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車站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後龍鎮大山里明山路180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大山車站啟用於大正十一(1922)年10月11日,當時稱「大山腳驛」附近沙丘連亙,適合栽種西瓜。日治時期,此車站以稻米運輸居多。 建築外觀及內部運用,充分呈現當時社會歷史背景,為台灣少數存留之和洋折衷之木構車站建築,是日治時期鐵路小型火車站的代表典型。 然而當時山線縱貫鐵路坡度過陡,運輸效率受限,有鑑於此,海線鐵路於1922年(大正11年)10月10日完工通車。
Read More +馬家庄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馬家庄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馬家庄的祖先和馬英九總統的祖先同樣來自陝西省扶風縣,在民國82年時馬英九先生認識了警察大學馬傳鎮教授,馬教授是馬家扶風堂第21代宗親,在兩人的交談下才發現祖先來自同地區,且馬教授高於馬英九一輩,後來了解才發現,馬家庄祖先從陝西省扶風縣歷經數次遷徙後到廣東才定居在台灣,而馬總統的先祖則是由陝西省扶風縣遷至湖南後才落籍台灣,因此馬家庄和馬總統同根同源;馬總統得知和馬家庄的淵源後,從民國83年起每年農曆大年初二都會回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馬家庄『扶風堂』祭祖,起初祭祖行程並未對外公開,只有在馬總統擔任台北市長期間,回鄉祭祖時安排和地方鄉親及宗親們聚會。後來雖然暫停過五年,但民國87年開始到現在,每年農曆大年初二都會回到這裡的「扶風堂」祭祖,並且主動分送紅包給鄉親,一同感受過年氣氛,尤其看到年老者,馬總統更是會和他們道恭喜、話家常。 關於馬家庄 馬家庄位於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是馬總統的第二個故鄉,馬家庄是以傳統四合院的小村落為主,保存著徐家土角厝與傳統炭窯,瀰漫著濃濃的古樸風情,馬家祖祠名為『扶風堂』,祠堂有副有趣的對聯「馬氏祖祠有顯示,英明領導寶島兒,九玄七祖來助伊,做事忠孝善好男兒,總歸天意良機時,統領族群和平起。」如果把每句起頭字組合,剛好就是「馬英九做總統」,顯示馬英九在村莊內受歡迎的程度。 古樸風情馬家庄 位於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的馬家庄,在2008年3月22日馬先生當選第12屆民選總統後,一夕之間成為苗栗通霄鎮頗具熱門的觀光景點,不用幾分鐘就能把整個村子走完,對外連結著苗121線和苗36線,通往銅鑼科學園區等苗栗各地景點。 通霄慈惠宮 馬總統來到苗栗通霄鎮祭祖的第一站,必定會先前往通霄慈惠宮,祈求媽祖天佑民安後,才會前往馬家祖祠扶風堂祭祖;慈惠宮位於苗栗縣通霄鎮通霄街,是通霄鎮人民的信仰中心,創建於清朝道光13年(西元1837年),主祀天上聖母,由通霄十三庄總理鄭媽觀創辦,在通霄慈惠宮當時在整個重建和修復時期參與的人全部都是客家人,因此也充斥豐富的客家風情。 馬家庄旅遊 民眾來到總統的故鄉馬家庄沿著英九大道探訪馬家庄宗祠扶風堂以及欣賞古樸鄉村的人文風情外,苗栗周邊的景點如飛牛牧場、通霄海洋渡假村、秋茂園、虎頭山公園,以及頗負盛名的大湖酒莊、三義木雕城、泰安溫泉、明德水庫還有先民走過的足跡如挑柴古道、挑炭古道、鳴鳳古道等都是不可錯過的旅遊景點;若季節允許的話可前往參加苗栗桐花祭,五月雪美稱的桐花成了最美麗的客家文化象徵,桐花的優美、浪漫傳說也代表著情侶之間浪漫的憧憬,讓來到苗栗馬家庄旅遊的民眾順道覽盡山城之美及體驗苗栗好山、好水、好人情。 處處流露道地台灣色彩 馬家庄內的居民幾乎都是講閩南語,宗教信仰也以拜媽祖居多,因此村子裡處處流露著道地台灣味,未來發展觀光遊憩規劃特色後,縣政府打算繼續保留這些原有的樸實色彩。 馬家庄村民相當熱情,近來因為不少外地民眾想來此地參觀時,總是碰上找不到路的窘境,所以當地居民熱心做出「英九大道」的指標,讓外地來的遊客,省掉許多問路的麻煩。不過,現在苗栗縣政府已經在中二高通霄交流道處,做路標指示牌,相信外縣市民眾未來可以更輕鬆暢遊馬家庄。
