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井嶼遊憩區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虎井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虎井嶼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島,距馬公市7海浬,島上有壯觀的玄武岩柱狀節理。澎湖舊八景之一的虎井澄淵,即是在退潮時,從海崖上俯瞰海面清澈透底的景象。傳說在島的東南側曾經有一隻老虎躲在一個乾涸的洞穴裡,因而名為「虎井」。亦有島上出甘泉的井稱「好井」和閩南音「虎井」諧音而得名的說法,以上說法尚無考據定論,僅供參考與發想。全島分為東西二山,村落就位在東、西山之間,由珊瑚碎屑堆積而成的地狹上。東山目前是軍事管制區;西山則在國軍精實撤防後,由澎管處闢為公園遊憩區,留有二次大戰時,日軍所構築的戰壕遺跡。以此地近年訛傳成「山本五十六南進指揮所」,實即只有「海軍一小隊」駐守由中尉隊長指揮而已。 提到虎井嶼就會聯想到「虎井沉城」傳說,讓人滿腹疑思,意猶未盡。傳說有一道狀似頹廢的城牆,隱於虎井海域底部,事實為何,始終成謎,也使得學術界一直存在兩種分歧的意見,一說為:「古沉城為桶盤、虎井特殊柱狀玄武岩岩脈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另一說則認為:歷史文獻記載非空穴來風,不僅於古志書記載,民間對於此處不尋常的景觀,亦有許多傳說,增添了虎井嶼的神秘感。
Read More +東衛石雕公園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東衛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東衛石雕公園座落於東衛水庫北邊,位處於潮間帶的東南側。向北邊可眺望西衛、澎湖灣等地點。澎湖群島多數地形均為玄武岩台地,不乏石雕原料,因此成就許多石雕藝術家。東衛石雕公園內共有四座大型石雕作品。龜遊大海:除了象徵延年益壽之意,同時希望喚醒更多人對於綠蠵龜生態保育的重視。天人菊:擁有過人的強韌生命力,為澎湖的縣花,象徵澎湖居民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燕鷗、玄武岩:以雕塑呈現玄武岩壯闊的氣勢,同時澎湖為海鳥的繁衍生活的重要生態地區,藉此雕塑亦讓遊客瞭解瞭解海鷗築巢下蛋的姿態。躍上希望:藉由海豚聰慧活潑的形象,追逐海上明珠,象徵澎湖充滿希望的發展契機。
Read More +風櫃洞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風櫃里風櫃洞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到澎湖遊賞的人,一定要到風櫃聽聽濤聲,否則便不能算是到過澎湖。「風櫃聽濤」為澎湖知名的景點。風櫃里位於風櫃半島的尾端,澎湖當地人稱呼「風櫃尾」。聚落南岸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十分發達,因為波浪侵蝕造成狹長的海蝕溝,海蝕溝的底端又被侵蝕成海蝕洞,再由海蝕洞順著節理縫隙形成一個通到地面的小孔,每遇南風漲潮時長浪順著海蝕溝灌入,海蝕洞內空氣受擠壓,海水由縫隙噴出,發出呼嘯聲,猶如鼓風爐的聲音一般。玩家秘笈四角嶼夕陽、後山寧靜的無名沙灘,以及蛇頭山烽火連連的戰史,都是專屬於風櫃半島的風情唷。追星景點風櫃聽濤是澎湖舊八景之一,也是豆導小時候演出「風櫃來的人」的重要場景。風櫃洞旁被戲稱為外星人的涼亭,除了「風櫃來的人」這部電影在此取景外,詹雅雯的「澎湖戀歌」MV中出現的畫面,你覺得像嗎?
