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禮拜堂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1淡水區馬偕街8號
開放時間:不開放入內參觀

淡水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而功勞最大者首當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馬偕博士於西元 1872 年 3 月 9 日 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不但是作為醫院,也是傳教的地方。而在 1873 年為第一批信徒施洗,因無教堂,僅在租用住宅內進行。為了擴張宣教,經常率領學生到各地傳教,開設教會,交由學生主持。雖然經歷許多波折,卻能讓教會分布於整個北臺灣,而北部第一所教堂設於五股,淡水教堂則是後來由偕醫館醫師宿舍所改建的,現為縣定古蹟。1901 年馬偕去世,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由於實際及擴展需要,教堂於 1915 年改建為一所北美洲樣式,磚造白灰牆,俗稱白色禮拜堂,鐘樓設於正門上方。 1928 年因不敷使用,決定改建,興建經費除了由會友、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其大部分由馬偕牧師兒子偕叡廉,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且親自設計、督建。於 1932 年改建,至 1933 年 9 月 3 日 完工。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 RC 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 1986 年屋頂因傳統屋瓦維修困難,故採用進口鋁質浪板全面翻修,也將傳統玻璃改為鑲鉗彩色玻璃,教堂正面有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鐘樓則是「五餅二魚」及「客西馬尼禱告」的基督教義,而教堂已配合淡水風光,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

Read More +

馬偕墓園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1淡水區真理街26號
開放時間:AM 9:00~PM 4:00

偕叡理傳教士(Dr. George Leslie MacKay),就是我們廣為所知的馬偕博士,於1872年抵達淡水後,從此積極投入傳教、醫療以及教育活動,受到當地居民的推崇與愛戴,在1901年6月2日因喉癌病逝於淡水,葬在他深愛的淡水土地上,馬偕墓園位在淡江中學的角落,原為淡水外僑墓園,但依其遺囑用一堵圍牆將其墓與其他洋人的墓隔開,用以表明馬偕為臺灣人。馬偕的墓碑據文獻所載,為其門徒所捐建,墓全用石材建成,依石質判斷,應屬於觀音山石,質地堅硬,色澤呈青灰色,經過近百年仍十分完整,石碑上陰刻雕紋十分清晰,字字可辨。馬偕墓的方位坐東南朝西北,大約對著他所創建的牛津學堂。

Read More +

淡水福佑宮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1淡水區民安里中正路200號
開放時間:07:00~21:00

座落於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老街上的福佑宮,實際的建造歷史已不可考,有說是草創於雍正年間,於西元1796年(嘉慶元年)重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福祐宮已經有200年以上的歷史,屬於第三級古蹟,也是淡水四大廟宇中年代久遠的一座。廟中主要供奉媽祖,又稱媽祖宮,因為沒受到皇帝的封賜,依然保留原宮名而不稱天后宮,是昔日淡水街發展的中心。宮前的對聯其中一句「苦海無邊誰向湄州登彼岸」,可以想見先人渡海開臺時期的艱辛,媽祖鎮海護民的重要角色。福佑宮為極具歷史的廟宇,擁有不少傳奇故事,例如正殿上「翌天昭佑」的匾額,相傳是中法戰爭時,媽祖曾顯神力助戰,光緒皇帝因而御賜此匾,至今仍懸掛於正殿,為廟中寶物之一。嵌在前殿壁上的『望高樓碑』,則記載著淡水河口指引船隻的望高樓燈塔興建事蹟。圍繞在四周牆面的浮雕,多數為附近商家捐款重建用以酬神,卻成為古樸與現代感並存的裝置藝術,點綴如今的老街。仔細看廟前的石獅,會發現它們的頭特別的光亮,可能是石獅子原本是做為幫助行船平穩的壓船石,曾經護衛移民渡海,所以民眾也喜歡摸摸獅頭,據說有保平安的功能。

