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圓環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太平路、中山路與文化路的交叉口
開放時間:24hr
雲林縣「斗六門」圓環新地標於民國九十年啟用後成為民眾休閒的最佳去處,夏日晚上許多民眾會在此乘涼、跳舞,好悠閒。 雲林縣首要之都-斗六市,展現出未來科技美學,以新穎鋼骨造型的斗六棒球場、斗六新站,從建築語彙帶出斗六耀眼一面,以水舞燈光躍動的圓環,更是強化斗六邁向農業首都的新風貌。
Read More +斗六車站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斗六市信義里民生路187號
開放時間:05:00-23:30
雲林門戶斗六車站創始於明治37年,初為木造站房,昭和16年因中埔地震倒塌損毀,隔年3月復建竣工。民國47年興建第三代鋼筋水泥式站房,民國97年啟用跨站式新車站。斗六站位於雲林縣政府所在地,也是環島鐵路唯一通過縣府都市,而不以縣名「雲林」命名的車站。
Read More +斗南車站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斗南鎮南昌里中山路2號
開放時間:05:00-23:30
日治最後一驛斗南車站設於明治36年,稱為他里霧驛,二戰末期改建為磚造站房建築,是為日治台灣改建的最後一個火車站,早年虎尾糖廠所產的糖包均透過糖鐵轉運至斗南,再經縱貫線配送至港口外銷。斗南站原稱他里霧,於1903年(民前9年)12月15日嘉義至他里霧間鐵路通車,即於現址設站原木造簡陋站房,民國9年10月1日地方制度改制「他里霧」改稱「斗南」。 於1945年(民國34年)3月改建為斜屋頂磚造宮殿式站房建築。 車站主體為長形空間,並形成不同屋脊高度的斜屋頂,大廳做成重簷,上方以四斜屋頂構成,下方屋簷出挑形成簷廊。 日治晚期,混泥土加強磚造為普遍特色,加上面臨戰爭物資缺乏建築數量減少,建築物立面裝飾趨於簡潔,因此,斗南車站的建築形式也以簡化的裝飾、簡潔的幾何線條、腳線為主。 斗南車站建築簡單,與其他年代的建築形式有很大的不同 。 車站大廳部份作成重簷形式,上方以四斜屋頂構成,下方屋簷出挑,形成簷廊,強烈表現出日式風格,值得存留。
Read More +斗南順安宮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斗南鎮長安路一段126號
開放時間:06:00-21:00
菜脯媽,渡海來台百餘年斗南順安宮主祀媽祖,創建清代初期,同治年間由曾老大率五十三庄居民遷建於今址,鄰近廟口多家攤販販售菜脯、酸菜等醃製物,俗稱菜脯媽,農曆三月二十一日媽祖聖誕舉行祈安繞境。建於1736年(清乾隆元年),廟內奉祀的媽祖「湄洲聖二媽」是當地望族陳家祖先從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湄州天后宮」天上聖母廟恭請而來的。 聖母浮雕圖設在十八公尺高的香客大樓前面外牆,上方設置投射燈,入夜點燈後更顯莊嚴,遠處即可看到,成為斗南新地標。圖片來源:薛穎琦/攝。(授權照片請勿轉載)
Read More +振興戲院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42號
開放時間:09:30-21:00二公休
吃茶喝餅,懷舊老戲院原為建於清末的戲院,後來改建為西式樓房,並因為電視機普及結束營業。至今仍保留戲院內挑高空間,且時有藝文展演。坐在戲院內喝茶吃餅,是長輩們的最愛。振興戲院建於西元1954年,當時電影播放蔚為風潮,戲院每天人潮川流不息,但電視逐漸普遍後,戲院生意大受影響,因此結束營業。
Read More +北港觀光大橋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雲林縣北港鎮中山南路底
開放時間:24HR