Read More +鎖港南北石塔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的冬天氣候惡劣,經常吹起狂風,因此居民常會設置避邪物,例如石敢當或者石塔,用來鎮風、制煞。鎖港南北邊各有一座石塔,北塔叫做子塔,南塔叫做午塔,正式名稱合稱子午寶塔,是澎湖最為壯觀的鎮風塔。起初的石塔只有七層,後來石塔倒塌後,經神明指示重建為九層,成為現在高大的樣子。九層圓錐的外型,使用黑色玄武岩疊砌而成,呈現步步高升的階梯狀,塔頂還安置了一座石碑,有著「層層相疊,數數相疊,攀登九尊,永保久久」的寓意。其實石塔附近的海邊,原本有許多沙,但是長年被強勁的東北季風吹往南邊,因而逐漸消失,於是當地就流傳了一句話:「鎖港了一粒山,豬母水了一個垵」,說的就是鎖港的沙被風吹到南邊山水里的沙灘。因此居民興建了兩座石塔,不僅是為了彌補靠山的消失,對風水造成的破壞,也是祈求海沙不要再被吹走了。石塔因爲四周無高山屏障,所以也作為居民海上漁捕時辨識方位的指標,在石塔周圍還有著名的鎖港漁港和鎖港漁市場,收穫滿滿漁獲的漁船,會在每日上午與下午回港進行競價拍賣、零售的活動,可以買到最新鮮的當季海鮮。如果想親眼觀賞海底世界還能到附近的杭灣水域遊憩區,透過潛水更加認識澎湖的海域喔!
Read More +眷村文化園區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新復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篤行十村是台灣最古老的眷村。日治時期,日本馬公重砲兵大隊進駐後,陸續興建了軍事設施、官舍和宿舍,就是篤行十村的前身。戰後國軍隨政府來台後接收,並分配給軍眷居住,之後軍眷人數增多,軍方在此日式住宅附近增建宿舍,造成目前獨特的宿舍群。日式房舍眷村位於媽宮古城牆邊,獨樹一幟,建材以竹、木材、編竹夾泥牆、石灰、黃泥及澎湖特有的玄武岩、硓咕石為主,建築結構與工法結合本地特色,並帶有部份歐美風格。眷村位於馬公巿新復里。澎湖縣政府於民國95年(西元2006年)將眷舍列入歷史建築保存,規劃為「眷村文化園區」。而澎湖縣政府也積極重建,讓篤行十村連結國定古蹟的「順承門」與「媽宮古城牆」,成為帶狀的人文歷史景點。追星景點篤行十村除了具有特色和歷史背景的宿舍群外,更孕育了許多知名藝人,如唱紅「外婆的澎湖灣」的歌手潘安邦和「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張雨生童年亦在此度過。二位著名歌手的舊居,目前已分別規劃成藝展空間和紀念館,更為眷村增添了更豐富的人文內涵。阮虔芷、趙舜、趙學煌、龍君兒等人也來自澎湖眷村,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男主角柯震東的父親,小時候也住在此眷村。
Read More +觀音亭親水遊憩區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媽宮城牆西側海岸邊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縣定古蹟】觀音亭又稱觀音廟,位於媽宮城牆西側海岸邊,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由澎湖水師游擊薛奎所創建,廟內供奉大慈大悲南海觀世音菩薩,是全澎最早的一座佛教寺院。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曾一度為法軍所毀。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總兵吳宏洛捐銀修補。日治以來也屢有整修,民國48年(西元1959年)擴大改建成現貌。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遵古俗塑立於澎湖總鎮衙署大門前驅邪鎮煞的一對石獅,於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移建於觀音亭現址。這對外型威猛的石獅,是全台僅有由糯米漿、石灰、黑糖水等材料所調和砌成的大獅,完成至今仍保存完整,實難能可貴。 【西嶼落霞、西瀛虹橋】觀音亭附近海域的風帆活動遠近馳名,退潮時更是一良好的天然海水浴場,區內全長約200公尺的弧形鋼橋,就像是彩虹躍然在海面上,白天與夜晚截然不同的浪漫風貌,成了澎湖新地標。著名的海上花火節、泳渡澎湖灣及國際風帆賽皆在此登場,更打響了西瀛虹橋的知名度。夕陽、煙花、海景、點點風帆,增添了虹橋新風貌,變成了觀光客觀海遠眺最美的旅遊景點。追星資訊這兒是到澎湖欣賞落日的好地方,夜晚七彩的西瀛虹橋倒映在平靜無波的海面上,浪漫又絢麗,是情侶們必到的景點。「食尚玩家」浩子、阿翔強力推薦的住宿點澎湖青年活動中心就在此處。而劉若英在「為愛癡狂」MTV影片高唱著……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你說過那樣的愛我,像我這樣為愛癡狂………片段正是坐在澎湖青年活動中心的窗台上,你發現了嗎?