Read More +

後厝漁港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2三芝區
開放時間:詳見官網或電話洽詢

後厝漁港就位在淡金公路旁,是三芝區目前僅存的漁港,雖不如淡水漁人碼頭人潮洶湧,但在這裡更能夠感受到純樸漁村的風土民情。後厝漁港透過市府規劃的「漁具倉庫興建工程」,功能再精進! 在維持傳統漁作習慣的前提下,將原本舊有貨櫃移除,重新興建20間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漁具倉庫供漁民使用,並搭配手動鐵捲門及透光玻璃磚導入自然光線;港區更設有智慧型岸水電設備及海洋廢棄物暫置回收區,讓再利用資源能進入經濟循環,提升港區整體永續利用特色。而由彩繪團隊以人工漆畫方式,將倉庫外觀融入了青春山海線圖樣,跳脫以往倉庫樣貌,使漁具倉庫不僅實用,並融入美學概念提升港區整體視覺、也帶來漁港多元新風貌意象。

Read More +

三芝三板橋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2三芝區北新路(往上走)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位於新北市三芝區大屯溪上游處的三板橋,橋樑橫跨大屯溪,分三段皆以石板架設而成,隱身在新「三德橋」的下方,長約18公尺、寬約1.3公尺。在清代為金山、石門、三芝山區居民通往淡水的要道。後因交通發達,1933年台北縣(現為新北市)政府另建新橋「三德橋」以利人車通行。依據橋旁的《三德橋建造誌》說明,這座橋的橋身是以石板分三段架設而成,故稱「三板橋」。三板橋橋面可分為七段,跨越溪谷的四段橋面為三塊石板排列,長度最長約400公分,橋墩上的三段橋面則為橫向鋪築。三板橋的橋頭柱因前身木造橋身,經多次溪水氾濫而損毀,始於同治十四年間改建為石橋並刻於橋頭柱為證。橋墩共有三處,依大石高度疊砌長條石來支持橋面,長條石斷面尺寸約20x25公分,也是大屯溪古道在北新莊的入口。

Read More +

淡水龍山寺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1淡水區清文里中山路95巷22號
開放時間:05:00~20:00

位於淡水老街巷弄內,隱身於市場之中的淡水龍山寺,是臺灣現存的五大龍山寺之一,淡水龍山寺建於1858年,主祀觀世音菩薩,狹長的街屋型廟宇早年前有廣闊的廟埕、後有花園庭院,不僅是淡水的信仰中心之一,更兼具地方自治與自衛功能,與清水巖、鄞山寺、福佑宮合稱「淡水四大廟宇」。 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龍山寺是泉州三邑人的信仰中心,清代以來,三邑人即是渡海來臺開墾的漢人主力,掌握臺灣各地的商業利益,也帶來了原鄉的宗教與建築,影響臺灣文化甚鉅,淡水龍山寺由福建晉江龍山寺分靈而來,成為三邑人在淡水的重要集會中心,正殿供奉的觀音神像莊嚴,雕刻精美細緻,寺廟正面的建築皆以觀音石為建材,整修時也盡可能恢復創建年代風格,如此用心,使古剎更顯彌足珍貴。 慈航普度淡水龍山寺保存了眾多石碑、匾額、石柱等歷史文物,懸於寺廟中的「慈航普度」更是必訪之匾額,1884年清法戰爭時淡水成為兩軍短兵相接的地區,相傳當年淡水龍山寺觀音佛祖在戰爭時顯靈,保護了淡水居民不受戰爭危害,1886年臺灣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賜匾「慈航普度」,感念觀音佛祖的相助,守護淡水的安全。

Read More +

滬尾礮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1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9:30—17:00、週六至週日 9:30—18:00;【公休日】每月第一個星期一(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隔日休館)、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之休館日將另行公告。