橫跨雲林、嘉義的北港觀光大橋,是座拱橋型式大橋,以紅、金兩色和三橋環設計呈現出龍的形體,連接北港朝天宮和新港水仙宮,充滿祥瑞之氣。 大橋周邊設置了自行車道、公園和觀景台,是北港著名的炫麗地標。 橋內除了設置景觀照明,還將配合當地文化活動與周圍造景等意象來設計,藉由夜間照明與燈光投射,使兩岸的景觀與朝天宮在白晝與夜間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 且大橋周遭也將設置觀天台、觀景台、自行車道、沿岸步道,以及生態與運動公園的附設建築,吸引更多來自全台各地的遊客前往,使雲林縣北港鎮更具濃厚的觀光風味。
Read More +義民廟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北港鎮旌義街20號
開放時間:
小巧精緻的義民廟,與朝天宮近在咫尺。清朝年間,接連發生林爽文及戴潮春為亂事件,北港的義民兵為了保護家園奮勇作戰。亂事平定後,當地居民將這些死傷烈士合祀於「旌義亭」中,經多次修建改稱「義民廟」,成為塚廟合一的古蹟,供後人們祭拜。
Read More +荷苞山地母廟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古坑鄉古坑鄉荷苞村小坑5號
開放時間:
地母廟創建於清光緒34年,期間經過數次修整,一直到民國58年再度重建整修,才有今日的規模。正殿主奉地母至尊,兩側牆上雕繪有地母娘娘顯靈拯救眾生的神蹟典故,殿頂的藻井更是雕工細緻,獨具匠心。 寺廟前建有「八卦掌地球九龍池」,九條泥塑的彩龍以八卦池為中心,由池上的柱頂撐起一個地球,球頂則有地母娘娘及八卦圖,象徵至高無上的地位。
Read More +華山休閒農業區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41號
開放時間:
鄰近荷苞山的華山休閒農業區,由於地勢較高視野開闊,從高處眺望平地,可無礙的欣賞到彰化雲林等地的平原,成了賞景最佳選擇之處。
Read More +華山步道群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41號
開放時間:
華山咖啡園區內規劃了許多步道,蜿蜒在咖啡園區內各處,呈現不同的特色景致。其中文學步道離華山遊客服務中心最近也最易行走,成了最受歡迎的步道。 景點特色依地區特色可分為1號民宿步道、2號松腳步道、3號步道、4號系列步道、5號山豬湖步道、6號柿子步道、7號咖啡步道、8號汗路步道、10號系列步道、11號瀑布步道、12號原始步道、13號大尖山步道、14號教育農園步道等,遊客可呼吸植物散發的芬多精外,也能觀察到山中的各種動植物生態。 此外各步道串聯華山咖啡園區各處,有隱藏在咖啡園中的民宿,也有還保持著手工造紙的紙寮,不妨停留一下腳步,來體驗手工造紙的樂趣。
Read More +劍湖慈光寺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古坑鄉永光村大湖口1-1號
開放時間:
慈光寺地處雲林縣古坑鄉劍湖山,靈山凝秀,前擁天然劍湖,終年活水映照天光,背倚劍湖山林蔭雲影,西眺壯闊嘉南平原,東有中央山脈連帛系大尖山守護。 景點特色慈光寺二度重建道場,已於民國92年10月整體建築完成,具有謙敬內斂的北方建築風格。自圓教法師接掌以來, 慈光寺三十餘年,歷兩次重建,其間弘法、教育、慈善等利生事業, 日日如恆落實。今以莊嚴道場面世,慈光寺謙心歡喜,喜與人間十方僧眾,共結善緣無數。
Read More +石壁生態休憩區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石壁
開放時間:
離草嶺形象商圈約20分鐘車程的石壁,是近年來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為溪頭草嶺縱走的中繼站,登上最高的石壁山,可欣賞到遠山縹緲的山嵐,運氣好點還能碰上如夢境般的雲海景觀。 可先從最遠的登山步道開始,走一段孟宗竹林步道,進到樟木林,感受石壁山林的清幽雅境,接著到九芎神木看看一個躲過火災浩劫的九芎樹,或是前往石壁仙谷看看潺潺的溪水,是如何將岩石切割成峽谷的奇觀。