Read More +順承門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山路(馬公商港旁)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媽宮城又稱為「澎湖城」、「光緒城」,為臺灣最晚的官建城池。清法戰役時澎湖輕易的被法軍攻陷,和議後臺灣巡撫劉銘傳與閩浙總督楊昌濬會籌防務,認為澎湖有建軍事防禦功能城池之必要,遂由當時澎湖總兵吳宏洛監造,於光緒15年(1889)竣工。媽宮城設有六門,朝陽門(東門,已拆除)、即敍門(小南門,已拆除)、拱辰門(北門,已拆除)、迎薰門(南門,已拆除),大西門(今中興門)及順承門為現今僅存的媽宮城遺址(國定古蹟),若想要眺望馬公港的美景,登上順承門的敵樓是不錯的選擇哦!
Read More +四眼井&乾益堂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央街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中央老街是馬公、甚至是整個澎湖群島最初發展的街道,從媽宮建城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至今已超過四百年的歷史。過去的中央街是澎湖人生活的重心,如今隨著馬公市的發展已經轉型成觀光老街。街道發展時,為了用水方便,居民就共同挖了澎湖最古老的四眼水井,馬公人多稱之為四孔井。在有自來水之前一直是當地用水的主要來源,因為具有歷史發展的意義,被指定為縣定古蹟保存。四眼井的最下層是玄武岩壁,往上有硓石壁,最上層則是紅磚壁。至於讓這口古井被命名為四眼井的四個圓形汲水口,則是在水井完成後,為防止居民取水的時候跌入,才用花崗岩搭出平台,再用玄武岩鑿出內徑約35公分的石圈,也讓整個井比周圍道路高出30公分。和四眼井一樣都是縣定古蹟的「乾益堂中藥行」,目前已經傳承至第四代,曾經是澎湖第一家聘請中醫師駐診的中藥房,也是中央街上見證殖民歲月與民國時期風華的重要地標之一。不過乾益堂廣為觀光客所知,是因為他的藥膳蛋,幾乎每個到中央街一遊的遊客都會被那一鍋藥膳蛋的香氣吸引呢!
Read More +澎湖天后宮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正義街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對大海的子民而言,海上守護神-媽祖當然是重要的心靈寄託。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列為「國定古蹟」。早期福建沿海漁民為保佑出海船隻與作業平安順遂,會在船上供奉媽祖以求庇佑,後期則在澎湖定居後移往岸上建廟奉祀,時光飛逝,轉眼間庇護澎湖縣民400多年,當時稱為「娘宮」、「娘娘宮」、「娘媽宮」、「媽娘宮」、「媽祖宮」等,就連船渡口也稱為「媽祖宮」,再簡稱「媽宮」。由於「媽宮」與「馬公」在日語是諧音,馬公筆劃少、易辨識,日本人在日軍未佔領台、澎之前,軍事地圖上就已經標示著馬公。日軍領台後旋即於1901年在澎湖設置了馬公要港部,但行政區域仍維持清朝的「媽宮澳」名稱。之後才於西元1920年把「媽宮澳」改為「馬公街」,正式成為馬公地名的由來。天后宮不僅是馬公的地標,更為澎湖的精神象徵,不僅歷史悠久,其建築特色也令人玩味。天后宮共分為前(山川殿)、正、後三殿,左右各有一護龍。山川殿的廟名額上巧雕三龍盤護,栩栩如生的神態,儘管年久褪色,仍能感受當時精工巧琢。