Read More +彙古陶邑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通霄鎮福興里10鄰114-2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10:00-18:00
苗48線道路旁有一座紅磚房,戶外的小花園掛滿了五顏六色的許願風鈴,每當山風翩然拜訪,清脆鈴聲叮叮噹噹,此起彼落,彷彿在跟山風打招呼,也似乎是在歡迎每位到訪「彙古陶邑」的朋友們──是的,這充滿浪漫巧思、幸福樂章的地方便是佔地廣達2000餘坪的「彙古陶邑」。 彙古陶邑由戴志庭、陳奕孜夫妻兩人共創,由於陳老師曾是鶯歌的陶瓷彩繪畫師,因此在彙古的展示空間裡,可以看到諸多典雅的青花瓷器,從早期手繪青花瓷器到陶藝創作,彙古陶邑是國內少數同時擁有陶、瓷器製造力的窯場。而其深具現代感的陶藝創作相當受大眾喜愛喔!例如桐花季的系列商品,不論是茶具還是掛鐘,典雅簡潔的設計讓桐花動人之美躍然其上,教人愛不釋手呢! 除了展出各式具有十足創意的陶、瓷器外,園區並開放窯場觀摩以及規劃多種DIY教學活動,有彩繪風鈴、餐具、茶具、花器等與手拉胚、注漿、捏陶等課程,豐富有趣,要讓遊客盡情享受創作的樂趣,徜徉在知性的陶藝天地裡。
Read More +荒木藝術中心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通霄鎮南華路65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需電話預約。
通霄荒木藝苑創於西元 1966 年,前身是東方木雕藝術創作社,1969 年改名為荒木藝苑,是通霄老字號的木雕工廠,曾經見證六0年代通霄興盛的木雕產業,也是少數能經營到現在的木雕工廠。 荒木藝苑於 1994 年成立藝術中心,介紹中國傳統大木作、雕刻技藝,展示木雕佛像、根雕、透雕、生活木作藝品,搭配木雕作業現場參觀,雕刻工藝美術DIY活動,成為地方知名的人文藝術景點。 在展示木雕區裡,有法相莊嚴的神佛雕像,以及許多生活工藝作品,細緻的雕工,讓人大開眼界;工廠施作區保留了完整的生產設備、基本的木工設備、木雕板模及雕刻工具,讓人一窺木雕作業的流程;若想要親自動手木雕,也有DIY區,可以自己雕刻筆筒、書架、五路財神臉譜等。 可以說,荒木藝術中心將傳統的木雕工廠昇華為佛教藝術中心,也是一處傳承文化的殿堂。
Read More +山水米有機稻場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苑裡鎮玉田里91-5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09:00-17:00(週一公休)
苗栗縣苑裡鎮是苗栗的糧倉,其種植稻米面積廣達3000公頃,而有機稻場是山水米公司於2004年開始籌設的一個希望工作站,主要設立目的在推廣有機稻米種植,並讓民眾了解米食得來不易,要好好珍惜的道理。 山水米有機稻場是山水米公司為了在苗栗苑裡地區推廣有機稻米種植,於2004年開始籌設的一個希望工作站。2006年,觀樹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為這項希望工程裡的一員,負責環境教育的推廣工作,希望藉由這間漂浮在稻浪上的教室,和大家一同學習友善對待土地的方式,尊重所有的生命,關懷農人的生活,也希望和大家一同來玩創意,以更具體的行動來支持「吃台灣的米,愛台灣的山水」。 「有機稻場」緊鄰山水米公司,以「漂浮在稻浪上的教室」為中心、四週包括舊穀倉改建的古農具展示室、DIY教室、有機稻田及有機果菜園。稻田採用「鴨稻共生」的有機耕種方式,由可愛的小合鴨幫忙耕種,提供大家近距離接觸稻田生態的機會;一旁則是機果菜園,讓大家可以動手玩泥巴,親身體驗有機種植的甘與苦。另外室內部份規畫有互動式的解說展示、提供多樣、健康米食的「玩米餐坊」以及紀念品販售區。 「有機稻場」是一間以推廣有機耕種、環境生態教育為宗旨的自然學習中心,以「100%玩米主義」的精神,透過一些創意、有趣的體驗解說活動,讓來到這兒的小朋友、大朋友都能在快樂、歡笑中展開他們的學習之旅,「有機稻場」也搭配不同的節令與稻子生長的過程,邀請大家一起來收割與插秧,當一天的現代農夫,體驗辛勤耕耘、流汗收穫的滋味。 由於強調有機耕作,這裡採取鴨間稻的耕作方式,讓小鴨幫助農事。