Read More +台西漁港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臺西鄉海埔地海堤外側
開放時間:
當漁港滿潮或退潮時,蚵農無法出海作業,無人的港口顯得特別寧靜;當潮水退到底時,有著泥沙淤積現象的港內頓時成了一片大濕地,是彈塗魚與各種螃蟹活躍的天堂。蚵農僅能利用潮水漲退之間的時段,將膠筏開至蚵田作業,經驗老練的漁民絕不會產生膠筏擱淺的烏龍。 漁港因應著放養的時節而景色有所改變,而一天當中也因潮汐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氛圍。
Read More +台西海螺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臺西鄉海埔地
開放時間:24HR
台西地標:台西海螺全台灣最大的球體結構藝術。是1992年由台藝大美術學院院長何恆雄設計的薄殼藝術品,經在地藝術家和義工以50餘種,超過五千顆貝殼拼貼而成,也是知名度超高的打卡熱點。
Read More +三條崙漁港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四湖鄉海清路三條崙
開放時間:
三條崙漁港有一條棧橋,長約500公尺,船隻及膠筏停泊於棧橋南側,專供吊蚵及近海捕撈魚蝦之用,棧橋上除漁民出入外,尚有大批釣客到此垂釣。
Read More +七崁雕塑公園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西螺鎮廣興路81號
開放時間:24HR
武術發源地,見證七崁地方史台灣開發初期,西螺當地為保護家園,以村落為單位劃分為七崁。當地習武風氣盛行,1996年建立的雕塑公園將七種武術招式立為雕塑,作為地方歷史的紀錄。七崁武術館創立者阿善師習武自少林寺,擅長金鷹拳,由於當時台灣盜賊四起,嚴重威脅民眾的生活,七崁各村莊的武術館也在這迫切的情況下,成為地方上的自衛訓練機構。 目前雲林有幾處紀念西螺七崁的景點,可前往參觀。振興宮、阿善師墓園、七崁雕塑公園、張廖祠堂、廣興社區等等,都存留有西螺七崁的精神。
Read More +西螺戲院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西螺鎮永安里7鄰觀音街2號
開放時間:
西螺戲院興建於西元1940年,為當時西螺旺族林廣合家族所合資興建,在地方上相當著名,與附近商家形成繁華商場,有西螺西門町之稱 ,目前已列為歷史建築,優美的建築依然保存完好至今。 西螺戲院建築空間格局左右對稱,樓梯分設於雙邊,一樓有舞台及觀眾席,舞台左右側配置檜木夾層工作空間,中間檜木屋架結構,二樓為觀眾席木構造夾層及放映室;外觀正立面山牆附設有氣窗及百頁木窗設計,山牆巴洛克洗石子線腳及增加藻飾紋路及線紋貼面磚具有新浪漫主義。
Read More +振文書院(文祠廟)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西螺鎮興農西路6號
開放時間:06:00-18:00
最後的四大書院1797年所建,前身為文昌帝君祠,曾經有許多文人雅士在此進行詩社聚會,充滿人文氣息,是雲林四大書院碩果僅存的一間。樑上從嘉慶時期保存迄今的匾額堪稱國寶。振文書院位於興農西路與文昌路口,其前身為文昌帝群祠,建於1797年〈清嘉慶二年〉禮奉文昌梓潼帝君,文衡帝君,孚佑帝君,朱衣帝君,綠衣帝君,俗稱五大文昌帝君;鎮民稱其為「文祠廟」,文祠內曾設「振文社」與「菼社」,「義孚社」等社團。供愛好詩詞的文人雅士聚會,1812年〈嘉慶17年〉,振文社王有成等倡議成立書院,廖澄河等士紳熱心捐資興建,次年告成,樑上懸有1813〈嘉慶癸酉〉年梅月古匾,寫著「千秋書祖」字,為雲林縣碩果僅存的書院。
Read More +福興宮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180號
