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井西山公園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虎井西山公園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虎井嶼全島分為東山及西山,村落位於兩座山中間的平坦區域。東山目前是軍事管制區,不對外開放,而西山在國軍撤防之後,便改建成虎井西山公園。在西山公園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尊大型的漢白玉觀音和神態各有不同的十八羅漢,這尊觀音像是旅居香港的鄉親捐贈給故鄉虎井,由中國的師傅雕刻而成,表情與衣服的線條都十分生動,當初還因為觀音像過於巨大無法直接運送,是被分成三等份運送到虎井再重新接上!在西山公園散步的途中可能會發現許多的龍舌蘭,因為龍舌蘭耐旱且適應力強,在澎湖時常可以看見,但是龍舌蘭的葉緣十分尖刺,在過往甚至會在海岸線種植龍舌蘭作為防禦用途。虎井,最著名的還有蜈蚣酒、仙人掌汁和鮮魚湯三寶,因為虎井盛產肥大的紅腳蜈蚣,相傳製成蜈蚣酒對於治療風溼及皮膚病相當有效,不過,菸酒管理法規定自製的酒只能自用,所以曾經紅極一時的蜈蚣酒現在已經買不到了,但是還是可以品嚐仙人掌汁和鮮魚湯喔!

Read More +

桶盤嶼蓮花座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桶盤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桶盤嶼西南海岸有一海蝕平臺,又被稱為浪蝕臺、波蝕棚,顧名思義就是海浪不斷地侵蝕著海崖,造成海崖逐漸崩退,形成和海面幾乎同高度的平坦岩台。在這海蝕平臺上有一座蓮花座,它其實是一個海底火山口的構造,因為四周經常被海水沖蝕而凹陷,只有中央有一個突起的小山丘,從遠處看起來就像蓮花座,因而被命名,當地人也稱之為「蓮花臺」。 蓮花座的外圈是由玄武岩圍成的,中間是漲潮時留下的海水,以及一些受到海水侵蝕的玄武岩斑駁的痕跡。退潮等海水退去時,就會看到整個蓮花座露出來,就像是蓮花出水一般,倘若配上黃昏滿天的霞光,真的有種置身仙境的錯覺。

Read More +

西嶼彈藥本庫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西嶼彈藥本庫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Close;Tue Close;Wed 09:00~17:00;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我們常用「銅牆鐵壁」來形容房屋的堅固,不過,西嶼彈藥本庫可是貨真價實的銅牆鐵壁呢!西嶼彈藥本庫包含土窟式清涼彈藥庫,和俗稱銅牆鐵壁的洞窟式彈藥庫,是少見的日治初期軍事建築,也是日軍在澎湖島要塞的四大彈藥庫之一。西嶼彈藥本庫顧名思義主要用來儲存火砲彈藥。洞窟式彈藥庫有單窟和雙窟二種乾燥彈藥庫,分別儲存有煙和無煙二種不同的火藥,洞窟彈藥庫採用雙層牆體穹窿結構,先在山腹的岩盤上,挖出一個圓拱形的山洞,用混凝土塊堆疊成外庫結構,再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內庫空間,為了儲存無煙火藥,除了恆溫恆濕之外,旁邊牆體上也佈滿銅片,以達到徹底隔絕電磁脈衝波和溼氣的效果。至於土窟式清涼彈藥庫則屬於地上建築,外牆由石牆疊砌而成,內牆做木板牆及防潮用的高架木地板,屋架採用鋼構桁架,屋瓦使用文化瓦也就是燻黑瓦來建造,屋頂上還裝有避雷針以防雷擊。兩種彈藥庫是台灣罕見日治初期的軍事建築,展現日治時期營造技術的特色,所以被指定為縣定古蹟修復保存。