當看著嫩黃色的小鴨在田裡秧苗間穿梭,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會笑開了臉。而建築物裡規劃成幾個區域,多功能教室是進行DIY活動的主要場所,展示區則可以用來進行解說及展示與米相關的物品,還有提供有機米食的餐廳,以及販賣各式可愛紀念商品的展售區。 不過 ,因為標榜著100%玩米主義,所以這裡最精采的不在硬體設備 ,而是配合時令與稻子生長的過程,所推出的各種體驗活動及導覽解說,如一日農夫、田野體驗、收割、插秧,以及石頭彩繪、環保手工皂、生物萬花筒等DIY活動。在年輕的先生和小姐生動的帶領下,以有趣的方式,讓民眾在參觀有機稻田之餘,也能更貼近稻田,透過體驗的方式了解農村文化。
Read More +心雕居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苑裡鎮出水路64號
開放時間:不對外開放,僅限門外拍照
座落於苑裡西平里的心雕居,是一棟接近海邊的石板屋,為已故藝術家陳炯輝生前創作之處所。他曾獲行政院文建會薪傳獎,民國六十二年,闢建了「山地門雕刻社」。銳利的刀,笨重的木鎚,交織成木頭呼之欲出的原始生命,陳炯輝每一筆的揮灑,在在流露原住民傳統藝術的風情。 心雕居大門口的石雕,充分表達了樸拙的野趣,大石頭砌成兩條百步蛇的圍牆,也顯示出原始藝術的真髓。 大門內右側的石板柱,左側的原始亭,加上堆滿原始木臼的牆面等庭園造景,使心雕居更增添幾分古意;而屋內則為陳炯輝師徒陳列作品之所。 他的作品深受排灣、魯凱族文化的薰陶,主要以人、蛇、鹿、豬為創作題材,其雕刻方法與作品造形,均獨樹一格,去除實用的目的,強化了藝術的特質,值得大家去探索。
Read More +慈和宮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苑裡鎮中山路305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慈和宮位於本鎮苑北里,以天上聖母為主神,慈和宮舊稱城外媽祖,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由於交通建設及市區發展等因素,慈和宮不管是建築規模或信眾人數均已凌駕於順天宮,為苑裡最大信仰中心。 康熙五十三年,慈和宮創建於今天下路市場北邊,清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三)由黃在榮、黃應祿、陳志城等倡建,遷於今址。 慈和宮主祀媽祖,配祀註生娘娘、三山國王、城隍爺、關聖帝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三關大帝、文昌帝君、長生大帝、紫微大帝、太歲星君等慈和宮現今宮內所藏古物頗多,除「蓬山慈和宮碑記」外,龕上媽祖神像、神案、千里眼、順風耳等俱是依初,並有乾隆三十六年石雕古香爐、木製古案,乾隆三十八年立置之「海國標靈」古匾,光緒十年裡封慈和宮天上聖母救駕有功之欽賜匾「與天同功」。
Read More +苑港觀光漁港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苑裡鎮中山路133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舊名苑裡港,因位於苑裡溪出海口而得名,是繼土地公港後,為本地區出入港口。蔡振豐《苑裏志》記載苑裡港稍寬且深無窒礙,故停泊商船多,桅檣林立,舟人蟻附,苑港停舟列入蓬山八景之一,日治以後禁與中國通航,因而沒落。民國八十年左右建設為觀光漁港,提供遊客海鮮小吃、海釣、牽罟等休閒活動。 「苑港觀光漁港」位於苑裡鎮海濱北端,早期原為溪口型簡易之船澳,後經規劃建設後漸形成一觀光漁港,有漁民活動中心、觀海樓、兒童遊樂設備、烤魚區、遮蔭花架、表演廣場、加工整補場、直銷中心、貝類蓄養池、露營區、停車場、步行小道、拱橋、涼亭等,西側廣場並開闢綠地、運動廣場及懷舊輕便車道,可供民眾晨跑、運動、放風箏、看夕陽、聽濤,可說是一處多功能的休閒漁港。在這裡,遊客不僅可買到新鮮魚貨,還能在海邊遊樂,海陸通吃──在岸邊釣魚、帶小朋友放風箏或到海灘摸蛤仔、捉蝦蟹、玩沙,共享親子之樂。 不過既然是漁港,最吸引人的還是新鮮魚貨了!苑港觀光漁港的市場漁貨拍賣於每天早上6點30分舉行,拍賣剛撈上岸、活跳跳的新鮮魚貨給市場攤販以及餐廳業者,當然,還有許多特地一大早便起床前來挑選魚貨回家料理的民眾,這裡的海鮮魚貨比市場上販賣的便宜又新鮮,自然值得一大早起床採買。