入探索。 其音樂和舞蹈在阿美族文化中亦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以竹木製作的打擊樂器Kokag,和豐年祭中由青年男子所跳的Ciopihay舞蹈最為特別。 秀姑巒溪溪畔的放蝦籠與三角網打水捕魚、自己生火、削竹做碗筷與檳榔苞鍋子、社區傳統的糯米飯及醃肉、用溪邊的麥飯石堆疊烹飪石頭火鍋,這些都是值得您留在這裡,花時間深入探訪的部落休閒時光啊!

Read More +

秀姑巒溪泛舟中心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瑞穗鄉中山路三段215號
開放時間:24

秀姑巒溪激流險灘處處,峽谷壯麗、奇石堆疊,是泛舟樂園。在僅僅約22公里的水道中擁有23處激流,來此泛舟的遊客無不流連忘返。 泛舟的整個過程約四小時,在通過最驚險的里牙津亂石激流後,通常會至奇美休息站稍作休憩;最後在長虹橋劃下完美的句點。 源起中央山脈崙天山的秀姑巒溪由南向北,一路匯集清水溪、塔比拉溪、紅葉溪、富源溪等大小河川,在瑞穗匯合流向太平洋,瑞穗舊名「水尾」就是由此而來。 遊客中心位在瑞穗大橋旁,外觀看起來像原住民傳統的建築,廣場前有一座白色碩大的原住民圖騰像;一進入中心的服務台,您可以從上方解說牌,了解泛舟的航線和要注意的事項。若你要進一步知道泛舟的過程,在大廳的另一側有整段泛舟的立體模型,以及精彩的照片,提供您欣賞。 值得介紹的是RV家族所喜愛的露營區,就在泛舟中心的西測,營區內設備齊全,有頂的木造營位、衛浴設備、炊煙台、野餐桌椅、活動廣場及停車場等。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