Read More +

五孔頂步道&五孔頂碉堡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五孔頂步道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在西嶼鄉赤馬村緝馬灣東港的高地上,有一座五孔頂砲台的遺跡。由於砲台石壁上鑿有五孔四角形窗,用來眺望內港、外海的敵情,所以被稱為五孔頂砲台。清光緒年間派駐澎湖的水師總兵吳宏洛建設澎湖城之後,大約於1888年在西嶼建造了五處砲台,緝馬灣這一座便是其中之一。在砲台下方有一座五孔頂碉堡,是順著山勢彎曲往下建造的地下駐兵營房,二端的出入口都有階梯狀的壕溝可以進出。如今砲台只剩下殘跡,不過碉堡經過整修大致完整而且堅固。在五孔頂山腳下有長度約600公尺使用碎石與木棧道鋪成的步道,可以一路走到山頂,大約10到15分鐘就能登頂,是兼具歷史與自然風光的特色步道。山頂上有一座觀海亭和眺望台,您可以在此一覽澎湖灣美景。由於山頂展望十分良好,不但可以觀賞海面上的日出,黃昏時還可看見船隻駛入馬公港,夜晚則可以俯瞰點點漁火的夜景,也能抬頭觀賞滿天星斗,將一整天的美景盡收眼底。

Read More +

小池角雙曲橋&虎目石滬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西嶼池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小池角的雙曲橋展臂入海,純白的橋身筆直地延伸至遠方,左右兩側各建立綠色的涼亭。雙曲橋正好位在潮間帶上,天氣好,遇上漲潮的時候,蔚藍的天空與腳下湛藍的的海水,交織出一幅海天美景;退潮後露出大片潮間帶岩盤,當地的居民會趁這個時候來撿拾螺貝或撈魚。雙曲橋的對岸就是虎目石滬,是池西村唯一的單滬房石滬,大約在1947年興建,由玄武岩砌成,左右兩道石堤中間夾著一座心型的滬房,好像心型的項鍊一樣,魚群在漲潮時游入石滬中,退潮之後就被困在裡面,漁民就能將漁獲捕撈上岸,這是早期澎湖漁業的主要方式。也因為這個特性,要想見到虎目石滬的真面目,就得看好潮汐時刻,等到退潮才能夠欣賞到完整愛心形狀的石滬喔。另外要注意由於虎目石滬是私人財產,而且退潮的時候潮間帶相當溼滑,請不要隨意進入,以免發生危險!

Read More +

小門菜宅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小門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走在小門嶼的步道上,沿途可見澎湖的在地特色,用來鎮煞的石敢當,還能看到澎湖群島特有的農業文化景觀-「菜宅」,或稱「宅內」或「圍仔」,是利用能遮蔽與擋風的石牆來保護田地裡的農作物,大多數的菜宅是就地取材以硓石堆砌,但少數在水源豐沛的地方也有以蘆竹作為防風的設施。菜宅建築的方式相當特別,將玄武岩及硓石經過曝曬,去除雜質,堆砌時以大石頭做為基礎,小石頭做為填充,疊砌過程中不使用水泥及石灰輔助,利用石頭之間的稜角做為卡榫,成為穩固的一道擋風牆。這樣的建築方式看似不細緻,卻能抵擋強勁的東北季風。菜宅內的作物在春、夏兩季以南瓜、澎湖菜瓜、澎湖菜豆為主;到了秋、冬季則多半種植高麗菜、番茄和茼蒿等蔬果。菜宅除了種植當令的蔬果,最主要栽培的是蕃薯,當地也稱蕃薯為「栽母」。然而菜宅這種技術需要長時間累積,加上取材不易,這樣的傳統手藝慢慢失傳且取材不易,如今多用別的材料來建造現代的菜宅。