前後進的樑柱上,尚有獅座、各式斗拱,用來支撐樑柱與屋頂,宮內還可見到人物鑿花如「趙子龍單騎救主」等故事。正殿屏門上雕刻的題材以四季吉祥圖騰為主,象徵四季平安、福壽綿長,手法相當精緻,可說是木匠工藝的上層精品。追星景點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澎湖天后宮,是澎湖最早的一間廟宇,為了拍攝取景過程順利,許多劇組人員在外景開拍前或拍攝中遇到狀況,前來這裡焚香祭禱,祈求媽祖保佑,據說問題皆可迎刃而解,非常靈驗。金曲歌后詹雅雯的人生公路專輯,專輯MV全部在澎湖拍攝的,其中「澎湖戀歌」MV中可以看到澎湖天后宮古樸脫俗的外觀外,並可欣賞雕刻十分精細的木雕作品。
Read More +西嶼西臺遊客中心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1鄰1之15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提供旅遊諮詢、販賣部等服務。
Read More +鎖港自行車休憩站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國宅段288-1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於112年完工的鎖港自行車休憩站,是騎自行車必去的打卡景點,我們邀請台灣當代藝術家洪易,以數字「15」代表1市5鄉的澎湖島嶼,並搭配繽紛活潑的色彩,表現多元在地元素和濃厚的人文氣息,而流線形曲面的金黃色錢鰻構成英文字母「L」,搭配車輪內含澎湖二字構成的「OVE」,以及似「潮」字的「湖」。除了LOVE自行車標示外還有「愛心天鵝」可愛的外型更透過長長的脖子組成了愛心符號將天鵝的寓意展現的貼切無疑,身上的圖文組合更是融入澎湖在地元素、吉祥寓意、讓整件作品更顯得歡喜、歡慶。另外,在休憩區還有自行車維修樁,提供車友臨時的修護工具,讓車友和愛車都能獲得充分的休息。澎湖菊島線為16條多元自行車路線唯一離島型路線,鎖港自行車休憩站係位於澎湖鎖港里,是菊島線澎南地區第一座自行車休憩站,除提供自行車車友休憩空間以外,更結合國際知名藝術家洪易打造自行車地景藝術,地坪鋪面更結合在地藝術家彩繪海洋生物套膜印製,提供舒適自行車休憩空間外,吸引旅客拍照停留,展現地景美學以塑造澎南景區的自明性,打造緊密結合地景藝術及環境空間,並能讓旅客探索澎南各知名景點,如風櫃海蝕洞聽濤、山水沙灘及井垵獨木舟體驗等澎湖世界最美麗海灣海洋景色。[ 追風海島 , 潮遊澎湖 ] -洪易 騎著單車,乘著海風的吹拂,走訪特色美景,深刻體驗環遊澎湖灣的美好。台灣當代藝術家洪易,以數字「15」代表1市5鄉的澎湖島嶼,並搭配繽紛活潑的色彩,表現多元在地元素和濃厚的人文氣息,而流線形曲面的金黃色錢鰻構成英文字母「L」,搭配車輪內含澎湖二字構成的「OVE」,以及似「潮」字的「湖」,在藝術家洪易細膩巧思下,描繪頭戴著天人菊的幸福遊客,「愛(Love)追風」是一件很「潮」的事! [ 愛心天鵝 ] -洪易天鵝,被視為忠誠和永恆愛情的象徵。人們常常以天鵝比喻忠貞不渝的愛情。天鵝更是和平善良、忠誠、勇敢、志向高遠的象徵,自古以來,人們稱之為“美善天使”。愛心天鵝可愛的外型更透過長長的脖子組成了愛心符號將天鵝的寓意展現的貼切無疑,身上的圖文組合更是融入澎湖在地元素、吉祥寓意、讓整件作品更顯得歡喜、歡慶。