而苑港觀光漁港活動中心也有附設餐廳,供應來此遊玩的民眾品嚐現撈海產,菜色端看當日漁船捕撈到什麼魚貨,保證是──新鮮美味「尚青A」! 若您是下午才至漁港遊玩,就千萬別錯過苑港觀光漁港美麗的落日景像,金黃餘暉漾盪在琉璃水波上,聽著海濤聲,看四周光芒慢慢從熱情赭紅轉至柔和金黃,心情也隨之放鬆,只覺無限舒暢,有不少遊客是專程來此賞夕陽的呢! 「苑裡魚丸」聞名遐邇 苑港觀光漁港屬西部海岸典型沙岸,潮差大,沙灘緩且廣,潮間帶縱且深,因而造就沿岸漁產豐富,主要漁產種類在春季為午仔魚、鰆、鯧、帶魚等,夏、秋兩季為鰔、鰈、蝦蟹等,冬季則以烏魚、午仔魚、鰆、鯧、帶魚等為大宗,四季魚產皆豐,民眾全年皆可品嚐到新鮮海產。 苑裡地區沙條鯊魚及雙過鯊魚產量極豐,但光復初期由於交通運輸不便,鯊魚又不耐久貯,每當漁汛期盛產時便供過於求,產銷無法平衡,漁民便以鯊魚為原料製造魚丸,以解決鯊魚產銷失調現象。因魚丸材料均取自沿岸新鮮鯊魚,香Q可口,味道鮮美,不論口感或彈性皆屬上品,因而深受歡迎,「苑裡魚丸」的名聲不脛而走,成為苑裡聞名全台的特產。
Read More +出礦坑礦場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36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五 預約參觀制;週六、日09:00-16:00(週一休館)
位於公館開礦村,是台灣石油的發祥地。台灣最早發現石油是在清嘉慶22年(西元1813年),在出磺坑場正門右前方約八十公尺處的「出磺坑第一號井」遺址,即是日人開採的第一口井,由於出磺坑油源相當豐富,日人共鑽探了99口井。 出磺坑這個地名,是當初因為當地人發現這個地方的地底下冒出有硫磺顏色的液體,他們並不知道這就是「原油」,以為是硫磺,所以就叫「出磺坑」了。 出磺坑是台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石油礦開採地,在地質上屬於背斜構造,中央部位最高,兩翼向外傾斜,油氣就被封閉在背斜構造裡,靠油井將油氣取出。出磺坑背斜構造的兩翼是由軟硬不同的砂岩和頁岩互層組成。此地的地質構造、地層、古生物學的研究,在臺灣也是一個典型的地區,是學習地質學的人不可不來的地方! 中國石油公司也將本鄉南部後龍溪谷的地質岩層標示在公路旁,是野外地質教學的好場所。出礦坑礦場夜裡燈光燦爛,燈火通明,左為農場,風景極為優美,又有夜香港之稱。
Read More +五榖文化村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公館鄉玉榖村117-5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08:00-18:00(建議出發前電話預約)
功薰陶瓷公司為五穀文化村的前身,成立於裝飾陶瓷業鼎盛時期,早期的功薰陶瓷公司租用廢棄三合院加以整修成工坊,初期以替其他大廠代工模式踏入陶瓷界,從幫其他工廠代工燒成、整修、注漿、彩繪、甚至出貨,期間至少歷經2年。 爾後也慢慢自行接單,訂單多時也協助其他小型家工廠,訂立聯盟撥部分訂單,隨著經濟發展,規模日益擴大。 80年代訂單貨量日益增多,小小工坊不敷使用,於是購置廠房(現址),新廠房也由當初之人工注漿改自動助漿,四方窯(梭子窯)也改成隧道窯。 現在 功薰陶瓷公司 - 在徐永奐總經理為了一份愛鄉的情懷與根留台灣的理念,從產業發展永續經營,將苗栗裝飾陶瓷文化及生產互賴模式呈現,結合休閒觀光,文化傳承而成立"五榖文化村",「傳統」、「現代」與「裝飾陶藝」融合成苗栗地標及觀光窗口。 未來 結合苗栗「裝飾陶瓷藝術"」、「客家人文風貌」及"「五穀精神」之文化歷史背景,積極投入以因應未來觀光需求,朝產品精緻美觀高品質方向賡續推動,開創出嶄新的附加價值,塑造五穀文化村優質形象,躍昇成為國際知名品牌的願景目標,永續經營,迎向璀燦未來。
Read More +福村養生農場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公館鄉福德村1鄰7-1號
開放時間:每日09:00-20:00,上入園均需於前一天預約。