說到淡水古蹟你只想得到紅毛城?其實在紅毛城徒步約15分鐘的不遠處有座古砲台,這座由建於1886年的火炮砲台,是由當年的第一位台灣巡撫劉銘傳主導建造的滬尾礮臺(中文小教室:礮就是砲的古字喔,唸作ㄆㄠˋ),當年曾是守衛淡水港的軍事重鎮,雖然現在已經看不到大礮了,但從外牆及殘存的礮座遺跡仍能看出百年前的重要地位,於1985年被正式訂立為國定二級古蹟,制高的地理位置與堅固的建材,打造出的宏偉砲台,可說是十九世紀戰爭與駐軍的最佳軍事堡壘,也是清代臺灣現代化的重要海防設施。滬尾礮臺是清法戰爭之後,清廷為了加強臺灣的海防建設,決定在澎湖、基隆、淡水、臺南安平、高雄旗後五處海口建十座礮臺以利防禦。西元1886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德國籍工程師巴恩士以西式礮臺為範本督造此十座礮臺,滬尾礮臺便是其中一座。滬尾礮臺位於淡水五虎崗的第一崗,為於至高處,過去可直接遠眺淡水河口及關渡大橋,可惜今為樹木遮蔽。滬尾礮臺坐北朝南,西側為新北市忠烈祠,東側為臺灣高爾夫球場,北側為雲門舞集。

Read More +

佛光山石門北海道場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內石門靈山路106號
開放時間:07:00-16:30

佛光山是個菩薩道場,主張佛光人要先入世後出世,先度生後度死,先生活後生死,先縮小後擴大,以常住大眾及佛教事業為優先,舉凡教育、文化、慈善、醫療等各種利生的事業,都積極參與。佛光教團提倡人間佛教,致力宣揚佛法與生活的融和,今日的佛光教團,是由許多默默耕耘的佛光人所凝聚而成,上承教主佛陀的真理妙諦,中循歷代祖師的遺風德範,下啟萬代子孫的幸福安樂。佛光教團以悲智願行的菩薩精神,為佛光人組織的架構;以慈悲濟世的願心從事文化教育,為佛光人實踐的內容;以群我關係的調和,為佛光人思想的基礎;以散播人間歡喜,為佛光人修持的法門。佛光人均矢志發揚此佛光精神,俾能達到光大佛教,普利群倫的目的。

Read More +

石門情人廟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富基里楓林路42號
開放時間:早上8:00-下午5:00

位在新北市石門區富基漁港上方,供奉的主神為西藏愛情如意佛,主廟兩旁還有一對枝幹糾結在一起的夫妻樹,每逢星期假日,慕名前來祈求姻緣與家庭和睦的香客總是絡繹不絕。情人廟的緣起,來自廟旁兩顆老榕樹─老樹公、老樹婆,雖分立主廟兩側,枝幹卻糾結在一起,蔚為奇觀,信徒們都稱呼為夫妻樹或情人樹。情人廟創建以後,老廟公江政義與玄學專家王落九討論後,決定到中國大陸西藏請回愛情如意佛「咕嚕咕咧佛母」供奉。在西藏佛教中,佛母主掌姻緣、夫妻感情、家庭平安、生男育女、正財、事業、學業等,又有夫妻神、愛情神兩種尊稱。一手拿愛情人緣弓箭,一手拿愛情繩索的佛母造型,也是特色所在。一般情人廟,情侶、夫妻比較不適合一同參拜,但石門情人廟則無此顧慮。

Read More +

草里漁港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草里里淡金公路旁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原名阿里荖,座落在淡金公路上,距離十八王公廟大約十分鐘路程。港口原為小型漁船及舢舨停泊處,如今則有0.39公頃泊地面積及碼頭可提供船筏使用,但因港區甚淺,碼頭現僅供船隻平時作業使用,若是遇到較大的風浪,漁船都會駛入鄰近的富基漁港避浪;相關陸上設施有上架場、給水站、儲油庫、標識燈桿等。石門區草里漁港經過改造,除了優化港區釣魚區域、增設護欄、加裝救生圈,並開放親子夜間炭烤。此處因海浪平穩、魚種多元,有臭魚仔、竹筴魚、青鱗仔、河豚等,選定為第一個推動轉型的漁港,未來規劃增設咖啡驛站,讓垂釣的遊客更能放鬆休息。