Read More +雞善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湖西鄉雞善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提到澎湖的玄武岩景觀,就不能不提到雞善嶼。擁有「東海黃山」稱號的雞善嶼位於湖西鄉北寮村東北方4公里的海上,是由大、小雞善島嶼組成,退潮時兩島相連,可步行往來。大、小雞善嶼都是玄武岩方山台地,四周海崖的柱狀節理非常清晰,大雞善嶼周圍有多處海蝕溝與海蝕洞,東南方有一處淺灘;小雞善嶼則是由六角形的柱狀玄武岩緊密排列,如同管風琴一樣,因此雞善嶼的英文名稱就以管風琴(Organ)命名。在這裡的玄武岩常含有綠色橄欖石,在地質學上橄欖石代表地下深處的成份,是玄武岩熔岩上升時所夾帶上來的高熔點的礦物,特殊的景觀被列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必須事先申請才能登島。而雞善嶼冬季時和錠鉤嶼一樣盛產紫菜,從清代開始,雞善嶼由菓葉、南寮與紅羅三社輪流採集,是附近村落的主要收入,也是居民口中的「黑金」。春、夏的時候則多為燕鷗的繁殖地,以鳳頭燕鷗為主,甚至有被稱為「神話之鳥」的稀有候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在此出沒,您可以搭乘巡航觀賞不同鳥類,是愛好賞鳥人士的絕佳地點。
Read More +金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金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在白沙鄉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張百萬,雖然張百萬故居是位於白沙島瓦硐村,但民間盛傳他能成為富翁,卻是和金嶼大有關係!金嶼位於白沙島赤崁村北方海域,退潮時可涉水抵達。據說張百萬在發跡前,經常到一座無人島捕魚,並撿拾島上的黑石回家,日積月累下來,帶回家的黑石足以砌成圍牆,後來透過高人指點,才得知這些黑石其實是黑金,他也因此發了大財,成為澎湖首富,而這座無人島,便被命名為金嶼。雖然這故事的真實性不可考,但能確定的是,今天的金嶼並沒有黑金,島上的黑石其實就是玄武岩。這裡的玄武岩柱狀節理相當有特色,千變萬化,有直立、橫臥,還有放射狀。金嶼南端有個著名的自然景觀,是由橫臥的柱狀玄武岩構成,遠遠看去有如一頭大獅子,也和埃及人面獅身像有幾分神似,當地人稱之為「獅仔頭」,十分值得一看喔!
Read More +北鐵砧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目斗嶼島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有兩個鐵砧嶼,因外型和鐵砧相似而得名。其中隸屬白沙鄉的北鐵砧嶼,位於澎湖本島西北方外海,是一座無人島,主體由玄武岩方山台地構成,四周被陡峭的海崖圍繞,柱狀玄武岩底層的火山角礫岩,岩性比較脆弱,因東北季風影響,北岸岩層受到海流長期沖刷侵蝕,形成一個巨大海蝕洞,連小型船隻都能進入,規模比西吉嶼的藍洞更大,是澎湖最大的海蝕洞。洞內因照射不到陽光,溫度比洞外低了三到五度,因此還被稱為「冷氣洞」。若是登島後,放眼望去除了平台狀的玄武岩,還可看見形狀特殊的蜂窩岩,以及受流水侵蝕形成的玄武岩節理溝痕,都是北鐵砧嶼的地形特色。這裡也曾作為國軍的靶場,殘留不少鐵片和岩石碎片。而因為北鐵砧嶼的潮間帶短淺,週邊平台少,幾乎沒有民眾前來,因此聚集了成千上百隻鳥類在島上繁殖棲息,其中最多的就是白眉燕鷗,每當有船隻靠近,白眉燕鷗便會發出警戒聲,並成群在上空盤旋,彷彿提醒遊客,牠們才是這裡的主人!