福村養生農園園主曾於台北圓山等飯店服務多年,並烹調過蔣經國先生愛吃的浙江私房菜。每天工作十幾個鐘頭,多年的積勞讓園主病的只剩半條命。後經人介紹,回到家鄉購買了四甲山林,歸隱田園。 十年來,遠離都市繁華;農園裡種植了二十餘種水果,堅持不灑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精心打造了無污染的養生農園。可採柿子及規劃生態教學。 經多位貴人指導下,在農園裡種植、研發了多種藥草,治癒了園主和岳母的各種病痛。由農園俯瞰而下,可以看到後龍溪蜿蜒於丘陵間,視野遼闊,來到這裡,很自然的就能放鬆緊繃的神經,享受美好風光。
Read More +苗栗特色館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14鄰館南352號
開放時間:陶博館週二~週日09:00-17:00
苗栗特色館原為陸軍維修廠,民國94年以客家意象改建為旅客服務映象園區,民國102年6月更名為「苗栗特色館」。 本館座落於公館鄉內,面積約2公頃,設有苗栗陶瓷博物館、四方窯、苗栗窯、木炭窯、香茅油、苦茶油和樟腦油展示區,定位為苗栗陶瓷發展及傳統產業之展示館群,提供地方文化、傳統產業、特產、觀光休閒旅遊等綜合服務。
Read More +羅福星紀念館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大湖鄉靜湖村民生路200號
開放時間:每日08:00-12:00;13:00-17:00(週一休館)
位於山腰處的羅福星紀念館,有著深藍色的屋頂與淺黃橙色的外觀,遠遠的,即可看到這棟融合客家圓樓宇中國建築特色的建築物,它是為了紀念抗日志士羅福星而成立,當時他不滿日本的殖民統治,所以暗中策動抗日行動,於民國3年與多名志士被捕殉難。 臺灣光復後,政府在大湖興建昭忠塔,安葬這些志士的遺骸,而後在大湖鄉各界的努力爭取下,在昭忠塔附近成立本館,於民國89年正式啟用。 它是一棟擁有地上4層,地下1樓的多功能地方文化館,展示聽分為靜態與動態兩部分,一樓是多功能集會所兼辦公室,二樓為大湖特產主題館,介紹草莓、香茅、樟腦和蠶絲等大湖傳統產業,三樓則是多功能集會所,可讓民眾在此舉辦研習活動或表演場地,四樓則是羅福星史蹟陳列館,展示羅福星的照片、起訴書、判決書謄本及他於避難的時候寫下的詩詞。
Read More +鷂婆山觀光農業區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鷂婆山位於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南方,山形宛若蓄勢起飛的巨鷹。客家語「鷂婆」就是老鷹的意思。鷂婆山座落於汶水溪下游清安之南,最高點910公尺,位處馬拉邦山脈的北端。山脈內岩層因向西傾斜,山形受差異侵蝕之結果形成東陡西斜的豚背狀同斜構造地形,是台灣最標準的豚背狀山脊景觀之一。鷂婆山所在之地層屬於地質上的關刀山砂岩,由於砂岩含鈣而堅硬,岩層奇突,形如巨鷹展翅,氣勢懾人心魄,昔日鄉民因而稱之鷂婆山。
Read More +聖衡宮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大湖鄉栗林村羌麻園8鄰11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位於栗林村姜麻園內,臨近本鄉與三義鄉、銅鑼鄉的交界點,民國21年邱阿德以代天宣化之名,在自家住宅成立宣化堂,由於香火鼎成,又再經改建,而成聖衡宮。在後方雲洞山有一瞭望台,站在高約廿五公尺高的瞭望台上,可四望大湖鄉境諸多山峰、河川,視野極佳,可觀望日出日落,景色宜人,四周並有觀光果園可供遊客採摘。
Read More +雪霸國家公園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水尾坪100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雪霸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81年(1992),北以邊古嚴山至樂山間之稜線為界,東界為大甲溪上游,西以北坑山至小雪山的天然棱線為主,南以宇羅尾山、大甲溪中游為界,地處新竹、苗栗、臺中三縣的交界處,是臺灣公告成立的第五座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境內高山林立,景觀壯麗,高差達三千多公尺,以雪山為中心,向四週輻射多支稜脈,但見遠近的山稜蜿蜒伸展,層次分明,地勢崇峻,其中雪山與大霸尖山最具代表性。 雪山主峰位於雪山山脈的中部,高3,886公尺,為山脈之最高點,是臺灣的第二高峰,與玉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北大武山併稱「臺灣五岳」:臺灣府誌因其「積雪瑩澈光明晴霽望之,輝白如玉」而名為雪山。大霸尖山3,492公尺,有「世紀奇峰」之譽,山容壯麗,與中央尖山、達芬尖山合稱為「臺灣三尖」。