Read More +

青山瀑布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尖山湖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青山瀑布位於位於石門區老梅溪上游尖山湖一帶,舊名「尖山湖瀑布」,高約十公尺,水量盈沛,氣勢雄壯,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現已開闢一條長約1.3公里平緩舒適、林蔭遮蔽的步道,可通往青山瀑布,很適合全家攜伴於週休假日前往踏青。因為溪谷斷層而落差約有三層樓高的青山瀑布,屬於傾斜型瀑布,加上背倚高聳壯麗的竹子山,水勢壯觀,瀑潭面積亦大,水質更是清澈見底,甘甜清涼,還連接兩個相鄰的深潭,景色十分優美。望著瀑布自崖頂直瀉而下,濺起無數水花,感覺山林間微風徐徐吹過,傾聽瀑布潺潺水聲,讓人有種閒雲野鶴之感。

Read More +

石門風箏公園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老梅社區老梅溪旁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位在石門老梅附近的石門風箏公園,佔地約6公頃,是東南亞地區最符合風箏放飛與國際競賽的場地,緣起於石門區歷年來舉辦的年度大節慶-石門風箏節。舉辦至今,每年吸引許多國內、外風箏好手共襄盛舉,為當地帶來不少觀光效益。藉由風箏公園之設立,讓國內、外風箏好手甚至親子、情侶,隨時都能有適合的放風箏場地,享受乘風樂趣。石門區有「風箏故鄉」的稱號,由於地形適合放風箏,所推動的風箏節因此成為石門區的特色,每年都吸引許多國內、外風箏好手大秀身手,五花八門的風箏翱翔天際,互別苗頭,非常有看頭。活動中也鼓勵發揮巧思,創新兒時把玩的舊式風箏,不但要動手去玩,更要動手去做,可觀賞許多別出心裁的創意,為風箏文化注入新活力。

Read More +

尖山湖紀念碑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尖山湖紀念碑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尖山湖紀念碑位在石門區石門洞,距離著名的青山瀑布約有一公里,日據時期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時,日本海軍航空隊派員前往中國作戰,行經臺灣灣石門區尖山湖上空,因天候不佳一架戰機不幸墜落,機上7名軍官全部罹難,日本當局為紀念這些戰士,特於尖山湖墜機地點,豎立紀念碑文以茲弔祭。一座十二公尺高「海軍將士戰死之地」的石碑,並建立神社紀念,周圍種有數株櫻花數,設置多座小官燈石柱。目前有規劃良好的登山步道,假日時許多民眾到此登山健行,還可觀賞石門區的外海景色。步道入口有著大石紀念碑,循著紅磚道,兩旁是茂密的山櫻林。尖山湖並非有湖,而是指低窪的谷地或盆地,經過尖山湖小坑溪谷,是「尖山湖三圳」水圳源頭,還有輸送水的水道橋,清澈小溪潺潺水聲,十分悅耳,終點為「尖山湖紀念碑」,寧靜的矗立在山間,碑前展望平台可眺望北19線的山巒、梯田風光、石門外海,享受大自然的靜謐。

Read More +

金山跳石海岸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08金山區北部濱海公路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沿著淡金公路 往石門的方向而行,山壁緊臨著海,綿延數10公里的海岸線,岸邊散落大小不一的礫石,可見一道又一道潔白的浪花拍打上岸,且在每年秋冬之際,北海岸的天空雲影變化多端,如此絕美的風景,成為跳石海岸的經典景色,吸引無數旅人前往到訪,不論是在鄰近的咖啡店喝杯下午茶,或是沿著海岸線散步吹海風,都能欣賞跳石海岸的無敵美景。跳石海岸的名稱由來在淡金公路尚未開通之前,這裡洶湧的海浪阻止來往的行旅,當居民與商旅過客經過此地時,必須先等到退潮後,才能在纍纍礫石間跳躍而過,過程十分辛苦,因而有「跳石海岸」之稱。在綿長的海岸上與萬年前的石頭對話來到跳石海岸,四處可見圓潤的礫石,這些是由萬年前大屯火山活動所噴落下來的火山岩,爾後山崩又滾落多數石塊,便漸漸地堆積出海灘,在海浪長時間的侵蝕與東北季風的吹拂下,造就渾圓的礫石灘,形成此處獨特的火山海岸景觀,十分適合旅人在此駐足停留,與跳石海岸對話,盡情放空、享受悠閒的時光。