Read More +

小門自然紀念物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11-12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小門嶼四周環海,長期受波浪與潮汐的作用,塑造出多樣的海蝕地形。其中「鯨魚洞」是澎湖易達性且容易觀察的海蝕拱門,它的形成是因為受到海浪的侵蝕,將海崖貫穿變成中空,所以被稱為海蝕拱門。若是走到洞裡,還可以聽到十分震撼的海濤聲。另在環島步道旁的岩壁有露出明顯且完整的岩層,從上而下是矽質玄武岩柱狀節理、泥煤層、粉砂岩層與硫磺層,這就是「火山口湖遺跡」。和鯨魚洞一樣俱備稀有性和特殊性,都是認識海蝕演進過程與地質演化的最佳實地教材,因此同時被公告為小門自然紀念物。小門地區著名的還有「小門嶼層」,由地質年代分析可以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殼灰岩,是由生物介殼遺骸、石英粒及微小有孔蟲膠結而成,下層是鐵質石英砂岩或砂泥岩互層,是經由風化作用而露出清楚的岩層,因為這樣的地質特色以小門地區顯露的最為完整,因此命名為「小門嶼層」。

Read More +

漁翁島遊客中心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1之2號
開放時間:Sun 07:00~18:00;Mon 07:00~18:00;Tue 07:00~18:00;Wed 07:00~18:00;Thu 07:00~18:00;Fri 07:00~18:00;Sat 07:00~18:00

西嶼因為位在澎湖本島的西邊而得名,別名則是「漁翁島」,因為自古台灣海峽的漁產就極為豐富,有許多的漁船在西嶼的西邊海域進行作業,因此漁翁島也曾作為歐洲人對澎湖群島的通稱。漁翁島遊客服務中心位在澎湖跨海大橋的西嶼這一側,服務中心內有豐富的展覽,也有專業的導覽人員解說西嶼的人文風情,登上樓上的觀景台還可以觀賞跨海大橋的側面全貌喔!遊客服務中心的對面有西嶼鄉老漁翁銅像,這座矗立西嶼超過30年的銅像象徵著西嶼漁業興盛,但經過日復一日的日曬和海風侵襲,讓原本耀眼的老漁翁生鏽斑駁,在2021年進行拋光打磨後重新亮相,展現原有的樣貌。另外在遊客中心的前方有藝術家洪易為漁翁島製作的「魚躍有餘」雕塑,這件繽紛吸睛的作品以澎湖縣縣魚玳瑁石斑為主題,搭配澎湖的文化、自然、生態,希望藉由充滿想像力的雕塑,讓更多人認識澎湖的海洋生態環境。

Read More +

後寮三十人公廟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澎8-1鄉道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三十人公廟的起源根據廟內碑文的說法,在1622年時荷蘭派軍艦入侵媽宮,虎井嶼36位居民駕小船迎擊,但是寡不敵眾,全數陣亡。被村人在兩處海邊發現,就地埋葬,後來村民便興建「南埔廟」祭祀,也就是俗稱「三十人公廟」。現在看到的外觀是2017年信眾出資重建的樣貌。三十人公廟前有一片潮間帶,在退潮時,是民眾挖厚殼蚌的好去處。在一旁也有設有自行車步道,遊客沿途可以看海,還能欣賞由藝術家洪易創作的大型雕塑「嗨鼠」,由於海豚的台語發音為「海鼠」或「海豬」,所以青花瓷風格的嗨鼠外型將海豚形象結合老鼠,上面描繪澎湖特色景點、動植物、古蹟等,耳朵上有「嗨」、「鼠」字樣;在嗨鼠一旁空地上,還有藝術家黃柏維創作的「澎湃有青」圓形地磚,結合天人菊、仙人掌、石滬等澎湖特色。另外在後寮一個值得造訪的景點是威靈宮廟埕的石敢當,相傳在清道光年間,後寮與通樑之間的「風坑口」一帶,山裡的妖怪鬼魅四處作祟,在1842年威靈宮奉祀的保生大帝指示設立上面都加上雨字的「魑魅魍魎」四字來鎮邪祟,是澎湖少見有刻劃年代的石碑。