Read More +馬那邦山登山步道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大湖鄉馬那邦山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位於大湖鄉與泰安鄉交界的馬那邦山,標高1406公尺,長年雲霧飄渺,壯闊的雲海景觀殊為奇景,其中古戰場紀念碑一段,是國內最著名的賞楓景點,每屆秋冬之交,滿山楓紅,一波波上山賞楓的遊客絡繹不絕,素有北馬(馬那邦山)南奧(奧萬大)美譽,登馬拉邦山有三條路線可選擇,分別為「東興天然湖線」、「東興上湖線」和「東興珠湖線」。 [東興天然湖線]登山口-天然湖-櫸木林-大石壁-馬那邦山 天然湖線上可見一座草莓園,約每年12月至隔年2月間,甜美鮮紅的等待採收,天然湖旁可見櫸木林、林木茂盛。之後再經過大石壁,即可登山馬那山山頂。 [東興珠湖線]長橋獅子亭(登山口)-分岔口-古戰場-石門-馬那邦山 最佳賞楓路段在石門和古戰場紀念碑之間,走上弧線穿梭過筆直竹林,經天吊窿(蝙蝠的家)或走過原始林保存最完整的珠湖線,皆可遊賞楓紅美景,而石門和古戰場遺留泰雅族人英勇抗日的足跡,陳述著過往歷史。抵達山頂,將雪山和大壩山間的壯觀聖稜線起伏盡收眼底,居高臨下,觀看雲海翻騰,蔚為奇觀,廣闊的山林視野盡入眼簾,造訪此處的旅人不為此讚嘆!
Read More +法雲寺古道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大湖鄉復興村11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法雲寺位於公館鄉與獅潭鄉交界處的汶水村,為台灣佛教四大道場之一,原建於民國元年,後因地震毀壞重修,新建的法雲寺廟貌莊嚴雄麗,頗有大唐之風。 法雲寺內大雄寶殿供奉白玉佛一尊,高約9尺,重達萬斤,是新加坡的弘宗法師所捐贈的。殿外庭園遍植櫻梅,最特別的是寺旁還種了一棵波羅蜜樹象徵智慧,每年9月至12月間結實纍纍。還有就是汶水村的稻草保溫籠是難得的手工藝品喔。 法雲寺古道,以開礦村城隍廟為起點,大湖法雲寺為終點,全長1.8公里,為先民開發大湖水尾坪重要的交通步道。原有古道位於現開礦國小後方,越過金童山(尖山)鞍部,下至法雲寺彼岸橋,到達大湖鄉水尾坪及獅潭鄉汶水地區。後來因法雲寺的興建,而改走現有的陸軍登山步道,最早的古道已難循跡。
Read More +十分崠步道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大湖鄉大寮村十分崠步道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崠,在客家話中是頂部的意思,十分崠古道,為先民開發大湖盆地、大寮村、南湖村重要的交通步道,原有古道由銅鑼鄉新隆村鹿湖,沿新雞隆溪上游,越過十分崠,經南湖坑過草崠,到竹高屋、大湖,或從南湖坑沿溪而下,至南湖地區。因十分崠為關刀山脈的最低鞍,古道便成為銅鑼、三義往大湖的重要道路,現已完全被水泥道所取代。 十分崠位於關刀山稜上的小丘陵地上,因墾民在此焗腦,設有腦灶十份而得名。十分崠古道的東段屬南湖坑,可通大湖或南湖,溪谷平地大多種植草莓,居民多以務農維生。 歷史背景: 早期拓墾路徑,多呈由西向東的走向。初時入墾,由銅鑼、三義翻越關刀山山脈,向東開墾,先後形成了多條東西越嶺道,十分崠古道便成為開發大湖地區最重要的古道。1870年代入墾後,逐漸成為關刀山山脈入大湖的越嶺路,大湖鄉拓墾時期的鹽路、郵路,由銅鑼沿老雞隆溪入山,到達新雞隆地區,是客家族群入墾的重要路線,保存傳統的客家農莊與山區生活型態。 安全狀況:山區步道雖位於稜線上,但並不陡峭,坡度亦不大,步道起終點公共設施完備。 步道長:9公里,步行時間:單程約2小時20分。