Read More +

石門婚紗廣場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尖鹿里臺2線24公里處(2號省道24.3公里處)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位於新北市石門區的石門婚紗廣場,是全台首座婚紗廣場,於2008年3月9日正式啟用。位置在石門區台2縣省道24K新十八王公廟正前方海邊,北觀處為延續自2005年「北海岸婚紗留倩影」活動熱潮,並打造成北海岸的常態旅遊特色,耗資800多萬元將原來是一片鐵皮屋攤販區改造成第一座婚紗廣場,提供遊客拍照使用。這座結合時尚、景觀、休憩的新興據點—幸福石門,特為新人打造的浪漫景點,廣場面向大海,一片希臘概念的鐘樓牆面、希臘柱子、花架拱廊及藍白色調,呈現濃郁的希臘風情,國人不用出國,在台灣也可以拍出浪漫的異國風情照片。以白色的色調為主體的地中海式建築,加上潔白無瑕的鐘樓迴廊,搭配北海岸海天一色、碧海藍天的自然景觀,讓人彷彿就像置身於希臘海岸一般,浪漫氛圍展露無遺。

Read More +

富基漁港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楓林路15號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富基漁港是一鄰近大臺北的觀光漁港,位在新北市石門區富貴岬的附近,原本只是一處小漁村,近海作業為主,因應地形所開發的小型漁港,捕撈漁獲供應地方所需,因擁有良好灣澳地形,海面寬闊,地勢隱蔽,具優良建港條件,以盛產花蟹聞名,一年產量高達三百多公噸,其他的魚蝦、蚌、龍蝦、烏賊也不少。金山區漁會在此成立了『富基魚貨直銷中心』,規劃各式魚產就近陳列展售,因為臨近港口且可以直接選購物美價廉的海鮮,使得富基漁港日益聲名遠播,躍升成為行經北海岸石門地區不可錯過的觀光景點。每到周休二日就吸引許多愛吃海鮮的老饕。到這裡,可以親自挑選新鮮、肥美的海鮮,店家都貼心提供代客烹煮的服務,絕對可以滿足挑剔的味蕾。

Read More +

三峽拱橋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37三峽區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與祖師廟同為三峽特有景觀之三峽拱橋,起造於日據昭和七年(1932)十月七日,翌年(1933)六月二十八日竣工,為當時對外交通之孔道。站在拱橋上,可以看出三峽的自然環境特色,橋下是三峽非常重要的溪流三峽溪;往上游方向看,前方鳶山聳立;右邊建築物密集處為本區之街市中心。此橋以特殊的三個相連彩虹為設計理念,故亦稱虹橋。外形優雅簡鍊,為昔日三峽區主要對外聯絡道路,在水運衰落後,虹橋雖然風光不再,但風采英姿依舊,特別在夜晚燈光照射下,從遠處望去,有如三道彩虹照亮整個三峽區,散發不一樣的古樸美。