Read More +

龍門濱海園區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龍門濱海園區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龍門濱海園區位於澎湖本島的最東側,處在龍門、菓葉兩村中間的草原地帶,園區內的龍門後灣沙灘面朝台灣海峽,沙灘上有著名的坦克車造型廁所與更衣室,從階梯往上走,還能遠眺美景。因為與龍門村聚落中心有點距離,地點較為隱密,非常適合喜歡秘境氛圍的遊客。而您是否有聽過「夜靜龍門聽鼓浪」呢?這句話出現在光緒年間秀才許晉纓所作的「澎湖八景詩」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描述,是因為海底暗礁密布,高低落差大,當海浪進入龍門這片海域後,受到地形的阻擋,便發出像是打鼓般的轟隆聲,因此被稱為「龍門鼓浪」,在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驚濤拍岸的場面可說是十分壯觀,因此想聽鼓浪的話可以前往在龍門福德古井旁的海岸觀賞和聆聽喔!若是沿著一旁的湖西自行車步道就會到龍門村的另一座沙灘-裡正角沙灘,夏季時適合戲水、浮潛,冬天的時候因為東北季風盛行,海浪會打到岸邊的石頭,會長滿許多綠色的海藻,場景十分特別。這個海灘還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在通往沙灘的小路旁邊有座「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是日軍在乙未戰爭佔領澎湖後立碑,其碑體以花崗石建造,主體由三個部分構成,現在只剩上部,基座是後來增建的。而在1945年台灣光復後便將碑文磨掉陰刻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並於2000年時被澎湖縣政府登錄為「縣定古蹟」!

Read More +

澎湖觀音亭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7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觀音亭奉祀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是澎湖極具代表性的古廟,然而觀音亭不僅僅是信仰的中心,更曾是做為重要的戰略位置。在這一帶可以扼守大山嶼,也能遠眺漁翁島和白沙鄉,早在1622年荷蘭統治之前便有駐軍紀錄,後來的明鄭、清領時期也沿用這樣的軍事配置。具今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觀音亭歷經了多次的修建,最初興建於1696年,古鐘亭的古鐘也是此時建置,不過在1885年清法戰爭時一度被損毀,廟內文物和兩尊觀音像、十八羅漢像等全被掠奪。後來1891年澎湖水師鎮總兵吳宏洛捐銀兩重建。1923年,日治時期澎湖新廳舍落成時,原先在澎湖廳總鎮署衙前糯米材質的獅子也移到這裡,1959年重修的時候,則增建了左邊的望潮亭,可以欣賞台灣海峽的潮起潮落及台灣八景之一的西嶼落霞。現在的觀音亭休憩園區,更新建了親水游憩區、國際風帆比賽中心、兒童遊樂場等運動休閒設施,成為居民、遊客熱門的戲水地點和休閒場所。

Read More +

澎湖水族館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岐頭村58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09:00~17:00;Tue Close;Wed 09:00~17:00;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以灰白色牆身、碧綠色屋瓦建造的二層樓建築是澎湖水族館,它位於澎湖的白沙鄉岐頭村,是由原來的水產試驗所擴建而成。館內規劃有濱海生態、礁岩池、大洋池生態等展示區,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長達14公尺的拱型海底隧道,您可以漫步在隧道中,欣賞各種海底生物。水族館大門正對面,有一段筆直地朝台灣海峽延伸出海的波浪海堤,當初是日本珍珠養殖公司闢建的養殖場,由於海堤特別的波浪形狀,吸引許多的遊客前來拍照。不過,想要在蔚藍海水中的拍照的話,記得先看好潮汐時刻,挑對漲潮時間來才拍得到,不然腳下就只會有一片潮濕的泥灘地!在水族館東側還有一座利用潮差設計建構的岐頭親水公園,裡面有潮間帶漫步活動區,潮差圓形戲水池和兒童遊樂設施,可以讓大人、小孩一起觀察潮間帶生物和了解潮汐作用,是個寓教於樂的遊憩區。