開放時間:05:00-22:00
螺陽太平媽,相伴老街風華西螺福興宮主祀媽祖,俗稱舊街太平媽,在延平路上佔了地利,看盡老街的繁華起落。廟內懸掛的好義從風匾額,見證了道光年間張丙事件,西螺、二崙、崙背三鄉先民助清平亂的故事。福興宮創建於康熙五十六年(西元1717年),主要奉祀天上聖母(媽祖),西螺居民稱「媽祖宮」,是西螺街年代最悠久的媽祖廟。廟中奉祀的媽祖神蹟顯赫,信徒乃相率以「太平媽」尊稱。廟內保存許多重要的法定文化資產,是臺灣歷史文化的寶庫。每年「螺陽迎太平」遶境大會香活動為全台唯一於秋季舉辦的媽祖遶境活動,是內政部指定的台灣宗教百景。 今日廟貌為民國五十一年重修,聘請知名建築師葉新竹設計,並禮聘名匠師施做,舉凡薪傳獎得主陳專琳打造正殿神龕、人間國寶陳壽彝設計石雕圖稿,並由石雕名匠蔣文峰承造,留下諸多經典作品。同時,廟內也留存不少清代古物,受文化部指定的古物就有四件,其中道光十三年的「好義從風」匾為全台最多字的清代古匾,具有重要古物的文資價值。相關文化慶典農曆正月初一開廟門、農曆正月初五迎頭貳香、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聖誕、農 曆七月中元普渡、農曆十月螺陽迎太平遶境大會香。福興宮媽祖 攝影:薛穎琦。(授權照片請勿轉載)
Read More +西螺廣福宮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西螺鎮新街路32號
開放時間:06:00-21:30
螺陽福神老大媽西螺廣福宮主祀媽祖,俗稱新街老大媽,信仰圈涵蓋雲林、彰化一百二十個村莊聚落,日治昭和年間所重建大廟,重金禮聘王伙艾、陳天乞、郭新林、蔣錦秀、廖伍等一流名家施作,已成雲林縣定古蹟。【香火】:相傳清朝初年隨神州大陸移民來臺,至雲林地區落腳西螺街,由螺陽地區廣東、福建兩大族群,集資建廟崇祀聖母,而取作【廣福宮】 (本宮石製祖爐落款:廣福天上聖母 辛卯年梅月立,為清乾隆十六年未建宮前所立)。 俗稱:螺陽媽、西螺媽、老大媽、新街老大媽。
Read More +湖本生態村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林內鄉三權路56號
開放時間:
地形多為丘陵地的湖本鄉,正位在林內鄉的南方,村內的生態環境相當良好,每年夏天更有國際保育類鳥種的候鳥─八色鳥前來棲息,冬季11月左右又飛離台灣,因此又被稱為「八色鳥的故鄉」。 在湖本村內更能見到台灣藍鵲、藍富山雞、黑冠麻鷺、赤翡翠等保育鳥類,此外還有雷公槍、石斛蘭等植物,結合當地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的力量,湖本村已成為林內鄉內一教育、觀光與休閒的環保生態村
Read More +坪頂觀光茶園(茶葉推廣中心)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雲林縣林內鄉坪頂村63-5號
開放時間:
坪頂茶園位在武探嶺森林帶以上的緩坡地,由於土壤肥沃、土質良好,是個相當適合種植茶樹的地方。 以凍頂烏龍茶、金萱茶為主,廣受歡迎,因為這些茶葉而創造了坪頂村的經濟奇蹟。
Read More +同心家園
所在地:雲林縣地址:虎尾鎮中山路2號對面
開放時間:24HR
虎尾糖業的歷史見證者位於雲林虎尾的同心家園,現有台糖11號蒸汽火車頭、引種南非310蔗種紀念碑及製糖工具可供民眾來訪參觀。內部樹木多為台灣早期樟木及南洋移植的熱帶植物,宛若紀錄著虎尾糖業的歷史興衰,也緩和了雲林的灼身烈日。同心家園原本是提供糖廠員工與家屬休憩的場所,現在已成為鎮民假日休閒去處。 面積小巧的公園內還有一台小火車,更有座「引進南非310蔗種紀念碑」,以做為紀念光復初期從南非引進的310蔗種,可以看出同心家園與虎尾糖廠發展的關係。攝影:薛穎琦 (授權照片請勿轉載)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