Read More +大湖草莓文化館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八寮灣2-4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09:00-18:00
提到大湖,最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草莓,那紅艷的色澤,與它甜甜的口感,帶來了甜蜜滋味,也讓品嚐者洋溢著甜蜜的幸福感。 草莓是大湖主要的經濟作物,每年的11月至隔年4月,是草莓盛產季節,這段草莓的黃金期,總是吸引了無數的遊客來此體驗採草莓的樂趣,也因為如此,而使大湖鄉創造出許多草莓的周邊產品,草莓文化館也因此誕生。 館內一樓是展售區,販賣著各種草莓紀念品及農產品,二、三樓則介紹草莓生態及大湖草莓發展歷史,四樓為餐廳,將草莓當成食材入菜,提供草莓特色料理,五樓是空中花園,有草莓形狀的涼亭和花圃,可欣賞附近的明媚風光。 一旁的休閒酒莊,則研發自產草莓水果酒、草莓冰淇淋、草莓蛋糕等,帶給遊客全新的味蕾享受,攻陷了許多饕客的心。 草莓小故事: 在台灣,大湖可以說是與草莓畫上了等號,是眾所皆知的「草莓之鄉」,但是台灣最早栽種草莓的地方,卻不在大湖,而是在陽明山,早在民國23年,日本人即開始於陽明山試種草莓,但因它的抗菌力差,所以並未大量種植。 民國46年,大湖鄉民賴雲添道親戚家拜訪,看到這個新興的作物很感興趣,次年便與其他農友購買了種苗回大湖栽種,從此開啟了大湖重草莓的歷史,大湖因為盆地地形與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特性,十分適合草莓的生長,在農民們的努力下,漸漸打開了知名度。 民國68年,從日本引進了「春香」品種,由於它12月即能採收,加上產量高,果型大,品質優良,深受農友喜愛,草莓栽種的面積逐年擴大,並於幾年後開辦了第一家開放採草莓採果觀光農園,從此一舉成名,成為農業、文化與觀光三者結合最佳的範例。
Read More +媽祖石雕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西湖鄉三湖村4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東南亞第一高神像 這尊媽祖石雕神像高度約26.66公尺,由299塊花崗岩和161塊清斗石所建成。就位於五龍宮後龍洞溪畔的新生地上,可媲美西元1998年於澳門落成,號稱世界第一的媽祖石雕神像,不僅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更是當地信徒們的信仰中心。
Read More +天仁茶文化館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竹南鎮中華路422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09:00-17:30 (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或特別活動等照常開放)
天仁茶文化館坐落在竹南的天仁茶文化園區內,是棟兩層樓的建築,室內面積約有200坪左右,館內規劃了親茶走廊、動手認識茶、製茶初體驗、喝茶好健康、茶葉時光隧道、台灣出好茶、茶器薪傳、色彩體會中國茶、世界品茶趣、跟著天仁足跡走等十個主題展區,包含了茶葉的基本認識,以及從古到今、由台灣到世界的茶文化,這些內容或許同仁們都耳熟能詳,但是在這裡我們加入了一些創意與巧思,希望從另一個角度,讓大家輕鬆愉快地認識茶葉、愛上茶葉。 參觀特色: 迷你製茶機器不是模型而已喔! 是按照真正的機器結構,以十比一的比例特別製作的,每一部都能實際運作。 各朝飲茶袖珍模型針對唐、宋、明、清飲茶的特徵,我們製作了一系列精巧的袖珍模型,每個場景、人物的神情、服裝、使用的茶器都經過考究,非常有趣味及教育意義呢! 台灣立體模型透過台灣的立體模型,讓大家了解台灣茶區的分布狀況,要知道哪裡產綠茶? 哪裡產烏龍茶? 按個鈕就知道囉~ 就這樣而已? 不只不只,還有很多等您來發覺,而且除了這些靜態的展示外,我們還準備了有趣的體驗活動來考驗您的創意,例如: 茶染 看了以上的介紹,是不是感覺有些期待呢? 誠摯邀請您及親朋好友蒞臨體驗這份茶的文化與悠閒。