Read More +

林投沙灘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澎20鄉道2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除了浪漫的場景之外,在林投沙灘還可以體驗澎湖傳統的捕魚法-「牽罟」。林投村是澎湖少數有延續傳統「牽罟」活動的地方。牽罟是澎湖先民常見取得漁獲的方法之一,然而隨著當代漁具進步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牽罟便逐漸沒落,現在反而成為當地觀光的體驗活動。所謂的牽罟是使用地曳網捕魚,適合淺坪海灘、海底沒有礁石的地方。時間則是多以黃昏、黎明的時候進行。漁民首先會開著小船到外圍,將漁網放到海中,岸上的人再將漁網的兩個端點固定在岸邊後,一起同心協力拉著漁網往岸上拖行,最終將網中的漁獲捕撈起來。捕撈的漁獲會因為季節有所不同,常見的有鰺魚、竹筴魚和烏賊等,如果漁網中有小魚以及不可食用的海洋生物等,都會再放回海裡。

Read More +

竹灣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西嶼鄉竹灣村海鱺箱網養殖場曾是「保力達B 養殖篇」廣告片的拍攝地點,澎湖漁民們的辛勤可在這個廣告片中窺知一二,澎湖海產的美味新鮮早為大家所知悉,片中活蹦亂跳的海鱺所做成的生魚片,是澎湖海鮮餐廳的主菜之一。

Read More +

沙港村˙大尾尖頂塔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沙港村土地公前北極殿西北方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石敢當外觀:塔型石敢當碑文:符號總 高:2.21M圓 周 長:12.6M構建形式:圓錐形    塔頂飾物:無沙港土地公前區域,於北勢及南勢(花後塔)各有一座石塔,此大尾尖頂山丘正好位於中央,於民國69年北極殿玄天上帝指示,需在此處安設石塔,以平衡地理缺陷,並達到鎮煞、彌補地理,保佑村民平安之功能。資料來源:沙港村地方耆老口述、部分摘自《澎湖的辟邪祈福塔》一書

Read More +

沙港村˙花後塔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沙港中漁港旁潮間帶,俗稱花後海上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石敢當外觀:塔型總 高:3.78M圓 周 長:15.3M構建形式:圓錐形    塔頂飾物:無沙港擁有廣大的潮間帶,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花後塔坐落於「花後」的海上,故名。於民國53年經玄天上帝乩身指示建造,因村里南方山頭地勢較高,北方地勢平坦,無法相抗衡抵擋,為使南北互相呼應而建此塔。且石塔一處留有「風口」,造型相當特殊。資料來源:沙港村地方耆老口述、部分摘自《澎湖的辟邪祈福塔》一書

Read More +

青螺村˙陽明妙塔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坐落青螺村虎頭山,鄰近青螺漁港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石敢當外觀:塔型石敢當碑文:文字總 高:4.35M圓 周 長:12.5M構建形式:瓶形    塔頂飾物:葫蘆早期青螺村主要生活區域以東邊為主,西邊相較於東邊發展較慢,經真武大帝指示將石塔安在「山仔頭」的高地,西村落也開始發展起來。現今所見陽明妙塔是於民國60年真武大帝指示重建,正確建塔年代已無從考起。特別的是,陽明妙塔是澎湖石塔中唯一有聚雨作用的石塔,相傳以前久旱不雨時,將俗稱「大青草」植物插於石塔上,幾日後必會天降甘霖,讓村民所種植的農作物得以生長。石塔所坐落位置屬七星地理的第一顆星,故有七星塔之稱。所在視野更是極佳,可俯瞰青螺沙嘴與嶼仔美景,保證讓人流連忘返。資料來源:青螺村地方耆老口述、部分摘自《澎湖的辟邪祈福塔》一書

Read More +

龍門村˙石塔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龍門村落東北方,後灣沙灘西內側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石敢當外觀:碑型石敢當碑文:符號總 高:4.34M圓 周 長:31.2M構建形式:圓錐形塔頂飾物:葫蘆龍門後灣沙灘與兩側的東鼻頭與龍崗大山形成一個山凹,此地理環境似海浪拍打時會直衝村莊,帶來不好的煞氣,對居民有不良影響,故建塔治水收水煞。相傳於安塔時,使用活雞祭祀,並放於塔底,當時石塔頂部並無飾物,可直通塔底,村莊老一輩憶起小時候只要到石塔附近遊玩,皆想從石塔縫隙一探究竟是否真有其物,趣味十足。其中,塔底的八處伸腳有鎮方圓八方之意,故又稱「八卦塔」。資料來源:龍門村地方耆老口述