Read More +

麟山鼻地質景觀生態步道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德茂里下員坑(2號省道23公里處)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位於三芝區與石門區交界處,麟山鼻天然的地質景觀,成為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拍攝取景之處,片中有一幕男主角護送女主角回家的場景,即是在麟山鼻遊憩區自行車步道所拍攝。很多遊客到此都想尋找這段美麗的步道,沿途海景秀麗,尤以微風吹拂木麻黃林、海風挑動銀浪時,最為動人。以餐廳經營為主題的實境綜藝節目《來吧!營業中》也選擇麟山鼻作為拍攝主場景,將原先的老屋經營成有聲有色的餐廳,吸引了許多劇迷來此朝聖,成為了麟山鼻的另一處亮點。有稜有角的風稜石,是鱗山鼻步道上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岩石節理發達的安山岩,在海浪經年累月的侵蝕以及終年不斷的風挾帶砂粒的吹襲下,逐漸形成平坦的風蝕面,再隨著風向改變帶來不同角度的雕琢,擁有尖銳的稜角,因而稱為「風稜石」。佇足欣賞這些體積碩大且造形奇特的風稜石時,就彷彿聽聞風與石的對話。八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的竹子火山爆發,炙熱的熔岩順應勢,成兩路奔流入海,形成了台灣最北的美麗鼻尖,也是與富貴角兩兩相對的海岬-麟山鼻。除了風稜石,堪稱麟山鼻瑰寶的藻礁,是另一個值得進行觀察的特殊地形景觀。有些藻類生存需附著在穩固的岩石上,遍佈的安山岩自然成為最佳的選擇,隨著藻類的新生與死亡,一代代的交替生長,進而形成岩石表面上具有多層細薄石灰質的藻礁,目前僅能在臺灣的北濱才能見到。置身在麟山鼻,除了能夠一睹岩岸地形的險峻與精采的潮間帶生態,近身撫觸美麗潔白的細沙外,透過事先查看潮汐及準備齊全的裝備,就能一享弄潮的樂趣。

Read More +

新十八王公廟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茂林村坪林52號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依廟方時間為主AM5:00~PM11:00)

十八王公廟位於半山腰,最著名的就是第十八忠犬王公,如同台臺灣版的忠犬小八,新十八王公廟離舊十八王公廟不遠,其中最大特色是,廟旁蹲坐一隻約有十層樓高的「黑龍義犬」塑像。在「大家樂」、「六合彩」仍風行的年代,十八王公廟的靈驗明牌在當時吸引了全台玩家蜂擁而至,至今香客仍絡繹不絕。關於十八王公廟的淵源,有一則感人的故事:相傳清代中葉,有十七位唐山商人,乘船渡海來臺,途中不幸罹難,船上忠犬也以身殉主,村人發現後,乃將其與十七主人合建一塚。據聞十八王公嗜菸,故有信徒以香菸祭拜,是廟宇中相當有趣的現象,入夜以後信徒雲集、香火鼎盛,蔚為奇觀。

Read More +

石門風力發電站(風車公園)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53石門區乾華里小坑12號
開放時間:4至10月06:00-18:00;11月至翌年3月07:00-17:00

台電石門風力發電站為臺灣第一座商業運轉的風力發電機組,整體設置考量視覺比例與美感,力求與當地環境景觀協調融合。且為配合地方發展觀光之需求,將各種高低壓電纜管路地下化,並闢建人行步道與觀景台,設置停車場、洗手間、即時運轉資訊看板與照明等,以豐富景觀資源。全區共有六座風車,風車紅白相間,不同於澎湖的純白造形,遠看相當醒目。石門不但擁有豐富的海洋景觀,特殊的地形更使得風力資源成為石門另一項特色,沿著石門往十八王公廟方向前進,便能看見遠方的山頭上,矗立著一座座巨型風車,這就是石門風力發電站。風力發電不但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成為北海岸特有的觀光景致。公園內規劃一條木製棧道供遊客行走,下方有一個觀景平台,景色優美,非常推薦到此散步。

Read More +

土城廣承岩寺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36土城區金城路一段78號
開放時間:06:00~17:00

位於土城捷運站正對面,民國58年(1969年)創建,廣欽老和尚弟子傳斌法師為首任住持。民國67年依小山崙地形擴建華藏塔、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建築。現今的廣承岩,為民國83年所闢建的現代化大樓,由於金城路拓寬改建,原有的1400餘坪寺地被徵收1000坪左右,只好改建成大樓,然外觀仍保留傳統廟宇式建築。