Read More +白沙屯拱天宮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通霄鎮白東里8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清乾隆年間,先民奉請軟身媽祖供奉於民宅,後於同治二年建造廟宇供奉,是為「拱天宮」,當地人稱「白沙屯媽」。拱天宮外觀巍峨,屋頂上繁複多彩的剪黏裝飾以及敷以金箔的外簷裝修,金碧輝煌,更顯氣勢。 年復一日,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的活動已經持續超過百年之久,比起台灣其他各地現存的媽祖進香活動,%餓個活動歷史都更加久遠。在宗教儀式的意涵之外,在現今繁忙的台灣社會裡,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活動的另一項迷人之處,莫過於進香隊伍忠仁與人之間毫無隔閡的的人情味。 長久以來,白沙屯因為地處偏遠,居民聲活動樸實節儉,乃至於每年前往北港進香都必須採取最刻苦的方式徒步進行。長時間下來,敦厚的白沙屯先民們培養出在進香路上刻苦患難,沿途相互扶持的精神,形成一種獨特的人文景觀。今日當我走在近白沙屯媽祖的進香隊伍中,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感受到一古豐厚的人情味,那是在媽祖引領之下,白沙屯先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瑰寶。 全程徒步,神轎自定行蹤 相較於全台灣其他各地的媽祖進香活動,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進香路線,行蹤全由神轎來決定,許多的信徒據此深度相信這其中沒有人為控制的因素,真正是由神的旨意來引領前往北港進香。 在神的引領之下,信徒們不僅體會到自己的渺小,也懂得謙卑地看到周遭發生的事情,尤其在飢腸轆轆的時候接過路人遞送的物品,哪怕是一杯水、一碗粥、甚至一句噓寒問暖、一聲加油打氣,都叫人銘感五內。 許多人走進了白沙屯媽祖進香的隊伍之後,來年必定還會在來參加,因為像這樣豐饒的人文景端在台灣絕無僅有,是每一位台灣人一生當中必須來體會一次的朝聖之旅。
Read More +濱海森林公園
所在地:苗栗縣地址: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溪出海口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竹南濱海森林遊憩區,其海灘因為水深不適合戲水,所以並未規劃為海水浴場,但直而長的海岸卻可以踏浪、觀賞台灣海峽的落日,沿線風景優美,原始木麻黃、棕梠樹成蔭,不論是散步欣賞沿途風景或騎自行車運動,在海風吹拂下接受芬多精的洗禮,皆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暑氣全消,同樣是全家大小夏日出遊的好去處。來吧,這裡不僅可以看海玩水,還可以「森」呼吸唷! 竹南濱海森林遊憩區是片歷史悠久的木麻黃防風林,現規畫為「親子之森」、「假日之森」和「長青之森」等林區,從北端的崎頂海水浴場到南端的中港溪出海口,全長約8公里,面積約150公頃,其中龍鳳港以南的長青之森、親子之森以及假日之森,舖面與設施完善,早已是鎮民平日休閒、健行、觀察昆蟲生態的去處;而在漁港北側的「北濱海森林公園遊憩區」,往北直抵崎頂海水浴場,沿途有沙灘、木棧道可賞海景,還可看到海岸邊的風力發電機組,望著一排白色大風車在風中轉呀轉的,既美麗又有趣的畫面,總叫人無法抗拒地直拿起相機「咔嚓!咔嚓」拍個不停。 親子之森:此區有原木搭成的各種戶外運動設施,如繩索吊橋、滑梯、木樁等,是個可讓兒童盡情嬉遊的場所,親子亦可一同在此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 長青之森:這裡的設施以提供遊客休憩為主,入口處繽紛的蓮花池裡,綠頭鴨悠游其間,而除了睡蓮外,還有水蠟燭等多種水生植物,頗適合作為戶外教學場所。 假日之森:內有各種涼亭和石桌椅供遊客野餐納涼,並有規劃良好的休閒自行車道直達親子之森與長青之森。自行車道為以生態工法鋪設的土石小徑,保有原始自然風貌,加上濱海公園位於海岸林蔭下,夏季豔陽難以穿透,冬天則遮擋住強烈的東北季風,因此四季騎乘皆沁涼舒爽。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