Read More +目斗嶼燈塔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目斗嶼島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這座黑白相間的燈塔,是目斗嶼的地標-目斗嶼燈塔。目斗嶼位在吉貝島北方約3.8海浬,因爲形狀像木匠彈線用的「墨斗」,而被稱為「墨斗嶼」,後來取其諧音,改稱「目斗嶼」。在澎湖群島有人居住的島嶼中,目斗嶼是位於最北端的一個,因此也被稱為「北島」,而目斗嶼燈塔的舊稱便是「北島燈塔」。這座燈塔的建造,和四周的險惡海底地形有極大關係。澎湖群島有許多急流,漁民之間流傳一句俗話是「一磽、二吼、三西流」,其中排第一的「一磽」,就是指目斗嶼北面的大磽嶼,四周暗礁遍布水流湍急,和附近的二磽嶼,連成一片險惡的海域,時常發生海難,當時統治的日本便建造這座燈塔,替船隻指引方向。為了避免受風浪侵襲而腐銹,塔基以磚頭建造,塔身選擇使用不易鏽蝕的鑄鐵材質,外觀則以黑白相間的平行條紋呈現,作為醒目的警告標誌。燈塔周圍的建築是駐守人員的宿舍和辦公室,燈塔內部不開放參觀,但僅僅是在四周欣賞這壯麗的建築,也就不虛此行了。
Read More +吉貝石滬文化館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182-2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6:30;Mon 09:00~16:30;Tue 09:00~16:30;Wed Close;Thu 09:00~16:30;Fri 09:00~16:30;Sat 09:00~16:30
在吉貝嶼的碼頭旁邊有吉貝遊客服務中心,這裡提供提供民眾民宿、搭船、旅遊景點諮詢,也是休息、等候船班的好地方。在遊客中心的東側有石滬文化館,是為了保護傳統的石滬文化而設立。因為澎湖是全世界石滬最多的地方,總計將近600口,其中吉貝就有近百口,因此被稱為「石滬的故鄉」。石滬是一種傳統的捕魚陷阱,在潮間帶上,利用石塊堆疊砌成堤岸,漲潮時將魚群帶入石滬內,退潮時便會將牠們困在裡面。石滬的建造,需要一群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這群人等同石滬的股東,建造完成後,以抽籤方式排定順序,輪值者才擁有當天的巡滬、捕撈權。這是一種最合乎自然生態的捕魚技術,在共享、共生的機制,不僅是人際互助典範,也是早年吉貝的社會組織基礎,具有重大文化意義。因此在「吉貝石滬文化館」,分為靜態陳列與多媒體影片播放,展示上百種早期生活器具,介紹石滬結構、修建與捕魚方法,以增進大眾對石滬的了解,並作為技術的傳承。
Read More +東方龍馬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東方龍馬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位於吉貝嶼港口東西側的大型鐘缽和木魚石塔,並非普通建築,而是用來鎮守吉貝的石敢當,通稱「東鐘西叩」。澎湖的石敢當就像金門的風獅爺,都是海島居民發展出的獨特信仰象徵,由於四面環海,冬季有長達半年的東北季風,且土壤貧瘠不利農耕,先天條件不佳,加上早年瘟疫流行,先民認為是邪煞導致,為祈求平安,澎湖石敢當文化便因此誕生。石敢當有塔、石碑或符狀等形式,通常設置在村里四周、海邊、山坡、路沖等地方,不僅是澎湖人的生活信仰,也是在地的文化特色。吉貝嶼港口這兩座石敢當,傳說是觀音菩薩顯靈,託夢指示村中耆老建造,用來守護居民並加速當地的繁榮。於是在港口東側,被稱為「龍馬」的地方,建造黃色磐缽石塔,西側則建造紅色木魚石塔,並分別在石塔旁的岩石上寫著「東方龍馬壯山河」和「西境海雲飛日月」的詞句,以彰顯吉貝的精神。兩座石敢當也正好對應島上觀音寺的「暮鼓」和「晨鐘」,成為吉貝重要文化資產。
Read More +吉貝武聖殿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武聖殿
開放時間:Sun 06:00~21:00;Mon 06:00~21:00;Tue 06:00~21:00;Wed 06:00~21:00;Thu 06:00~21:00;Fri 06:00~21:00;Sat 06:00~21:00
吉貝嶼是澎湖北海最大島,村民聚落主要集中在觀音寺到武聖殿一帶。如同澎湖大多數地區,吉貝早期住宅常使用硓石或玄武岩,硓石是珊瑚死亡後,在海底堆積成的珊瑚礁石灰岩,當岩塊鹽分減少,就可作為建築材料。建造時先在地上釘鐵條綁繩線,劃出石牆範圍,再將石塊整齊堆疊完成,可說是澎湖建築特色。聚落中心的武聖殿是吉貝最早的寺廟,為雙層建築,供奉主神為文衡聖帝,也就是關公、關聖帝君。鄰近的觀音寺,和武聖殿同為村民信仰中心,傳說一百多年前,吉貝東方海面出現一道紅光,村民在當地發現一尊觀音金身,於是將祂帶回,先供奉在武聖殿,隨後募款興建現在的觀音寺,從此吉貝也變得更加繁榮。聚落後方可見許多菜宅,這是一種以玄武岩或硓石砌牆的建築,可抵擋強風,讓作物順利生長。往北走到海岸,可看見美麗的沙灘與沙洲,近年最特別的是,由於海流搬運堆積,吉貝嶼北崁西北端的沙洲不斷增長,形成潟湖地形,並幾乎和陸地相連,也讓吉貝嶼的面積增加許多呢!