Read More +

小門村˙鐵鑠石塔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小門村落西方山丘上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石敢當外觀:塔型石敢當碑文:符號總 高:2.30M圓 周 長:5.70M構建形式:圓錐形塔頂飾物:瓶形小門村地理屬俗稱「網行岐山」環抱,村民選擇低窪處並依山勢而居,故建塔鎮守山靈,以防止侵入村落的陰氣。另一說法,為當地一位許姓村民拿著鋤頭到此山坡挖掘,而觸動山靈,導致精神失常、胡言亂語,經由溫府王爺指示,安設石塔來鎮壓山靈,以庇佑居民平安。鐵鑠石塔坐落於小門村西方山丘上,有指引漁船進出漁港的作用。資料來源:小門村地方耆老口述、部分摘自《澎湖的辟邪祈福塔》一書

Read More +

案山里˙平安寶塔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案山里海軍第二造船廠南側防坡堤旁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石敢當外觀:塔型總 高:5.93M圓 周 長:13.88M構建形式:圓錐形塔頂飾物:葫蘆傳說案山里曾有位法力高深之人,當這位村民都視為不凡的高人異士過世後,居民將他的體內器官於河邊清洗,但不小心將肝及腸遺漏了,後變成龜和蛇在村里作怪,居民不堪其擾,求助於案山北極殿上帝公,利用寶劍將作亂的龜和蛇收服於塔內,其劍、龜與蛇也成為石塔中的三寶。平安寶塔也成為今日案山的指標,同時具有保佑船隻行駛平安的功能。資料來源:案山里地方耆老口述

Read More +

重光里˙凌霄寶塔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重光里西方,鄰澎35鄉道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石敢當外觀:塔型構建形式:圓錐形總  高:6.04M總  高:6.04M周 長:18.5M塔頂飾物:葫蘆早期跨海大橋尚未興建時,通梁跟西嶼之間的地理,俗稱「吼門」。在環境上似海水會直衝村莊而來,且重光里西端稱草仔尾,以前屬馬公第一公墓,因此威靈殿池府王爺指示須建塔來抑制地理上的缺陷,其命名「凌霄寶塔」。塔頂葫蘆面向四面八方,並與日潭與月潭之間的「漳水神石碑」共同保衛整個村里。資料來源:重光里地方耆老口述

Read More +

重光里˙漳水神石碑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重光里運動公園東側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石敢當外觀:碑型石敢當碑文:文字、符號構建形式:片石圓弧形尺  寸:0.41M*0.16M*1.28M方  位:西南197°碑文內容:雷令元亨利貞破水將軍鎮煞罡三十六天崗七十二地殺重光里光復前俗稱後窟潭,地勢南高北低,早期遇雨積水而形成三個水潭,分別為「日潭」、「中潭」及「月潭」。於民國24年威靈宮擴建時,翻修凌霄寶塔,安置「漳水神」石碑,據說是要用來破除由南方的田溝流向聚落的「水箭」,且月潭弓形面則面向北方的吼門,即有破吼門鎮水煞的功能。資料來源:部分摘自「重光里日月潭簡介」

Read More +

鳥嶼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鳥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玄武岩柱從東岸一直延伸到北岸,形成高聳的海崖,下方的海蝕平臺則呈現出放射狀的玄武岩柱節理,玄武岩受到風浪侵蝕後,形成獨特的洋蔥狀的風化景觀,地形豐富多變。

Read More +

小白沙嶼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小白沙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地質景觀多變,南方有美麗的白色沙灘,是典型的沙嘴地形,還有因受到海水侵蝕而形成的豆腐狀的灘岩及壺穴;東岸的塔狀及彎曲狀的柱狀玄武岩,造型均十分特殊。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