Read More +

義塚大墓公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36土城區忠義路61號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義塚大墓公,原稱難民萬善同歸墓,又稱擺接義塚大墓公,俗稱土城大墓公、大墓公,是北臺灣的著名墳墓與有應公廟。據說清領時期土城、板橋一帶原住民時來搶奪漢人金錢、糧食,而鄉民祭祀義塚大墓公均能得到庇佑而擊退原住民,故當地開墾者以佃農田租作為香火錢,香火鼎盛,為土城、中和、板橋的閩南漳洲人後裔的共同信仰中心。

Read More +

新北大都會公園 (二重疏洪道河濱公園)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41三重區水漾路一段
開放時間:戲水設施每周二休園噴水時間:至9月每日10:00~12:00、15:00~19:00

位於新北市大都會公園內的「熊猴森樂園」,於2020年7月全新開幕。園區占地4公頃,融合台灣特色動物意象,打造全臺最大全齡共融的堤坡滑梯樂園,全區共有31座大小型溜滑梯、100多組遊樂設施,不僅是讓孩子從早到晚玩到瘋狂的遊樂聖地,也是大人與孩子一起玩樂紓壓的好所在! 國寶級動物化身孩子玩伴從高處俯瞰熊猴森樂園,看到的是色彩繽紛的天空、山岳、森林及溪流等不同主題,臺灣國寶級動物就化身大型遊樂設施,藏身各主題中,像是臺灣帝雉磨石子溜滑梯、臺灣藍鵲攀爬網、櫻花鉤吻鮭攀爬座及臺灣黑熊鞦韆,一旁的解說牌介紹動物名字、習性及體型,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解說牌另一面則詳細說明遊樂設施的適合年齡及注意事項,讓孩子在有趣、有挑戰性的遊樂場探險又玩得安全,多樣的可愛動物更是讓大人拍照拍不停! 貼心設計,夜間遊玩也OK熊猴森樂園附近設立了親子廁所及多條無障礙步道,貼心的設計讓旅客盡情暢遊。目前熊猴森樂園的開放時間從上午6點到晚上10點,在炎熱夏日建議傍晚再來遊玩,夜晚燈光充足,更是適合孩子夜間派對的玩樂天堂。 水陸雙享大樂園2022年夏季,佔地1500平方公尺的「海世界水樂園」開放,設計延續熊猴森樂園以臺灣特色動物為主題的理念,打造7大臺灣特色水中生物,如綠蠵龜、萬里蟹、彈塗魚、寄居蟹、澎湖章魚、海月水母、花園鰻等親水設施,使用防滑地坪保障遊客安全,歡迎民眾攜帶水槍來此歡樂一夏。

Read More +

三和夜市

所在地:新北市
地址:新北市241三重區中央北路
開放時間:17:00~24:00(以店家營業時間為準)

三和夜市原名中央夜市,地緣位置靠近捷運台北橋站,相較士林、師大等觀光夜市,這裡顯得更有「在地味」,夜市裡也藏有許多在地人一吃三十餘年的人氣老店,白天是三重中央公有零售市場,入夜後變身為三重最熱鬧的地方,從髮飾、配件到鞋襪、小吃攤商雲集,人車雜沓的景象和著攤販的叫賣聲,規模相當龐大,充滿了最道地的夜市氣息。在美食部分有許多30年以上的老字號小吃。阿文餛飩鹹湯圓、萬粒肉圓、蚵仔煎以及木瓜牛奶等,都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經典滋味。價位也比一橋之隔的臺北市更加實惠,非常適合老饕來這裡覓食。最有名的餛飩湯頭選用豬大骨熬煮而成,加入芹菜末、紅蔥頭,湯頭濃醇,內餡處理得仔細,入口滿口芳香,一口一個剛剛好。 (三和路2段及中央北路及重新路1段交接口)

Read More +