Read More +西嶼坪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望安鄉西嶼坪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南方四島中最西邊的西嶼坪嶼,距離望安約25分鐘航程,緊鄰東嶼坪嶼,兩島關係密切,合稱「半坪嶼」或「嶼坪」。在岸邊就可見到島上信仰中心「華娘廟」,供奉主神是華娘,還有武帥、媽祖等神祇。要前往村莊的話,要從碼頭走上一條叫「好漢坡」的斜坡才會抵達,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硓石和玄武岩堆疊的古厝,然而目前居民幾乎都已經外移。西嶼坪嶼主要為四角型方山地形,東側為柱狀玄武岩海崖,西側連綿的海崖間,可以見到被海流侵蝕形成的海蝕溝與海蝕洞。東側和北側則有玄武岩礫灘,東北角距離海岸不遠處還可看見孤立在海中的海蝕柱,當地人稱為「吊仔」。在西北角的西尾山則可眺望鐵砧嶼與頭巾嶼,海天一色,景致十分秀麗。西嶼坪嶼不僅陸地上景觀多元,海底世界也很精彩,周邊海域珊瑚數量與種類繁多、色彩鮮艷,是南方四島中覆蓋率最高的,海底可見大片分枝形或桌面形的軸孔珊瑚,各種海洋生物穿梭其間,非常有保育價值,也是浮潛者的天堂!
Read More +東嶼坪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望安鄉東嶼坪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南方四島中的東嶼坪嶼是澎湖火山熔岩形成的島嶼,屬於玄武岩方山地形,島上處處可見玄武岩節理景觀,東岸及北岸有海蝕溝、海蝕洞及海蝕柱等地形。南岸和西岸則有珊瑚碎屑組成的砂礫灘,其餘是陡峭的柱狀玄武岩海崖。西南側的碼頭邊,還有一塊火山角礫岩及岩脈組成的岩塊,當地人稱為「塔仔」。東嶼坪嶼其實是由南北兩個陸塊組成,通常用「前山」、「後山」來稱呼。北方陸塊是後山,可看到許多保護作物的菜宅遺跡,還有依地勢而建的梯田,是澎湖較少見的景觀。前後山之間低平的谷地叫「沙溝仔」,是聚落集中地區,房舍從港口附近由南往北,沿山丘背風處延伸,並造有金龍塔和池府塔兩座守護島嶼的石塔。而您只要沿著前山和後山的環狀步道,再銜接池府塔和海濱步道,就會到矗立在東嶼坪港邊的「前山」,能從各種角度將島上的自然和人文風光盡收眼底。附近海域生態也非常豐富,擁有許多珊瑚,近年最吸睛的莫過於被稱為海底薰衣草的紫色鹿角珊瑚,一整片夢幻的紫色珊瑚森林,讓人流連忘返!
Read More +西吉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望安鄉西吉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西吉嶼位在東吉嶼西方約4.5公里,和東吉嶼同屬「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之一,西側及北側有著玄武岩海崖,柱狀節理分明,綿延數百公尺,十分壯觀,也被列為「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居民已於1978年全數遷出,目前是一座無人島,要登島需先經過申請。儘管房舍多已破敗,但聚落結構仍清晰可見,也能看見信仰中心西吉宮遺跡,和為了鎮煞避邪而建造的四座石塔。以及當年為抵擋東北季風,村落北側以玄武岩建造的菜宅,如今雖然廢村已久,遷居各處的西吉村民,每年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慶,都會相約返村小住幾天,帶著下一代進行尋根之旅。而西吉嶼最為人熟知的景點,是島嶼西北側的海蝕洞,由於形狀像灶口,在地人俗稱「灶籠」;洞內四周海水因陽光折射呈現藍寶石色澤,因此也被稱為「藍洞」。島嶼的東側和南側則多為岩岸地形,東北方潮間帶,岩石受海水侵蝕產生凹洞,形成壺穴地形,或擴大成為「潮池」,和灶籠同樣是西吉嶼值得一看的地質景觀。
Read More +東吉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您知道澎湖有個海洋國家公園嗎?「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包含東吉、西吉、東嶼坪、西嶼坪四個島和周邊島礁、海域,由於人煙稀少,仍保持原始樣貌,是生態旅遊重要地點。其中最東邊的東吉嶼,在南方四島中面積最大,也是澎湖群島中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島嶼,曾經也是台澎間海運貿易轉運站;附近海域有多處螺旋狀暗流,常有船隻觸礁沉沒,因此被稱為「黑水溝」,為保護船隻安全,日治時期興建兩座燈塔,北方的東吉燈塔是全島制高點,黑白相間的塔身十分醒目。也因曾有日軍駐守,東北角可見當地人稱為「兵厝」的日軍炮兵房舍遺址。若是從遊客服務中心向西到八卦山,登上高處可眺望東吉碼頭、東吉燈塔和附近海景。八卦山岩層是狹長玄武岩,左側有顆像眼睛的圓形岩石,被稱為是「東吉之眼」。而東吉嶼四周海岸幾乎都是陡峭的柱狀玄武岩海崖,東北角有一個巨大海蝕平台,當地人稱為「大坪」,退潮時會發現大量潮間帶生物。由於擁有豐富玄武岩地景,因此和西吉、頭巾、鐵砧嶼共同被列為「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Read More +貓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望安鄉貓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貓嶼位在望安西南16公里、花嶼南方8公里海域,隸屬望安鄉花嶼村,包含大、小貓嶼及周圍礁岩。大小兩島都是玄武岩構成,四周被陡峭懸崖圍繞,攀登不易。大貓嶼是從地表冒出的巨型岩脈,地形高聳,最高海拔約70到79公尺,是澎湖群島中最高的地方。大貓嶼海蝕地形發達,周圍有許多海蝕洞,北端海崖有巨大海蝕拱門;東側在退潮時會露出海蝕平台,平台上有不少壺穴。小貓嶼則位於大貓嶼東方,地形更陡峭,退潮時兩島間有一條火山集塊岩組成的石脈相通。在澎湖民間有這麼一句話:「鳥嶼無鳥,貓嶼無貓」,貓嶼是因外型像兩隻蹲著的貓而得名,而不是有很多貓,甚至是座無人島,不過有非常多候鳥在這裡棲息,夏季時燕鷗會選擇人煙罕至、地形險惡的貓嶼來繁殖,主要以白眉燕鷗、玄燕鷗為主,每年各約有3,000至5,000隻在貓嶼繁殖。在澎湖要看玄燕鷗主要以貓嶼為主,北海甚少,偶有零星的玄燕鷗出現。澎湖縣政府因此在1991年將大、小貓嶼公告為「貓嶼海鳥保護區」,保護區範圍包含陸地以及延伸100公尺的海域,沒有特殊需求不可任意登島,您可選擇搭船在周邊欣賞燕鷗飛舞的美麗景象。
Read More +花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望安鄉花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群島的火山岩地質都屬於玄武岩,唯一的例外是花嶼,構成的岩石是安山岩,安山岩是火山噴發岩漿快速冷卻而成的岩石,黏稠性高、流動速度慢,多半在火山口附近堆積成錐狀,和玄武岩形成的方山地形不同。大約形成於6,500萬年前,是澎湖最古老、也是最西邊的島嶼。花嶼位在望安西北,島上有近百種原生植物,因此被命名為花嶼。目前居民只有一百多人,因為在黑潮支流與親潮交會點,漁獲十分豐富,居民多以漁業為生。東半部的煙墩山海拔五十三公尺,是島上最高點,西半部山頂建有花嶼燈塔,純白色塔身由鋼筋混凝土建造,是台灣最西邊的燈塔,也是花嶼重要地標。在東南側礁石上,還有傳說中呂洞賓「仙腳印」的左腳足跡,和望安島天台山的右腳印正好成一對,不過只有在退潮時才看得到喔!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